一种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689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其由上到下依次包括:上表面部分(1),下表面部分(2),桥状支撑部(3);该上表面部分设置有形状相同的多个第一沟槽(4),该下表面部分设置有形状相同的多个第二沟槽(5);该上表面部分的中央区域还设置有圆台分布区(6),该圆台分布区(6)为矩形,其中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圆台(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易于生产,并且具有减振效果优异,稳定性高,耐压溃和抗侵蚀能力强的优点,从而表现为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A kind of under rail elastic base plat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
,特别涉及一种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
技术介绍
在铁路、高速铁路、城市轨枕交通等轨枕结构中,一般需要在轨枕(如钢轨或铁轨)和轨枕之间通常采用弹性垫板,以吸收车辆通过时产生的振动能量,减弱振动带来的噪声污染,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轨枕。目前我国的轨下垫板主要采用橡胶或弹性体材质,这类材料在一定变形范围内的压缩回弹性好。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过程中,由于垫板本身的结构和形状未能实现优化,因此往往容易发生结构形变和/或弹性形变,进而导致材料破坏,缩短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CN202989690U公开了一种防变形耐老化轨下橡胶垫板,其包括橡胶垫板本体,所述橡胶垫板本体的四周包裹一层1mm厚的浸胶尼龙棉混纺织物,高温硫化压制成一个整体的防变形耐老化橡胶垫板。又如,CN202144576U披露了一种轨下橡胶垫板,其包括板体,在所述板体的上面和下面设置有多个第一沟槽,所述多个第一沟槽的形状、大小均相同,在所述板体上还设置有偶数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与所述第一沟槽的形状和/或大小不同。然而,以上现有技术中的轨下垫板结构均过于简单,其机械强度、稳定性和抗冲击性均存在一定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种种技术缺陷,专利技术人设计并制造了一种新的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其结构简单,易于生产,而且还能够表现出优异的减振效果,使用寿命较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其由上到下依次包括:上表面部分,下表面部分,桥状支撑部;并且,所述上表面部分设置有形状相同的多个第一沟槽,所述下表面部分设置有形状相同的多个第二沟槽;并且,所述上表面部分的中央区域还设置有圆台分布区,所述圆台分布区为矩形,其中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圆台。此外,应当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所述的上表面部分、下表面部分以及桥状支撑部可由弹性体材料一体成型的,也可以依次粘接而成;其中,所述弹性体可以是适用于轨下垫板生产的任何已知弹性体材料。优选地,在上述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中,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一沟槽的底部与所述多个第二沟槽的底部交错排列。换言之,过任何一个第一沟槽的底部最低点的垂线α(图中未示出)与过任何一个第二沟槽的底部最高点的垂线β不重叠。优选地,在上述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中,所述第一沟槽的数量为N,N为奇数;并且,所述第二沟槽的数量为N-1。例如,所述第一沟槽的数量为7个,则所述第二沟槽的数量为6个;又如,所述第一沟槽的数量为9个,则所述第二沟槽的数量为8个。优选地,在上述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中,所述第一沟槽和所述第二沟槽的横截面均为U形或V形。优选地,在上述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中,所述第二沟槽的沟槽深度大于所述第一沟槽的沟槽深度。优选地,在上述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中,在所述圆台分布区中,所述支撑圆台的数量为偶数。例如,所述支撑圆台的数量为100个,90个,80个,40个,36个,24个,20个,16个,8个等。由于所述圆台分布区为矩形(正方形属于矩形),因此,可选地,当所述支撑圆台的数量为80个的时候,可以8×10的矩阵排列;当所述支撑圆台的数量为40个的时候,可以5×8的矩阵排列;当所述支撑圆台的数量为24个的时候,可以4×6的矩阵排列;当所述支撑圆台的数量为16个的时候,可以4×4的矩阵排列。优选地,在上述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中,每个所述支撑圆台的顶面为凹凸不平的磨砂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磨砂面能够很好地为所述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以防止垫板在使用时出现窜出现象。优选地,在上述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中,每个所述支撑圆台的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60度。在此基础上,每个所述支撑圆台的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进一步优选为60度;或者,每个所述支撑圆台的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进一步优选为45度。优选地,在上述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中,在所述上表面部分和所述下表面部分之间还设置有增强纤维层;并且,该增强纤维层为立体交联网状纤维。进一步优选地,在上述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中,所述增强纤维层的材质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且所述增强纤维层的厚度为1~3mm。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若干个支撑圆台以及桥状支撑部的设置,能够在垫板临空面提供任意变形量,同时在与垫板截面接触面放大提供优异的稳定性;所述多个第一沟槽的底部与所述多个第二沟槽的底部优选交错排列,这能够防止垫板出现薄弱面,并有利于所述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在承受荷载或冲击时充分发挥本身的弹性优异性,从而延长垫板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优选设置增强纤维层,该增强纤维层为立体交联网状纤维,以增强产品的抗拉强度尤其是钢轨轨头产生横向位移,钢轨发生扭转时所产生的横向拉力;尤其是当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作为增强纤维层的时候,能巨幅提升所述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的整体强度。总而言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易于生产,并且具有减振效果优异,稳定性高,耐压溃和抗侵蚀能力强的优点,从而表现为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的另一幅立体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的主视图;图4为图1中所示的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的俯视图;图5为图1中所示的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的左视图;图6为图1中所示的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的仰视图;图7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的左视图;其中,1-上表面部分,2-下表面部分,3-桥状支撑部,4-第一沟槽,5-第二沟槽,6-圆台分布区,7-支撑圆台,8-增强纤维层。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其由上到下依次包括:上表面部分1,下表面部分2,桥状支撑部3;并且,所述上表面部分1设置有形状相同的多个第一沟槽4,所述下表面部分2设置有形状相同的多个第二沟槽5;并且,所述上表面部分1的中央区域还设置有圆台分布区6,所述圆台分布区6为矩形,其中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圆台7。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一沟槽4的底部与所述多个第二沟槽5的底部交错排列。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沟槽4的数量为N,N为奇数;并且,所述第二沟槽5的数量为N-1。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沟槽4和所述第二沟槽5的横截面均为U形或V形。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沟槽5的沟槽深度大于所述第一沟槽4的沟槽深度。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圆台分布区6中,所述支撑圆台7的数量为偶数。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支撑圆台7的顶面为凹凸不平的磨砂面。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支撑圆台7的母线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上到下依次包括:/n上表面部分(1),下表面部分(2),桥状支撑部(3);/n并且,所述上表面部分(1)设置有形状相同的多个第一沟槽(4),所述下表面部分(2)设置有形状相同的多个第二沟槽(5);/n并且,所述上表面部分(1)的中央区域还设置有圆台分布区(6),所述圆台分布区(6)为矩形,其中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圆台(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上到下依次包括:
上表面部分(1),下表面部分(2),桥状支撑部(3);
并且,所述上表面部分(1)设置有形状相同的多个第一沟槽(4),所述下表面部分(2)设置有形状相同的多个第二沟槽(5);
并且,所述上表面部分(1)的中央区域还设置有圆台分布区(6),所述圆台分布区(6)为矩形,其中设置有若干个支撑圆台(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方向上,所述多个第一沟槽(4)的底部与所述多个第二沟槽(5)的底部交错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4)的数量为N,N为奇数;并且,所述第二沟槽(5)的数量为N-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下弹性体垫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沟槽(4)和所述第二沟槽(5)的横截面均为U形或V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亮杨科朱鼎李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鑫普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