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亚玉专利>正文

浴池专用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678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浴池专用锅炉,包括上上炉体和下炉体两部分,其特征在于上炉体是由炉体外壳1、排烟立管2、环形烟道3、外换热水套4、内换热水套5、下换热水室6、烟筒7、分烟室8、集烟室9组成,排烟立管2、环形烟道3、外换热水套4、内换热水套5和烟筒7由外向里设置在上炉体外壳1之中,下换热水室6设置在集烟室9和分烟室8之间,分烟室设置在上炉体的底部与下炉体的顶部相接。(*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立式锅炉制造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节能效率高、对环境无污染的立式浴池专用锅炉制造技术。技术背景目前已知的各种立式锅炉都以原煤燃料,但原煤的直接燃烧利用很容易产生烟气污染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为此全世界的锅炉研究人员都在积极探索煤的直接燃烧而又不产生污染的燃煤锅炉。现有技术制造的各种立式锅炉在使用中所存在的不足是由于自身结构设计上的不合理因而热能的利用率比较低,最高在50-60%之间,很大一部分热量随烟气排放到环境中,造成能量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在除尘效果上也欠佳,烟尘对环境的污染也比较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热效率高、(热效率在90%以上)无烟尘排放对环境无污染的立式浴池专用锅炉。本技术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将锅炉分成上炉体和下炉体两部分,为了提高热量的转换效率在锅炉中由外向里设置立管烟道、环形烟道和烟筒,由炉膛燃烧产生的热烟气经立管烟道、环形烟道和烟筒呈S路线与锅炉两层水套接触,在环形烟道的内壁上和烟筒的内壁上设置有提高换热效率的吸热翅片,在锅炉炉膛的上部设置有横向换热排管,横向换热排管的两端设置分水室和集水室使水流呈S形在炉膛周边的水套中流过,将热水送入横向换热排管上方的环形集水室中再通过热水管排出。附图1为浴池专用锅炉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浴池专用锅炉的A-A向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浴池专用锅炉的B-B向断面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浴池专用锅炉的C-C向断面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浴池专用锅炉作以下详细地说明。本技术的浴池专用锅炉,其结构是由上炉体和下炉体组成,上炉体是有上炉体外壳1、排烟立管2、环形烟道3、外换热水套4、内换热水套5、下换热水室6、烟筒7、分烟室8、集烟室9构成(如图1、图2所示),排烟立管2、环形烟道3、外换热水套4、内换热水套5和烟筒7由外向里设置在上炉体外壳1之中,下换热水室6设置在集烟室9和分烟室8之间,分烟室设置在上炉体的底部与下炉体的顶部相接。(如图1所示)排烟立管2呈环形排列在上炉体外壳1与环形烟道3外壁隔成的外换热水套4之中,排烟立管2的下端与分烟室8相通,排烟立管2的上端与环形烟道3的上端相通,环形烟道3的下端与设置在烟筒7下端的集烟室9相通,烟筒7上端从上炉体外壳1的顶部伸出,在集烟室9的底部设置有漏灰管10,侧面设置出灰口11,漏灰管10的下端穿过下换热水室6与集烟室9相通,漏灰管10的上端设置有小于漏灰管10径的漏灰小孔12,环形烟道3的内壁与烟筒7外壁隔成的空间为内换热水套5,内换热水套5与外换热水套4通过设置在内换热水套5上端的过水孔13和下端过水管14相互连通,烟筒7的内壁上和环形烟道3的里外内壁上焊接有吸热翅片37。(如图1所示)集烟室9的底板为一斜板,斜板的低端与出灰口11相接,集烟室9底部的下换热水室6的侧壁上开有与外换热水套相通的过水孔15。(如图2所示)下炉体是由下炉体外壳23、下炉体换热水套16、上横向换热排管17、下横向换热排管18、分水室19、集水室20、环形集水通道21及炉膛22组成,环形集水通道21是由截面为U形的钢板焊接在下炉体外壳23上制成,下炉体外壳23与炉膛22壁隔成的空间为下炉体换热水套16,上横向换热排管17、下横向换热排管18分上下由炉门24向后斜置在分烟室25下方炉膛22的上方,分水室19和集水室20是由钢板在下炉体换热水套16中间隔而成,集水室20位于炉门24的上方,分水室19设置在下炉体换热水套16的后部与炉门24相对,上横向换热排管17的左端与下炉体换热水套16相接,右端与集水室20相接,集水室20通过开在下炉体外壳23上的过水口25与环形集水通道21相通,下横向换热排管18的左端与分水室19相接,下横向换热排管18的右端与下炉体换热水套16相接,分水室19还设置有过水管26和供暖回水管27,过水管26向上与上炉体外壳1内的外换热水套4相接,下炉体的炉膛22内壁上亦焊接有吸热翅片28。(如附图2所示)上炉体外壳1与下炉体外壳23上设置有排污口29,在下炉体外壳23中的上横向换热排管17和下横向换热排管18的右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0,在上炉体外壳4的顶部设置有排气阀31、温度传感器32及溢流管33,在环形集水通道21的外圆上接有带单向阀34和三通35的过水管36与上炉体外壳1内的外换热水套4上部相通,还接有热水管37供用户使用。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浴池专用锅炉其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按锅炉铆焊加工工艺制作即可。使用与现有技术的其他各种立式锅炉相同。本技术的浴池专用锅炉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热效率高、节能效果好、对环境无污染等特点,是浴池经营企业的换代产品,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权利要求1.浴池专用锅炉,包括上上炉体和下炉体两部分,其特征在于上炉体是由炉体外壳1、排烟立管2、环形烟道3、外换热水套4、内换热水套5、下换热水室6、烟筒7、分烟室8、集烟室9组成,排烟立管2、环形烟道3、外换热水套4、内换热水套5和烟筒7由外向里设置在上炉体外壳1之中,下换热水室6设置在集烟室9和分烟室8之间,分烟室设置在上炉体的底部与下炉体的顶部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浴池专用锅炉,其特征在于排烟立管2呈环形排列在上炉体外壳1与环形烟道3外壁隔成的外换热水套4之中,排烟立管2的下端与分烟室8相通,排烟立管2的上端与环形烟道3的上端相通,环形烟道3的下端与设置在烟筒7下端的集烟室9相通,烟筒7上端从上炉体外壳1的顶部伸出,在集烟室9的底部设置有漏灰管10,侧面设置出灰口11,漏灰管10的下端穿过下换热水室6与集烟室9相通,漏灰管10的上端设置有小于漏灰管10径的漏灰小孔12,环形烟道3的内壁与烟筒7外壁隔成的空间为内换热水套5,内换热水套5与外换热水套4通过设置在内换热水套5上端的过水孔13和下端过水管14相互连通,烟筒7的内壁上和环形烟道3的里外内壁上焊接有吸热翅片3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浴池专用锅炉,其特征在于集烟室9的底板为一斜板,斜板的低端与出灰口11相接,集烟室9底部的下换热水室6的侧壁上开有与外换热水套相通的过水孔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浴池专用锅炉,其特征在于下炉体是由下炉体外壳23、下炉体换热水套16、上横向换热排管17、下横向换热排管18、分水室19、集水室20、环形集水通道21及炉膛22组成,环形集水通道21是由截面为U形的钢板焊接在下炉体外壳23上制成,下炉体外壳23与炉膛22壁隔成的空间为下炉体换热水套16,上横向换热排管17、下横向换热排管18分上下由炉门24向后斜置在分烟室25下方炉膛22的上方,分水室19和集水室20是由钢板在下炉体换热水套16中间隔而成,集水室20位于炉门24的上方,分水室19设置在下炉体换热水套16的后部与炉门24相对,上横向换热排管17的左端与下炉体换热水套16相接,右端与集水室20相接,集水室20通过开在下炉体外壳23上的过水口25与环形集水通道21相通,下横向换热排管18的左端与分水室19相接,下横向换热排管18的右端与下炉体换热水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玉
申请(专利权)人:张亚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