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光纤缆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478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纤缆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光纤缆车,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可拆卸连接;线缆组件,其一端与第一侧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板转动连接,用于收纳线缆;往复丝杆组件,安装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用于拉直线缆往复运动以使线缆成排绕接线缆组件,并计算绕接线缆的长度;驱动组件,设置于线缆组件内,用于驱动线缆组件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上同步转动;控制组件,设置于线缆组件内,用于接收往复丝杆组件检测的线缆信息并控制驱动组件的工作,以使线缆组件自动收放线缆。通过控制组件接收往复丝杆组件检测的线缆信息并控制驱动组件的工作,使线缆组件自动收放线缆,体积轻便,便于运输,提高了缆车的光纤传输距离。

A portable optical fiber cable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光纤缆车
本技术涉及光纤缆车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光纤缆车。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智能探测机器人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智能探测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在一些人力无法获取的特殊环境下,可通过控制机器人来进行相关性的任务工作。比如在空间狭小的电缆沟中进行线缆巡视,对管径较小的管道进行内部检查,在易燃易爆环境下进行安全巡检等。通过控制机器人进行工作既可以保证在特殊环境下的人身安全,又可以多功能、全方位的掌握探测数据,使得探测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现有技术中,探测机器人在进行管道内部的探测检查时,通常人为的在管道外远程控制探测机器人进行探测工作,并通过与机器人电性连接的线缆来传输光影信号,再经过线缆车传至终端,人只需通过远程终端(计算机、平板电脑)即可获取管内情报。但现有技术的线缆车需要给探测机器人传输信号的同时还要给机器人提供电能,而电能在线缆电阻上的损耗非常大,降压也非常严重,因而导致探测机器人无法长距离作业,通常只能满足200米以内的探测。同时,由于需要给机器人提供电能,必须携带着大容量的电源,导致缆车极其笨重,携带不方便且具有危险性。因此,如何提高缆车的光纤传输距离及便携性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高缆车的光纤传输距离及便携性。为此,根据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光纤缆车,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可拆卸连接;线缆组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转动连接,用于收纳线缆;往复丝杆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用于拉直线缆往复运动以使线缆成排绕接所述线缆组件,并计算绕接线缆的长度;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线缆组件内,用于驱动所述线缆组件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上同步转动;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线缆组件内,用于接收所述往复丝杆组件检测的线缆信息并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的工作,以使所述线缆组件自动收放线缆。可选地,还包括:锁紧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上,用于限制所述线缆组件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上的同步转动,以将所述线缆组件锁紧于所述第二侧板。可选地,所述锁紧组件包括: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靠近所述线缆组件的一侧,与所述线缆组件固定连接;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靠近所述线缆组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缆盘扣,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上,其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中部与所述第二侧板转动连接;缆盘锁,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其一端插入所述缆盘扣,以使所述线缆组件锁紧于所述第二侧板。可选地,所述线缆组件包括:缆盘,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用于收纳线缆;第一旋转轴,其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缆盘转动连接;第二旋转轴,其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缆盘转动连接。可选地,所述往复丝杆组件包括:丝杆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安装板,与所述丝杆架滑动连接;尼龙轮,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滚动轴承,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上;计数编码器,与所述安装板通过扭簧固定连接;计数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计数编码器,所述计数轮与所述尼龙轮形成压紧通道,以使线缆穿过压紧通道。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座,固定连接于所述线缆组件内;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用于驱动所述线缆组件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上进行同步转动。可选地,所述驱动电机为无刷电机。可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电池盒,设置于所述线缆组件内,用于提供电能;主板,设置于所述电池盒的一侧,与所述电池盒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往复丝杆组件检测的线缆信息并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的工作。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线缆组件用于收纳线缆,往复丝杆组件用于拉直线缆往复运动以使线缆成排绕接线缆组件,并计算绕接线缆的长度,通过控制组件接收往复丝杆组件检测的线缆信息并控制驱动组件的工作,以使线缆组件自动收放线缆,体积轻便,便于运输,提高了缆车的光纤传输距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便携式光纤缆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便携式光纤缆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线缆组件;31、缆盘;32、第一旋转轴;33、第二旋转轴;4、往复丝杆组件;41、丝杆架;42、安装板;43、尼龙轮;44、滚动轴承;45、计数编码器;46、计数轮;5、驱动组件;51、安装座;52、驱动电机;6、控制组件;61、电池盒;62、主板;7、锁紧组件;71、第一齿轮;72、第二齿轮;73、缆盘扣;74、缆盘锁;8、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光纤缆车,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线缆组件3、往复丝杆组件4、驱动组件5与控制组件6;第二侧板2与第一侧板1可拆卸连接;线缆组件3的一端与第一侧板1转动连接,线缆组件3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2转动连接,线缆组件3用于收纳线缆;往复丝杆组件4安装于第一侧板1与第二侧板2之间,往复丝杆组件4用于拉直线缆往复运动以使线缆成排绕接线缆组件3,并计算绕接线缆的长度;驱动组件5设置于线缆组件3内,驱动组件5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光纤缆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侧板(1);/n第二侧板(2),与所述第一侧板(1)可拆卸连接;/n线缆组件(3),其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2)转动连接,用于收纳线缆;/n往复丝杆组件(4),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板(1)与所述第二侧板(2)之间,用于拉直线缆往复运动以使线缆成排绕接所述线缆组件(3),并计算绕接线缆的长度;/n驱动组件(5),设置于所述线缆组件(3)内,用于驱动所述线缆组件(3)在所述第一侧板(1)与所述第二侧板(2)上同步转动;/n控制组件(6),设置于所述线缆组件(3)内,用于接收所述往复丝杆组件(4)检测的线缆信息并控制所述驱动组件(5)的工作,以使所述线缆组件(3)自动收放线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光纤缆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侧板(1);
第二侧板(2),与所述第一侧板(1)可拆卸连接;
线缆组件(3),其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2)转动连接,用于收纳线缆;
往复丝杆组件(4),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板(1)与所述第二侧板(2)之间,用于拉直线缆往复运动以使线缆成排绕接所述线缆组件(3),并计算绕接线缆的长度;
驱动组件(5),设置于所述线缆组件(3)内,用于驱动所述线缆组件(3)在所述第一侧板(1)与所述第二侧板(2)上同步转动;
控制组件(6),设置于所述线缆组件(3)内,用于接收所述往复丝杆组件(4)检测的线缆信息并控制所述驱动组件(5)的工作,以使所述线缆组件(3)自动收放线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光纤缆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锁紧组件(7),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2)上,用于限制所述线缆组件(3)在所述第一侧板(1)与所述第二侧板(2)上的同步转动,以将所述线缆组件(3)锁紧于所述第二侧板(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光纤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7)包括:
第一齿轮(71),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2)靠近所述线缆组件(3)的一侧,与所述线缆组件(3)固定连接;
第二齿轮(72),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2)靠近所述线缆组件(3)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齿轮(71)啮合;
缆盘扣(73),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2)上,其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72)固定连接,中部与所述第二侧板(2)转动连接;
缆盘锁(74),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2),其一端插入所述缆盘扣(73),以使所述线缆组件(3)锁紧于所述第二侧板(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光纤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组件(3)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毅杜光乾谭旭升吕小兵李国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博铭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