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鸣器点胶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7398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蜂鸣器点胶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振动输送装置和点胶定位装置;振动输送装置包括振动盘、第一送料导轨、第二送料导轨、直振器,点胶平台上与第二送料导轨输送方向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凸条和第二反射型光电传感器,点胶平台上与第二送料导轨输送方向垂直的一端设有推动机构,另一端设有第二定位凸条和第一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对射式光纤传感器的信号判断第二送料导轨内的工件数量是否达到满容量,并控制振动盘停止振动。当第二送料导轨内的工件数量到达设定下限值时启动振动盘,即保证了送料的连续性、减小了振动盘振动时间、节约能源,又减低了振动盘的启停频率、提高振动盘的使用寿命。

An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for dispensing with buzz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鸣器点胶自动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上料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蜂鸣器点胶的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蜂鸣器的发声原理由振动装置和谐振装置组成,而蜂鸣器又分为无源他激型与有源自激型。无源他激型蜂鸣器的工作发声原理是:方波信号输入谐振装置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有源自激型蜂鸣器的工作发声原理是:直流电源输入经过振荡系统的放大取样电路在谐振装置作用下产生声音信号。一种典型的蜂鸣器结构包括盖板、圆筒、两个金属引脚,盖板放入圆筒上部的凹槽内,盖板上已安装有两个金属引脚,在盖板的上表面与圆筒结合圆上需在两个位置进行点胶。蜂鸣器在进行点胶操作之前,需要由外部机构输送至点胶位置,然而现有的自动上料装置结构不合理,与定位装置的对接不够精确,从而影响后续的点胶工作,同时,蜂鸣器点胶过程中不能有效定位,进一步影响点胶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蜂鸣器点胶自动上料装置。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蜂鸣器点胶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振动输送装置和点胶定位装置;所述振动输送装置包括振动盘、第一送料导轨、第二送料导轨、直振器,所述第一送料导轨的一端与振动盘的出料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二送料导轨的一端连接,且在第一送料导轨的出料位置设有对射式光纤传感器,所述第二送料导轨的另一端与点胶定位装置的点胶平台对接,所述第二送料导轨安装在直振器上;所述点胶定位装置包括点胶平台,所述点胶平台上与第二送料导轨输送方向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凸条和第二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所述点胶平台上与第二送料导轨输送方向垂直的一端设有推动机构,另一端设有第二定位凸条和第一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送料导轨的另一端与第二送料导轨的一端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二送料导轨的另一端与点胶定位装置的点胶平台之间设有间隙。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送料导轨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二送料导轨,所述第二送料导轨的水平高度高于点胶平台。更进一步地,所述对射式光纤传感器包括发射端、接收端,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安装在第一送料导轨的出料口的两侧,第一送料导轨出料口在发射端、接收端的轴线通过位置加工有通光孔,发射端发出的光可经过通光孔照射到接收端。更进一步地,第一送料导轨上设置有第一槽,所述第二送料导轨上设置有第二槽,所述第一槽和第二槽的宽度与蜂鸣器的引脚直径间隙配合,使蜂鸣器的两个引脚始终限位于槽内。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基板,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气缸、双头螺柱、推杆,所述点胶平台固定在基板上,第一定位凸条使点胶平台沿第二送料导轨轴线方向可容纳一个蜂鸣器,基板的一侧安装有气缸,所述双头螺柱的一端旋入气缸的活塞杆末端,双头螺柱的另一端旋入推杆的一端。更进一步地,推杆的另一端加工有V型槽或圆弧槽,推杆的上方固定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突出部分,所述突出部分相对于推杆向远离气缸的一侧延伸,所述V型槽或圆弧槽向靠近气缸的一侧弯折或弯曲,当蜂鸣器放置于点胶平台上时,所述推杆的高度大于蜂鸣器的圆筒体,从而使突出部分与蜂鸣器的金属引脚相对应,当推杆与蜂鸣器接触时,盖板上的突出部分同时与金属引脚接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由对射式光纤传感器的信号判断第二送料导轨内的工件数量是否达到满容量,并控制振动盘停止振动。记录第二送料导轨内的工件数量,当该数量到达设定下限值时启动振动盘,即保证了送料的连续性、减小了振动盘振动时间、节约能源,又减低了振动盘的启停频率、提高振动盘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蜂鸣器点胶自动上料装置的结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蜂鸣器点胶自动上料装置的结构俯视图;图3是蜂鸣器与第二定位凸条接触状态图;图4是本技术蜂鸣器点胶自动上料控制方法的控制系统图。图中:1、振动盘,2、第一送料导轨,2-1、第一槽,3、对射式光纤传感器,3-1、发射端,3-2、接收端,4、通光孔,5、第二送料导轨,5-1、第二槽,6、工件,7、第一反射型光电传感器,8、点胶平台,8-1、第一定位凸条,8-2、第二定位凸条,9、第二反射型光电传感器,10、基板,11、直振器,12、气缸,12-1、活塞杆,13、双头螺柱,14、送料推杆,15、送料盖板,16、PLC,17、振动控制器,18、气源,19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蜂鸣器点胶自动上料装置如图1、图2、图3所示,第一送料导轨2焊接在振动盘1螺旋轨道出料口,可随振动盘1一起振动。第一送料导轨2出料口安装有对射式光纤传感器3,其中发射端3-1、接收端3-2分别安装在第一送料导轨2出料口的两侧,第一送料导轨2出料口在发射端3-1、接收端3-2的轴线通过位置加工有通光孔4,发射端3-1发出的光可经过通光孔4照射到接收端3-2。第二送料导轨5安装在直振器11上,可随直振器11一起振动,第二送料导轨5左端与第一送料导轨2右端在导轨轴线方向有约1mm的间隙,可防止第一送料导轨2与第二送料导轨5振动时干涉。第一送料导轨2与第二送料导轨5轴截面相同,两导轨顶面分别加工有第一槽2-1、第二槽5-1,槽宽略大于工件6的引脚6-1的直径,工件6在两个导轨内移动过程中,工件6的两个引脚始终在槽内,第一槽2-1、第二槽5-1可保证工件6在两个导轨移动过程中不会绕工件6自身轴线产生大的转动。第二送料导轨5左端与第一送料导轨2右端在高度方向有约0.5mm的间隙,使得工件6方便从第一送料导轨2右端进入第二送料导轨5左端。第二送料导轨5右侧安装有点胶平台8,点胶平台8固定在基板10上。点胶平台8左端与第二送料导轨5右端在第二送料导轨轴线方向有约1mm的间隙,可避免第二送料导轨5振动时与点胶平台8左端干涉。点胶平台8与第二送料导轨5右端在高度方向有约0.5mm的间隙,使得工件6方便从第二送料导轨5右端进入点胶平台8左端。点胶平台8上表面右端有第一定位凸条8-1,用于工件6沿第二送料导轨5轴线方向定位,点胶平台8沿第二送料导轨5轴线方向正好可容纳一个工件6。基板10一侧安装有气缸12,双头螺柱13一端旋入气缸12的活塞杆12-1末端螺纹孔中,双头螺柱13另一端旋入推杆14一端的螺纹孔中,推杆14的另一端加工有V型槽或圆弧槽,推杆14的上方固定有盖板15。点胶平台8在沿活塞杆12-1的轴线方向上有第二定位凸条8-2,用于工件6沿活塞杆12-1轴线方向定位。自动上料装置控制系统硬件如图4所示,上述自动上料装置控制方法如下:手动启动振动盘1、直振器11,工件陆续沿振动盘1的螺旋轨道上升,直到送到第一送料导轨2出料口后,在振动和后续工件推动下,进入第二送料导轨5。第二送料导轨5随直振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鸣器点胶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输送装置和点胶定位装置;/n所述振动输送装置包括振动盘、第一送料导轨、第二送料导轨、直振器,所述第一送料导轨的一端与振动盘的出料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二送料导轨的一端连接,且在第一送料导轨的出料位置设有对射式光纤传感器,所述第二送料导轨的另一端与点胶定位装置的点胶平台对接,所述第二送料导轨安装在直振器上;/n所述点胶定位装置包括点胶平台,所述点胶平台上与第二送料导轨输送方向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凸条和第二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所述点胶平台上与第二送料导轨输送方向垂直的一端设有推动机构,另一端设有第二定位凸条和第一反射型光电传感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鸣器点胶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输送装置和点胶定位装置;
所述振动输送装置包括振动盘、第一送料导轨、第二送料导轨、直振器,所述第一送料导轨的一端与振动盘的出料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二送料导轨的一端连接,且在第一送料导轨的出料位置设有对射式光纤传感器,所述第二送料导轨的另一端与点胶定位装置的点胶平台对接,所述第二送料导轨安装在直振器上;
所述点胶定位装置包括点胶平台,所述点胶平台上与第二送料导轨输送方向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凸条和第二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所述点胶平台上与第二送料导轨输送方向垂直的一端设有推动机构,另一端设有第二定位凸条和第一反射型光电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鸣器点胶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料导轨的另一端与第二送料导轨的一端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二送料导轨的另一端与点胶定位装置的点胶平台之间设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蜂鸣器点胶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料导轨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二送料导轨,所述第二送料导轨的水平高度高于点胶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鸣器点胶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射式光纤传感器包括发射端、接收端,发射端和接收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建锋丁仕燕杨小斌刘要许梁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安澜万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