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隧道检测车的自动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150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检测车的自动梯,包括支架和驱动组件;支架与车厢门底盘连接,支架的前端面与车厢门底盘的前端面平齐;支架由上至下安装有至少两个踏板,踏板与支架转动连接且连接处由上至下沿靠近支架前端面的方向倾斜分布;踏板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垂直距离与第一端至支架顶端的垂直距离相等,驱动组件能够使踏板旋转至使用位置或收回位置。工作人员在进出车厢时,可利用驱动组件能够使踏板旋转至使用位置,以供工作人员借助踏板进出车厢,提高安全性;工作人员在进出车厢之后,可利用驱动组件能够使踏板旋转至收回位置,将踏板收起,并且踏板可全部收回车厢门底盘的下方,不会增加车体的宽度,保证车辆的正常作业和行驶。

An automatic ladder used in tunnel inspection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隧道检测车的自动梯
本技术涉及隧道检测车辅助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隧道检测车的自动梯。
技术介绍
如图5所示,隧道检测车由中型卡车改装而成,位于驾驶室后方的车厢用来装载检测设备,同时用来作为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所。但是车厢的车厢门10距离地面较高,这样不仅给工作人员造成不便,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隧道检测车的自动梯,以解决隧道检测车的车厢门距离地面较高,这样不仅给工作人员造成不便,还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隧道检测车的自动梯,包括支架和驱动组件;所述支架与车厢门底盘连接,所述支架的前端面与所述车厢门底盘的前端面平齐;所述支架由上至下安装有至少两个踏板,所述踏板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且连接处由上至下沿靠近所述支架前端面的方向倾斜分布;所述踏板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一端至支架顶端的垂直距离相等,所述第一端为所述踏板与支架转动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为所述踏板上与第一端相对的一端;所述驱动组件与踏板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能够使踏板旋转至使用位置或收回位置。具体地,所述踏板与支架通过转轴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调速器、驱动电机及传动机构,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与所述电机调速器的正转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与所述电机调速器的反转端连接。具体地,所述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组成的支撑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前端面与车厢门底盘的前端面平齐,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转轴与所述踏板转动连接且连接处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倾斜方向排布。具体地,所述支架上对应于踏板的使用位置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能够使所述踏板旋转至使用位置时支撑所述踏板。具体地,所述支架对应于踏板的收回位置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能够使踏板旋转至收回位置时吸附所述踏板。具体地,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三开关为弹性按钮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和第四开关为限位开关,所述第二开关在所述踏板旋转至使用位置时断开,所述第四开关在所述踏板旋转至收回位置时断开。具体地,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在的支路上串接有报警器,所述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所在的支路上串接有报警器。具体地,所述第二限位部为电磁铁,所述踏板靠近电磁铁的一侧设有铁块。具体地,所述支架与所述车厢门底盘为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所述车厢门底盘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端部设有锁止部,所述支架的外侧设有与滑槽相适配的滑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隧道检测车的自动梯,工作人员在进出车厢门时,可利用驱动组件能够使踏板旋转至使用位置,以供工作人员借助踏板进出车厢门,使工作人员方便进出车厢门,并提高安全性;工作人员在进出车厢门之后,可利用驱动组件能够使踏板旋转至收回位置,将踏板收起,并且踏板可全部收回车厢门底盘的下方,不会增加车体的宽度,保证车辆的正常作业和行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隧道检测车的自动梯的结构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路图;图5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其中,1-支架,11-第一连接板,12-第二连接板,2-驱动电机,3-转轴,4-踏板,5-传动机构,51-链条,52-从动齿轮,53-驱动齿轮,6-车厢门底盘,7-滑槽,8-滑舌,9-电机调速器,10-车厢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用于隧道检测车的自动梯,包括支架1和驱动组件;支架1与车厢门底盘6连接,支架1的前端面与车厢门底盘6的前端面平齐;支架1由上至下安装有至少两个踏板4,踏板4与支架1转动连接且连接处由上至下沿靠近支架1前端面的方向倾斜分布;踏板4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垂直距离与第一端至支架1顶端的垂直距离相等,第一端为踏板4与支架1转动连接的一端,第二端为踏板4上与第一端相对的一端;驱动组件与踏板4连接,驱动组件能够使踏板4旋转至使用位置或收回位置。其中,踏板4的数量和相邻两个踏板4之间的距离可由工作人员根据车厢门10的高度自行设置。在工作人员需进出车厢时,工作人员可利用驱动组件将踏板4旋转至使用位置,即踏板4与地面平行的状态,以供工作人员进出车厢。在工作人员进出车厢后,工作人员可利用驱动组件将踏板4旋转至收回位置,即踏板4与地面垂直的状态;且由于踏板4与支架1的连接处由上至下沿靠近支架1前端面的方向倾斜分布,也就是位于支架1上方的踏板4,其与支架1的连接处距离支架1前端面较远,位于支架1下方的踏板4,其与支架1的连接处距离支架1前端面较近,这样保证在踏板4收回时,位于支架1上方的踏板4不会阻碍位于支架1下方的踏板4的旋转;同时踏板4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垂直距离与第一端至支架1顶端的垂直距离相等,这样既可保证在支架1由上至下的踏板4逐渐加长,进一步方便工作人员的踩踏;又可使踏板4完全收回至底盘下方,不会增加车辆整体的宽度,以保证工程车辆的正常作业和行驶,同时避免由于踏板4过长,造成在踏板4收回时,踏板4与车厢门的底盘相撞而无法完全收回的情况产生。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支架1包括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组成的支撑板;第二连接板12的下部与第一连接板11的下部连接,第二连接板12向远离第一连接板11的方向倾斜,第一连接板11的前端面与车厢门底盘6的前端面平齐,第二连接板12通过转轴3与踏板4转动连接且连接处沿第二连接板12的倾斜方向排布。将第二连接板12倾斜设置,可减小支架1整体的尺寸,节约空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隧道检测车的自动梯,工作人员在进出车厢时,可利用驱动组件能够使踏板4旋转至使用位置,以供工作人员借助踏板4进出车厢,使工作人员方便进出车厢,并提高安全性;工作人员在进出车厢之后,可利用驱动组件能够使踏板4旋转至收回位置,将踏板4收起,并且踏板4可全部收回车厢门底盘6的下方,不会增加车体的宽度,保证车辆的正常作业和行驶。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踏板4与支架1通过转轴3连接;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调速器9、驱动电机2及传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隧道检测车的自动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和驱动组件;/n所述支架(1)与车厢门底盘(6)连接,所述支架(1)的前端面与所述车厢门底盘(6)的前端面平齐;/n所述支架(1)由上至下安装有至少两个踏板(4),所述踏板(4)与所述支架(1)转动连接且连接处由上至下沿靠近所述支架(1)前端面的方向倾斜分布;/n所述踏板(4)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一端至支架(1)顶端的垂直距离相等,所述第一端为所述踏板(4)与支架(1)转动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为所述踏板(4)上与第一端相对的一端;/n所述驱动组件与踏板(4)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能够使踏板(4)旋转至使用位置或收回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隧道检测车的自动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和驱动组件;
所述支架(1)与车厢门底盘(6)连接,所述支架(1)的前端面与所述车厢门底盘(6)的前端面平齐;
所述支架(1)由上至下安装有至少两个踏板(4),所述踏板(4)与所述支架(1)转动连接且连接处由上至下沿靠近所述支架(1)前端面的方向倾斜分布;
所述踏板(4)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垂直距离与所述第一端至支架(1)顶端的垂直距离相等,所述第一端为所述踏板(4)与支架(1)转动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为所述踏板(4)上与第一端相对的一端;
所述驱动组件与踏板(4)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能够使踏板(4)旋转至使用位置或收回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隧道检测车的自动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4)与支架(1)通过转轴(3)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调速器(9)、驱动电机(2)及传动机构(5),所述驱动电机(2)通过传动机构(5)与所述转轴(3)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通过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与所述电机调速器(9)的正转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通过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与所述电机调速器(9)的反转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隧道检测车的自动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组成的支撑板;
所述第二连接板(12)的下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1)的下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2)向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11)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连接板(11)的前端面与车厢门底盘(6)的前端面平齐,所述第二连接板(12)通过转轴(3)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凯华张冠华王佳伟王秋实韩基刚王超武旭娟王凯齐璐王雅静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