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电缆跨越的基础支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893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架设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适用于电缆跨越的基础支架结构。包括位于河道两侧河岸上的支架;两组支架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电缆的承载结构;所述承载结构为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侧河岸支架上且跨越整个河道的电缆支撑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架结构极为简单,取代了传统塔结构的支撑,施工成本低廉,施工效率高,对电缆的稳定性更好,电缆安全性更高,杜绝了水流对电缆的影响,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A basic support structure suitable for cable cro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电缆跨越的基础支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缆架设结构
,具体地指一种适用于电缆跨越的基础支架结构。
技术介绍
光伏电站因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各光伏区块所发电能需通过高压电缆在地下埋设传输至升压站或开关站,但由于电缆传输距离较远,在传输过程中会遇到河流等障碍物。高压电缆在经过河流时,一般采用将地下电缆转为架空线路的方式来跨越河流。针对较宽河流时,性价比相对较高,成本比例相对不大;针对5~10m宽的河流,一般采取两种方式来处理,第一采用架空线路的方式,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成本压力;第二采用在河底埋设电缆的方式,会随着水流的冲刷而逐渐暴露电缆,且如果损坏,会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与较高的维修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电缆跨越的基础支架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电缆跨越的基础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河道两侧河岸上的支架;两组支架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电缆的承载结构;所述承载结构为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侧河岸支架上且跨越整个河道的电缆支撑构件。进一步的所述承载结构包括跨越河道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为两端固定在两组支架顶部的中空管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梁为圆弧形的拱状结构,且支撑梁的拱顶处于河道上方,支撑梁的拱脚固定在支架顶部。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梁的管体包括处于上方的上层管体和处于下方的下层管体;所述下层管体上开设有多个沿管体轴向间隔布置的通风孔;所述上层管体为覆盖在电缆上的封闭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为四面体结构的钢管支架,支架与支撑梁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支撑梁的斜撑。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用于捆扎电缆的抱箍。进一步的还包括混凝土墩;所述混凝土墩为浇筑于电缆钻出地面处的用于固定电缆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墩间隔布置于河道同侧支架远离河道一侧的地面上。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墩与同侧支架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电缆的电缆支架。本技术的优点有:1、本技术通过支架与承载结构的组合结构支撑电缆跨越河道,结构简单,跨越支撑的效果较好,成本低廉,无需架设大型电缆支撑架,位于河道上方的电缆通过承载结构承载,固定效果好,通过支架结构替代传统铁塔式跨越塔结构,节约成本;2、本技术通过跨越河道的管状支撑梁承载河道上方的电缆,管状结构本身取材方便,能够在河道上方对电缆进行支撑,提高了河道上方电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3、本技术将支撑梁设计为拱形结构,结构受力更加良好,拱顶处于河道上方,也方便河道通行;4、本技术在支撑梁底部的管体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有利于管内电缆的散热,支撑梁顶部的管体为封闭结构,能够起到遮挡作用,避免电缆长期暴晒而影响使用寿命;5、本技术的支架为四面体锥形钢管支架,这种支架结构取材方便,制作简便,成本低廉,通过斜撑能够很好的将支撑梁固定在河道上方;6、本技术在电缆出土位置修造混凝土墩,对电缆进行固定,电缆出地、入地的关键部位,降低人为损坏的风险,省去电缆和导线的转换的工序,不仅可以节约两组电缆转接头、降低施工难度,而且避免因转接头过多而降低运行稳定性;7、本技术在支架上以及支架和混凝土墩之间设置有多种用于固定电缆的结构,起到了很好的稳定电缆的效果。本技术的支架结构极为简单,取代了传统塔结构的支撑,施工成本低廉,施工效率高,对电缆的稳定性更好,电缆安全性更高,杜绝了水流对电缆的影响,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本技术电缆绑扎在支架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图1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其中:1—支架;2—支撑梁;3—通风孔;4—斜撑;5—抱箍;6—混凝土墩;7—电缆支架;8—横梁;9—电缆;10—河道;11—河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3,一种适用于电缆跨越的基础支架结构,本实施例的支架结构是用于将地下电缆转移到地上,然后从地上将电缆跨越河道10,。其结构包括支架1,如图1所示,支架1为四面体锥形钢管支架,支架1安装在河道10两侧的河岸11上,两组支架1相对于河道10间隔布置,支架1内设置有横梁8以提高整个支架1的结构强度。两组支架1之间架设有支撑梁2,如图3所示,支撑梁2为中空的管状结构,电缆9穿过支撑梁2通过支撑梁2进行承载,支撑梁2是圆弧形的拱状结构,其中拱脚部分固定在河道10两侧的支架1顶部位置,拱顶部分处于整个河道10的正上方。这样的布置结构,受力更加合理,也便于避让,方便河道10内的通行。本实施例的支撑梁2的管体包括处于上方的上层管体和处于下方的下层管体,下层管体上开设有多个沿管体轴向间隔布置的通风孔3,上层管体为覆盖在电缆9上的封闭结构。上层管体对穿行的电缆9起到遮挡作用,避免日晒雨淋对电缆9的影响。下层管体上的通风孔3能够方便将管体内电缆9产生的热量散发掉,不至于集聚在管内造成电缆9损伤。本实施例的电缆9从地下转移到地上,为了避免人为对其进行破坏,或者避免地上部分的晃动对地下部分产生破坏,本实施例在电缆9从地面上浇筑有混凝土墩6,混凝土墩6为浇筑于电缆9钻出地面处的用于固定电缆9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墩6间隔布置于河道10同侧支架1远离河道10一侧的地面上。混凝土墩6对电缆9进行固定,本实施例还可以在混凝土墩6与支架1的外侧河岸11上布置围栏,避免人为损坏。混凝土墩6一部分埋设在土层内,一部分位于地面以上,电缆9穿过混凝土墩6固定在混凝土墩9内。如图1所示,混凝土墩6与同侧支架1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电缆9的电缆支架7,支架1上设置有用于捆扎电缆9的抱箍5。实际施工时,在电缆9上套设支撑梁2,然后在电缆9从地下进入到地面的位置浇筑混凝土墩6将电缆9固定住,搭建支架1,架设支撑梁2,通过抱箍5将电缆9绑扎固定在支架1上,使用电缆支架7对混凝土墩6与支架1之间的电缆9进行支撑。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电缆跨越的基础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河道(10)两侧河岸(11)上的支架(1);两组支架(1)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电缆(9)的承载结构;所述承载结构为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侧河岸支架(1)上且跨越整个河道(10)的电缆(9)支撑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电缆跨越的基础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河道(10)两侧河岸(11)上的支架(1);两组支架(1)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电缆(9)的承载结构;所述承载结构为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侧河岸支架(1)上且跨越整个河道(10)的电缆(9)支撑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电缆跨越的基础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结构包括跨越河道(10)的支撑梁(2);所述支撑梁(2)为两端固定在两组支架(1)顶部的中空管道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电缆跨越的基础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2)为圆弧形的拱状结构,且支撑梁(2)的拱顶处于河道(10)上方,支撑梁(2)的拱脚固定在支架(1)顶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电缆跨越的基础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2)的管体包括处于上方的上层管体和处于下方的下层管体;所述下层管体上开设有多个沿管体轴向间隔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钟艾阳吕占胜张健徐赫杨小培谢磊何文俊李昌杰李定华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