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的线束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87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旋转的线束支座,包括扁平粘结底座、固定支柱、运动支柱和安装平台,所述扁平粘结底座设有上小下大的第一截头圆锥孔,所述固定支柱与所述扁平粘结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柱设有上大下小的第二截头圆锥孔,所述第一截头圆锥孔与所述第二截头圆锥孔同轴,所述运动支柱包括上小下大的第一截头圆锥体和上大下小的第二截头圆锥体,所述第一截头圆锥体与所述第一截头圆锥孔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截头圆锥体与所述第二截头圆锥孔间隙配合,所述安装平台与所述运动支柱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平台至少设有一个横向贯穿的绑扎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持固定线束的基本功能,又能减少因线束切线方向变化产生的应力。

A kind of rotatable wire harness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旋转的线束支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束支座,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旋转的线束支座。
技术介绍
现有的线束支座多为固定式。线束支座一旦固定,绑扎在线束支座上的线束切线方向就被固定。但对于线束转弯的区域,线束切线方向并不容易把握。而对于需要运动的线束,线束切线方向是变化的。如果依然采用固定式线束支座来固定线束切线方向,就会使线束产生应力,降低线束使用寿命,影响线束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旋转的线束支座,保持固定线束的基本功能,又能减少因线束切线方向变化产生的应力。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可旋转的线束支座,包括扁平粘结底座、固定支柱、运动支柱和安装平台,所述扁平粘结底座设有上小下大的第一截头圆锥孔,所述固定支柱与所述扁平粘结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柱设有上大下小的第二截头圆锥孔,所述第一截头圆锥孔与所述第二截头圆锥孔同轴,所述运动支柱包括上小下大的第一截头圆锥体和上大下小的第二截头圆锥体,所述第一截头圆锥体与所述第一截头圆锥孔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截头圆锥体与所述第二截头圆锥孔间隙配合,所述安装平台与所述运动支柱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平台至少设有一个横向贯穿的绑扎孔。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平台设有两个纵横交叉连通的横向贯穿的绑扎孔。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截头圆锥孔的圆锥顶角为45°~60°,所述第二截头圆锥孔的圆锥顶角为3°~5°。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平台包括安装顶板和若干支柱,所述支柱的顶端与所述安装顶板的边沿固定连接,所述支柱的底端与所述运动支柱的顶面的边沿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支柱以及安装顶板、运动支柱的顶面之间构成所述绑扎孔,所述安装顶板的上表面为平面。作为优选,为了防止绑扎带被安装顶板的边沿切割,所述安装顶板的下边沿倒角。作为优选,所述支柱为圆柱状。作为优选,为了防止第一截头圆锥体在支座安装时被粘结固定无法旋转,所述第一截头圆锥体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截头圆锥孔的深度。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改变了线束支座的内部结构,增加了旋转的功能。同时利用间隙配合的锥体和锥孔实现摩擦自锁,保持了线束支座的定位性与可靠性。从而在安装过程中,无需刻意寻找和确定线束切线方向。只需安装好支座,线束支座即可自动旋转至线束切线方向。有利于线束转折处或运动线束的安装与固定。本技术可简化安装线束步骤,减少线束应力,延长线束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可旋转的线束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可旋转的线束支座纵向剖面示意图。图3为可旋转的线束支座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请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的可旋转的线束支座包括扁平粘结底座、固定支柱、运动支柱和安装平台。扁平粘结底座1下底面光洁,呈薄圆柱体,中间有上小下大的第一截头圆锥孔11,孔内光洁,用来配合运动支柱3中上小下大的第一截头圆锥体31,以约束运动支柱3。扁平粘结底座1的上边缘有倒圆。固定支柱2固定在扁平粘结底座1上,呈底面为正方形的柱体,侧棱与底面分别有倒圆。其内部中间有上大下小的第二截头圆锥孔21,孔内光洁,用来配合运动支柱3中的上大下小的第二截头圆锥体32,以支撑与约束线束,第一截头圆锥孔11与第二截头圆锥孔21同轴。运动支柱3的最上一段呈底面为正方形的柱体,侧棱有倒圆,其正方形大小和倒圆半径与固定支柱2的相同。运动支柱3的下部两段即分别是第二截头圆锥体32和第一截头圆锥体31,作为旋转轴。第二截头圆锥体32和第一截头圆锥体31。第二截头圆锥体31的圆锥顶角为3°~5°,利用摩擦自锁原理增强定位性与可靠性。第一截头圆锥体31的斜度为45°~60°,以增大与扁平粘结底座1的接触面积,增加可靠性。第一截头圆锥体31的高度小于第一截头圆锥孔11的深度,使第一截头圆锥体31的底面与扁平粘结底座1底面留有一定间隙,防止第一截头圆锥体31被粘住,无法旋转。安装平台包括安装顶板4和若干支柱5,安装顶板4呈底面为正方形的柱体,比运动支柱3的正方形小,下底面有倒圆,以方便线束绑扎带的安装。上表面光洁。安装顶板4下方有四个支柱5分别分布在运动支柱3的四个角上,以支撑固定安装顶板4。相邻的支柱5以及安装顶板4、运动支柱3的顶面之间构成绑扎孔6。支柱5呈圆柱形,其半径与运动支柱3的侧棱倒圆半径相同。绑扎孔6为横向和纵向均连通,绑扎孔6内部光洁,用来为线束绑扎带提供横向或纵向的安装路径。在装配使用时,把扁平粘结底座1的下底面用胶固定到结构上,也可用环形结构扣住扁平粘结底座1,也可将扁平粘结底座1预埋到结构中。把线束放在安装顶板4上,使用绑扎带穿过横向或纵向的绑扎孔6,将线束固定在安装顶板4上。运动支柱3可根据线束切线方向自动沿第二截头圆锥体32和第一截头圆锥体31的旋转轴自由旋转,释放应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旋转的线束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扁平粘结底座、固定支柱、运动支柱和安装平台,所述扁平粘结底座设有上小下大的第一截头圆锥孔,所述固定支柱与所述扁平粘结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柱设有上大下小的第二截头圆锥孔,所述第一截头圆锥孔与所述第二截头圆锥孔同轴,所述运动支柱包括上小下大的第一截头圆锥体和上大下小的第二截头圆锥体,所述第一截头圆锥体与所述第一截头圆锥孔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截头圆锥体与所述第二截头圆锥孔间隙配合,所述安装平台与所述运动支柱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平台至少设有一个横向贯穿的绑扎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旋转的线束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扁平粘结底座、固定支柱、运动支柱和安装平台,所述扁平粘结底座设有上小下大的第一截头圆锥孔,所述固定支柱与所述扁平粘结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柱设有上大下小的第二截头圆锥孔,所述第一截头圆锥孔与所述第二截头圆锥孔同轴,所述运动支柱包括上小下大的第一截头圆锥体和上大下小的第二截头圆锥体,所述第一截头圆锥体与所述第一截头圆锥孔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截头圆锥体与所述第二截头圆锥孔间隙配合,所述安装平台与所述运动支柱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平台至少设有一个横向贯穿的绑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的线束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台设有两个纵横交叉连通的横向贯穿的绑扎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的线束支座,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首魁
申请(专利权)人:道尼尔海翼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