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信烟专利>正文

可防止爆裂或烧毁的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6624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可防止爆裂或烧毁的加热装置,其加热器主要是于一中空密闭式的贮水筒内横设数支回流管,与入水管连接的回流管上设两导管与控制阀连通,两导管间的回流管内部设一节流孔,节流孔前方连接导管处设一出水环孔;水进入加热器时,部分由出水环孔流入贮水筒,部分由节流孔流向回流管形成的流路,待贮水筒充满水后,水经导管流向控制阀并驱动阀体;该结构使得回流管的外部与内部同时充满水后,方开始启动加热线圈进行加热,对回流管及加热线圈有保护效果。(*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防止爆裂或烧毁的加热装置,主要是于加热器回流管外设置一密闭式中空的贮水筒,而于加热器入水的回流管内部设有节流孔,节流孔前、后各有导管与控制自动通电或点火的控制阀连接,又于节流孔前与导管连接处设出水环孔与贮水筒相通,水流通过时,分别可通过节流孔及出水环孔,水流经出水环孔流入贮入管内,待贮水筒内水满后,即经由导管流向控制阀,触动控制盘,藉贮水筒注水的时间延迟,使回流管内加热线圈开始加热时,回流管内、外均已充满冷水,如此加热时即不致有回流管爆裂或加热线圈烧毁的情况发生。现有的热水器为方便使用及节省电能或瓦斯,均于热水器的加热器前安装一自动通电或点火的装置,当水进入加热器前的入水管时,即引发自动通电或点火装置,使于加热器内回流管中流动的水,可适时地受到加热线圈或瓦斯的加热而使温度提高。然而这种自动点火或通电的装置,有一无法克服的缺点,以致常使得回流管有热爆或加热线圈烧毁的现象发生,严重影响使用加热器的安全性,缩短加热器本身的使用寿命。现有的自动通电或点火的装置,无法有效地分辨加热前入水管中流动的究竟是水还是空气,只要入水管有压力存在,即可触动通电或点火的开关,对回流管进行加热。倘若此时回流管内并无水通过而是空气挤压产生的压力触动开关,即很容易使回流管因为点火加热,以致产生过热爆裂或使管内的加热线圈绕断,因而无法再行使用,甚至产生危险。上述情形最常发生在新热水器组装时,所有通水管路完全无水仅有空气存在,便极易因一端进水时,使内部原有的空气受压触动点火,以致发生回流管过热爆裂或加热线圈烧毁的情况。一般热水器为了能在短时间内将水加热到相当的温度,所组装发出热能的加热线圈或瓦斯火力的效能都很高,故当回流管内无水时,仅需数秒甚至更短的加热时间,就可能造成完全烧毁损坏的情形,损失不赀不说,停水后突然恢复供水时,还可能再次发生同样的情况。为使自动通电或点火的加热器,在回流管内存在有空气时,不致一开始就进行加热,而是待回流管内空气完全排出而水确实流入回流管内后才开始进行加热,以确保回流管本身不受损坏及回流管内加热线圈不被烧断,有效地将加热器维持在最佳的使用状态,本设计人经长期的开发研究,终于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功能的自动通电或点火式加热器的防护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爆裂或烧毁的加热装置,将各回流管设于具有封闭空间的贮水筒内,而于与入水管连接的回流管与控制盘间,设有两导管接设于控制阀,于该回流管在接设的两导管间处设有节流孔,节流孔前的回流管壁面上与导管连接处设一出水环孔,使水经由节流孔流入回流管的同时,有部份水能流出回流管至贮水筒内部,使回流管外部为水所包围,形成第一道防护作用,并延迟启动加热动作的时间,待贮水筒水加满后,水方由入水回流管上导管推动控制阀连动控制盘,使回流管内的加热线圈进行加热,使整个加热的动作不在无水的情况下进行,确保加热线圈或回流管的完好,不致有烧毁或热爆的情形出现。本技术的可防止爆裂或烧毁的加热装置,其加热器内具有数支供水流通过加热的回流管,加热器起、末端分别穿设有入水管及出水管,与入水管相接的回流管内部,设一孔径较小的节流孔,节流孔两端部接设有贯穿回流管壁的第一、二导管分别穿接于控制阀本体中央与侧边底部,控制阀本体配合其上方的盖体夹制住一压动膜,第一、二导管分别与压动膜上方及下方的空间接通,于压动膜顶端面顶设一制动体,制动体的杆体向上套穿一弹簧后,穿出盖体进入控制盘,控制盘内设有被该杆体顶制的弹接片,弹簧片自由端设有一触点;加热器的回流管,横设于一密闭式中空状贮水筒内,与入水管连接的回流管与节流孔前的第一导管接合处设一出水环孔;水由入水管流经回流管节流孔及出水环孔,进入回流管流路及贮水管,待贮水筒水满后方能造成节流孔两端水压差,经第一、二导管传递,使压动膜上、下方的压力不平衡,压动膜产生变形使制动体动作,其杆体上顶控制盘的弹接片,使其触点与控制盘内的导接点接通,对回流管内的水进行加热,藉贮水筒的设置,延迟加热的时间,使进行加热时,回流管内、外已充满水。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面组合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控制阀的立体系统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控制阀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控制阀制动体触动控制盘的动作剖面示意图。请参阅图1、2、3所示,本技术所设的加热器1,主要具有密闭式中空状的贮水筒10,其内部横向设置数根回流管11,水可于回流管11内回流并被加热;一入水管12与贮水筒10内第一根回流管11连接,一出口管13由位于水流流路最末端的最后一根回流管11接出。如各图所示,是本技术的电热式加热器的实施状态,于水流动的回流管11内设置有加热用的电热线圈14,作为加热热源,而于贮水筒10内连接于入水管12的回流管11上接设有控制阀A。该接设控制阀A的回流管11近入水管12处设有一孔径较回流管11小的节流孔110,节流孔110与入水管12间设有一环状斜设的出水环孔111,出水环孔111上半部与一第一导管112接通,出水环孔111的下半部与贮水筒10相通,而该回流管于节流孔110另一端接设一第二导管113,两导管112、113分别向上接设于控制阀A的本体20。控制阀A包括有与两导管112、113接合的本体20,盖设于本体20上方的盖体30,夹设于盖体30与本体20间的压动膜40以及设于压动膜40顶端面上与压动膜40同时动作的制动体50。其中,本体20为一凹状圆盘体,其凹陷处形成一进水槽21,进水槽21底部中央设一穿孔210,与由回流管11伸接出来的第一导管112接通,使回流管11节流孔110前的水流可经由第一导管112流入本体20的进水槽21内;进水槽21侧边设置一贯穿本体20的通孔22,通孔22与回流管11第二导管113接连;而于进水槽21内由底部向上凸伸数块等高的凸块211,藉以支撑住设于本体20上方的压动膜40。压动膜40为一弹性材料制成的软质片体,侧边相对于本体20的通孔22位置处,设有一贯穿压动膜40的膜孔41,藉以将回流管11第二导管113导入本体将回流管11第二导管113导入本体20通孔22内的水或空气,能丝毫不漏地导向盖体30的通孔31,使回流管11流过节流孔110后的水或空气可经盖体30的通孔31流入设于盖体30底部的负压室32;负压室32中央向上凹设一弹簧室33,供一弹簧34置入其间,前述制动体50向上伸设的杆体51,可穿入弹簧室33穿过弹簧34并贯穿盖体30,伸入螺设于盖体30顶端面中央的控制盘60,而制动体50杆体51底部接设一圆盘状制动盘52,制动盘52为盖体30的弹簧室33内的弹簧34所推顶,底端面紧贴于压动膜40的顶端面。前述控制盘60相对于制动体50杆体51上方设置有一弹接片61,弹接片61自由端顶端面上设一触点610,而触点610上方设置一可导电的导接点62,使制动体50上升带动杆体51上顶弹接片61时,触点610与导接点62可形成接触导电的状态,使回流管11内的加热线圈14工作进行加热,而制动体50回退时,弹接片61恢复原状,触点610与导接点62成为断路状态,加热线圈14无电流通过,即不会进行加热。当将以本技术的加热器1装上使用时,请配合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防止爆裂或烧毁的加热装置,其加热器内具有数支供水流通过加热的回流管,加热器起、末端分别穿设有入水管及出水管,与入水管相接的回流管内部,设一孔径较小的节流孔,节流孔两端部接设有贯穿回流管壁的第一、二导管分别穿接于控制阀本体中央与侧边底部,控制阀本体配合其上方的盖体夹制住一压动膜,第一、二导管分别与压动膜上方及下方的空间接通,于压动膜顶端面顶设一制动体,制动体的杆体向上套穿一弹簧后,穿出盖体进入控制盘,控制盘内设有被该杆体顶制的弹接片,弹接片自由端设有一触点,其特征在于:加热器的回流管,横设于一密闭式中空状贮水筒内,与入水管连接的回流管与节流孔前的第一导管接合处设一出水环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信烟
申请(专利权)人:廖信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