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泵装置、及泵装置的分解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6556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4:41
提供抑制泵性能的下降,并易于从马达分离的泵。提供一种泵。该泵具有:叶轮;泵主轴,所述叶轮安装于泵主轴;和泵用主轴毂,其可装拆地安装于所述泵主轴的端部,所述泵用主轴毂为马达主轴能够插入的筒状体,构成为以过渡配合的方式与所述马达主轴结合。

Decomposition method of pump, pump device and pump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泵、泵装置、及泵装置的分解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泵、泵装置、及泵装置的分解方法。
技术介绍
已知有将马达主轴与泵主轴结合的马达一体型泵。在这样的马达一体型泵中,主轴延长至泵的叶轮的安装位置。作为马达主轴与泵主轴的结合方法,已知有将泵主轴的前端以楔状插入马达主轴的孔而结合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还已知有使用隔着弹性体的爪式联结器将马达主轴与泵主轴连结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45-1174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61-11619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合方法中,泵主轴的前端以楔状被压入马达主轴的孔内,因此,例如在将泵从马达分离时,担心无法将泵主轴从马达主轴的孔中拔出。因此,存在泵的维修困难这一问题。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结合方法中,泵主轴和马达主轴的结合使用了形状复杂的爪式联结器,因此,制造成本增加。此外,将泵从马达分离时的作业性也差。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泵性能下降并易于从马达分离的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提供一种泵。该泵具有:叶轮;泵主轴,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泵主轴;和泵用主轴毂,其可装拆地安装于所述泵主轴的端部。所述泵用主轴毂为马达主轴能够插入的筒状体,构成为以过渡配合的方式与所述马达主轴结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式,提供一种泵装置的分解方法,所述泵装置中,泵主轴和马达主轴经由嵌合于所述马达主轴的泵用主轴毂连接。该泵的分解方法具有:将所述泵主轴从所述泵用主轴毂拆下的第1工序;和在第1工序之后,将所述泵用主轴毂从所述马达主轴拔出的第2工序。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局部侧剖视图。图2A是泵用主轴毂的剖视图。图2B是泵用主轴毂与泵主轴接触的端面的俯视图。图3A是泵主轴的侧视图。图3B是与泵用主轴毂的端面抵接的泵主轴的端面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将卧式陆上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泵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泵装置的局部侧剖视图。在图1中,以剖视图形式示出了除马达以外的部分。如图1所述,泵装置10具有马达20、基座30、和泵40。泵40及马达20固定于基座30上。马达20具有马达主体21和能够旋转的马达主轴22。对马达主轴22嵌合有大致圆筒状的泵用主轴毂60,利用螺丝72在径向上向马达主轴22按压并固定泵用主轴毂60。泵40具有:构成为收纳叶轮46的壳体41;和安装有叶轮46的泵主轴80。叶轮46嵌合于泵主轴80,以不沿轴向移动的方式利用叶片固定螺母51固定于泵主轴80。泵主轴80由双头螺栓70及螺母71固定于泵用主轴毂60,经由泵用主轴毂60与马达主轴22连结。由此,马达主轴22的旋转方向的驱动力传递至泵主轴80,因此,马达主轴22构成为能够与叶轮46一同旋转。本实施方式的泵40为横轴泵,马达20的马达主轴22和泵40的泵主轴80以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连结。壳体41具有吸入管43和排出管42,吸入管43用于吸入液体,排出管42用于排出由叶轮46升压了的液体。在壳体41的马达20侧安装有壳体盖44。由壳体41和壳体盖44来划定收纳叶轮46的空间及液体的流路。壳体盖44具有泵主轴80通过的孔44a。在泵主轴80与壳体盖44的孔44a之间设有密封该间隙的机械密封件48(相当于密封机构的一例),从而抑制液体从壳体41及壳体盖44内的空间通过孔44a而流出。在壳体41及壳体盖44的与叶轮46相对的部分分别设有轴封环50。轴封环50能够抑制在与叶轮46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而由叶轮46升压了的液体返回到低压侧,能够提高泵效率。泵装置10具有连接壳体盖44和马达20的托架49。托架49将泵主轴80与马达主轴22的结合部收纳于内部。换句话说,托架49构成为将泵用主轴毂60收纳于内部。托架49具有用于将螺母71从双头螺栓70拆下的开口部52。开口部52设于操作员能够看到机械密封件48的位置。具体而言例如优选为在泵主轴80的轴向上设于与马达20相比靠近机械密封件48的位置。换句话说,开口部52优选为设于与托架的轴向中央部相比靠近机械密封件48侧的位置。由此,在检修机械密封件48时,操作员能够从开口部52容易地观察机械密封件48。另外,在泵装置10运转中,在开口部52安装有未图示的保护板。接下来,对泵用主轴毂60的详情进行说明。图2A是泵用主轴毂60的剖视图。此外,图2B是泵用主轴毂60与泵主轴80接触的端面的俯视图。如图2A所示,泵用主轴毂60为马达主轴22能够插入的筒状体。此处,泵用主轴毂60构成为在将泵用主轴毂60嵌合到马达主轴22时,泵用主轴毂60以过渡配合的方式与马达主轴22结合。此处,过渡配合是指在将孔和轴进行配合时,在孔与轴之间形成间隙或过盈的某个的配合。换句话说,过渡配合是指如下情况下的配合:轴的最大允许尺寸比孔的最小允许尺寸大,且轴的最小允许尺寸比孔的最大允许尺寸小。在泵用主轴毂60嵌合于马达主轴22时,进行例如热压配合等。此外,通过过渡配合而将泵用主轴毂60嵌合于马达主轴22,因而能够使用带轮拆卸装置(齿轮拆卸器)将泵用主轴毂60从马达主轴22拔出。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使用带轮拆卸装置能从马达主轴22拔出的范围内,减小泵用主轴毂60与马达主轴22的间隙。如图2A所示,泵用主轴毂60具有马达主轴22插入的贯通孔61。此外,如图2B所示,泵用主轴毂60在其内表面具有键槽67。在泵用主轴毂60嵌合于马达主轴22时,形成于马达主轴22的未图示的键插入泵用主轴毂60的键槽67。由此,马达主轴22的旋转方向的驱动力被传递至泵用主轴毂60。如图2A及图2B所示,在泵用主轴毂60的与泵主轴80抵接的端面63具有用于固定图1所示的双头螺栓70的孔66。孔66与马达主轴22插入的贯通孔61大致平行地延伸。因而,固定于孔66的双头螺栓70如图1所示那样配置为与泵主轴80及马达主轴22大致平行地延伸。在图2B所示的例子中,4个孔66等间隔地设置,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1以上的任意个数的孔66。另外,在图2A中,仅示出了1个孔66,省略了其他的孔66。在端面63形成有缺口部62。在本实施方式中,缺口部62从泵用主轴毂60的内周面延伸至外周面,但不限于此,缺口部62至少到达外周面即可。如图2A所示,泵用主轴毂60在其外周面形成有凹状的被卡止部64。如后文所述,被卡止部64构成为在将泵用主轴毂60从马达主轴22拔出时与带轮拆卸装置的卡止部卡合。被卡止部64能够具有可供带轮拆卸装置的卡止部卡合的任意形状,既可以是例如图2A所示的凹状,也可以是凸状。此外,具有孔65,用于将泵用主轴毂60在径向上向马达主轴22按压并固定的螺丝72(参照图1)与孔65螺合。在图2A所示的例子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其特征在于,具有:/n叶轮;/n泵主轴,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泵主轴;和/n泵用主轴毂,其可装拆地安装于所述泵主轴的端部,/n所述泵用主轴毂为马达主轴能够插入的筒状体,构成为以过渡配合的方式与所述马达主轴结合。/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020 JP 2017-2036321.一种泵,其特征在于,具有:
叶轮;
泵主轴,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泵主轴;和
泵用主轴毂,其可装拆地安装于所述泵主轴的端部,
所述泵用主轴毂为马达主轴能够插入的筒状体,构成为以过渡配合的方式与所述马达主轴结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主轴在所述端部具有凸缘部,
所述泵还具有双头螺栓及螺母,所述双头螺栓及螺母用于将所述泵用主轴毂的端面可装拆地安装于所述泵主轴的所述凸缘部,
所述泵用主轴毂的所述端面具有用于固定所述双头螺栓的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具有:
收纳所述叶轮的壳体及壳体盖;和
托架,其将所述壳体盖与马达结合,且在内部收纳所述泵用主轴毂,
所述托架具有用于将所述螺母从所述双头螺栓拆下的开口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盖具有所述泵主轴通过的孔,
所述泵还具有将所述泵主轴与所述壳体盖之间密封的密封机构,
所述开口部在所述泵主轴的轴向上设于与所述马达相比距所述密封机构近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用主轴毂在其外周面具有与带轮拆卸装置的卡止部卡合的被卡止部。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主轴在所述端部具有凸缘部,
所述泵用主轴毂在与所述泵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木景信川畑润也中村阳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荏原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