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面抛光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6527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打磨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曲面抛光打磨装置,包括打磨壳体、打磨组件以及旋转组件。打磨壳体具有供打磨组件外露的开口端以及封闭端,旋转组件包括水平转动安装架、竖直俯仰旋转平台以及对称地设于水平转动安装架相对两端的两给进气缸。在打磨过程中,打磨组件从打磨壳体的开口端接触并抵靠于工件,两个给进气缸启动推顶打磨壳体时,打磨壳体绕于水平转动安装架枢接点在水平平面左右摆动以带动打磨组件对工件进行磨削,同时,竖直俯仰旋转平台带动水平转动安装架在竖直方向上上下摆动以打磨组件对工件进行磨削,从而满足对工件曲面进行磨削的要求。整个磨削高度自动化,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Curved surface polishing and grin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曲面抛光打磨装置
本技术涉及打磨设备
,尤其提供一种曲面抛光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曲面抛光打磨是一项对精度要求很高的表面处理工艺,对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以及后续的喷涂工艺质量有重要影响。复杂曲面零件例如动车组列车车身、飞机机舱、管道等零部件等,其表面由不同的曲率组成,打磨质量的好坏会对产品的光洁度、产品质量等造成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飞速发展,许多工件具有复杂曲面且需要表面打磨抛光处理,经过打磨可以将工件表面的不平整厚度不均或其他不符合工艺要求处变的表面光滑,厚度均匀且符合各项工艺要求标准。然而,面对结构不规则,曲率复杂的工件常常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打磨抛光,整体上工作效率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曲面抛光打磨装置,旨在解决在曲面抛光打磨工艺过程中因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打磨抛光所导致的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曲面抛光打磨装置,包括打磨壳体、设于所述打磨壳体内且绕于轴线转动的打磨组件以及用于带动所述打磨壳体于竖直平面俯仰转动和于水平平面左右转动的旋转组件,所述打磨壳体具有供所述打磨组件外露的开口端以及与所述开口端相对的封闭端,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水平转动安装架、设于所述水平转动安装架背离所述打磨壳体一侧的中部的竖直俯仰旋转平台以及对称地设于所述水平转动安装架相对两端的两给进气缸,所述水平转动转动架朝向所述打磨壳体一侧的中部铰接于所述打磨壳体的所述封闭端,两所述给进气缸的伸出端均抵靠于所述打磨壳体的所述封闭端。>具体地,所述水平转动安装架包括主体架、铰接件以及两延伸板,两所述延伸板由所述主体架的相对两端分别向下弯折且向外延伸形成,两所述给进气缸分别设于对应的所述延伸板上,所述铰接件包括设于所述主体架朝向所述打磨壳体的所述封闭端一侧的铰接头以及设于所述所述打磨壳体的所述封闭端的铰接座,所述铰接头通过螺钉连接于所述铰接座。具体地,所述竖直俯仰旋转平台包括用于连接外部给进装置的支撑架、设于所述主体架上的连接板以及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固定部设于所述支撑架内,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转动部连接于所述连接板。具体地,所述打磨组件包括传动轴、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上的打磨轮以及固定于所述传动轴上且用于连接外部动力的带轮,所述传动轴沿所述打磨壳体的长度方向设于所述打磨壳体且相对两端分别枢接于所述打磨壳体的两侧壁内侧。具体地,所述曲面抛光打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打磨壳体的顶端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连接于所述带轮。进一步地,所述曲面抛光打磨装置还包括距离传感器、两进给测量组件以及电性连接于所述距离传感器和两所述进给测量组件的控制器,所述距离传感器设于所述打磨壳体的顶端部的中部,两所述进给测量组件分别设于所述打磨壳体的两侧壁外侧,所述竖直俯仰旋转平台与两所述给进气缸均电性连接于控制器。具体地,所述进给测量组件包括测量轮、复位弹簧、固定连接于所述打磨壳体侧壁的安装座、设于所述安装座上的位置传感器以及枢接于所述打磨壳体侧壁的回转连杆,所述回转连杆包括第一回转杆以及与所述第一回转杆连接且呈钝角的第二回转杆,所述第一回转杆与所述第二回转杆的连接处为枢接转动中心,所述第二回转杆位于所述安装座的下方且连接于所述位置传感器,所述测量轮设于所述第一回转杆远离所述第二回转杆的一端,所述测量轮设于所述第一回转杆远离所述第二回转杆的一端,所述复位弹簧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回转杆远离所述第一回转杆的一端且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座。进一步地,所述曲面抛光打磨装置还包括毛刷组件,所述毛刷组件围设于所述打磨壳体的所述开口端,所述打磨壳体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外部的排屑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曲面抛光打磨装置,其工作过程如下:将竖直俯仰旋转平台安装在具有竖直移动方向和水平移动方向两个自由度的驱动装置上,以保证曲面抛光打磨装置在打磨过程中竖直方向上的进给量以及水平方向上的进给量。在打磨过程中,打磨组件从打磨壳体的开口端接触并抵靠于工件,两个给进气缸启动推顶打磨壳体时,打磨壳体绕于水平转动安装架枢接点在水平平面左右摆动以带动打磨组件对工件进行磨削,同时,竖直俯仰旋转平台带动水平转动安装架在竖直方向上上下摆动以打磨组件对工件进行磨削,从而满足对工件曲面进行磨削的要求。整个磨削高度自动化,工作效率大大提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抛光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抛光打磨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抛光打磨装置的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抛光打磨装置的打磨组件的爆炸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抛光打磨装置的进给测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抛光打磨装置的打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打磨壳体10铰接头31a打磨组件20铰接座31b旋转组件30支撑架321驱动电机40连接板322距离传感器50旋转驱动装置323进给测量组件60传动轴21控制器70打磨轮22毛刷组件80带轮23开口端10a测量轮61封闭端10b复位弹簧62水平转动安装架31安装座63竖直俯仰旋转平台32位置传感器64给进气缸33回转连杆65主体架311第一回转杆651铰接件312第二回转杆652延伸板313排屑口10c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曲面抛光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打磨壳体、设于所述打磨壳体内且绕于轴线转动的打磨组件以及用于带动所述打磨壳体于竖直平面俯仰转动和于水平平面左右转动的旋转组件,所述打磨壳体具有供所述打磨组件外露的开口端以及与所述开口端相对的封闭端,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水平转动安装架、设于所述水平转动安装架背离所述打磨壳体一侧的中部的竖直俯仰旋转平台以及对称地设于所述水平转动安装架相对两端的两给进气缸,所述水平转动转动架朝向所述打磨壳体一侧的中部铰接于所述打磨壳体的所述封闭端,两所述给进气缸的伸出端均抵靠于所述打磨壳体的所述封闭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面抛光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打磨壳体、设于所述打磨壳体内且绕于轴线转动的打磨组件以及用于带动所述打磨壳体于竖直平面俯仰转动和于水平平面左右转动的旋转组件,所述打磨壳体具有供所述打磨组件外露的开口端以及与所述开口端相对的封闭端,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水平转动安装架、设于所述水平转动安装架背离所述打磨壳体一侧的中部的竖直俯仰旋转平台以及对称地设于所述水平转动安装架相对两端的两给进气缸,所述水平转动转动架朝向所述打磨壳体一侧的中部铰接于所述打磨壳体的所述封闭端,两所述给进气缸的伸出端均抵靠于所述打磨壳体的所述封闭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抛光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转动安装架包括主体架、铰接件以及两延伸板,两所述延伸板由所述主体架的相对两端分别向下弯折且向外延伸形成,两所述给进气缸分别设于对应的所述延伸板上,所述铰接件包括设于所述主体架朝向所述打磨壳体的所述封闭端一侧的铰接头以及设于所述打磨壳体的所述封闭端的铰接座,所述铰接头通过螺钉连接于所述铰接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面抛光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俯仰旋转平台包括用于连接外部给进装置的支撑架、设于所述主体架上的连接板以及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固定部设于所述支撑架内,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转动部连接于所述连接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抛光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组件包括传动轴、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上的打磨轮以及固定于所述传动轴上且用于连接外部动力的带轮,所述传动轴沿所述打磨壳体的长度方向设于所述打磨壳体且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凯黄龙龙赵文亮徐耀辉方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