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形立式直流热水锅炉本体,它与立式机械化块煤炉排或机械化型煤炉排连接,可以组成直流热水锅炉。它由上外联箱1、上内联箱2、下外联箱16、下内联箱14、外立管18、内立管17构成,特点是不使用耗用钢材较大的锅壳和炉胆,全部由钢管组成,整体成方形,耗用钢材省,受热面积大,烟气流程长,能大大提高热效率和降低排烟含尘量。(*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方形立式直流热水锅炉本体,属锅炉
,适合于配用机械化块煤炉排或型煤炉排以组成一种新型的立式直流热水锅炉。现有立式热水锅炉本体的外壳是一个厚钢板卷制的筒体,上部连有椭圆封头的壳体称为锅壳,锅壳内部设有与锅壳类似而尺寸较小的壳体称为炉胆,炉胆的内腔即做为锅炉的炉膛,炉胆的下端和锅壳的下端通过下脚圈连在一起,炉胆与锅壳之间形成的空间做为盛水的空间并根据炉型的不同,在炉胆或锅炉壳上,或炉胆与锅壳之间设置水管或烟管,与炉胆一起,构成锅炉的受热面,因而存在以下问题一、锅壳和炉胆都承压,且因直径较大,为满足承压要求,所需的壁厚也较大,其厚度一般在12mm以上,因而钢材耗量高;二、锅壳虽然占金属耗量的较大比重,但它并不是受热面,因而钢材表面做为受热面的利用率较低;三、只有炉胆和水管的外表面或烟管的内表面为受热面,因而锅炉受热面较少、热效率低、排烟温度高;四、烟气在锅炉内流程短,排烟含尘量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大幅度降低钢材耗量,提高锅炉受热面积、提高锅炉热效率和降低烟气含尘量的方形立式直流热水锅炉本体。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的,这种直流热水锅炉本体不使用耗用金属量大的锅壳和炉胆,它是由上外联箱1、上内联箱2、下外联箱16、下内联箱14、外立管18、内立管17、顶棚管8等构成。其特殊之处是,上内联箱2和上外联箱1分别是由四节粗钢管制成的不封闭方框,上内联箱尺寸稍少,并且由上内、外联箱首尾相连,其中上内联箱的后侧一节高于前侧和右侧,而左侧一节倾斜,上内外联箱组成一个方形的螺旋状。下内联箱14和下外联箱16也分别是由四节粗钢管组成的不封闭方框,其下内联箱位于下部,下外联箱位于上部而通过分流管23连接,虽然上内、外联箱和下内、外联箱有一定区别,在从俯视角度,上、下内联箱对应重合,上、下外联箱对应。在上、下内联箱之间连上若干内立管17,并由内立管连板20把各相邻的内立管连接封闭(留出后节右侧的炉膛出烟口24)在上、下外联箱之间连上若干外立管18,并由外立管连板19把各相邻的外立管连接封闭,在上内联箱的前后节之间连上顶棚管8,由顶棚管连板9将各相邻的顶棚管连接,由上内外联箱连板10将上内外联箱连接。并在前侧的内立管和外立管处开设炉门,在下内外联箱之间连接集灰斗13,在下内外联箱相每节上除内联箱上开设进水口22外,其余开口均做为检查用手孔11、12。而上部的上内联箱后侧一节的右端做为出水口5,其上开设安全阀接口6和温度计接口7。本技术坐于方形的块煤或型煤的炉排之上,其由内立管和顶棚管构成的空间做为炉膛,构成辐射受热面,而由内立管和外立管之间构成的狭道,为对流通道,构成对流受热面。由于本技术基本上是用较细的管子组成,壁厚可以较簿且全部管子均有做为受热面的部分,没有不做为受热面的管子,因此本技术耗用钢材虽少,但受热面积却较大;炉膛空间大,利于燃料充分燃烧;烟气流程长便于充分换热和降尘,因而与现有技术的锅炉比较具有热效率高、耗钢材省、烟气含尘量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图1之A向视图;图3-图1之B向视图;图4-图1之I-I剖面图;图5-图2之II-II剖面图。图中1.上外联箱、2.上内联箱、3.除尘器、4.烟气出口、5.出水口、6.安全阀接口、7.温度计接口、8.顶棚管、9.顶棚管连板、10.上内外联箱连板、11.下外联箱手孔、12.下内联箱手孔、13.集灰斗、14.下内联箱、15.炉门、16.下外联箱、17内立管、18.外立管、19.外立管连板、20.内立管连板、21.除尘器落灰口、22.进水口、23.分流管、24.炉膛出烟口、25.炉门横管、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技术解决方案位于上部的上外联箱1是由四节粗钢管组成的不封闭方框,四个管节在一个平面上,上内联箱2也由四节粗钢管组成,前侧和右侧的两节管子与上外联箱1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其中的一端相接,而上内联箱后侧管节高出上外联箱的平面,左侧一管节侧倾斜着连接前后侧的管节,构成一个方形螺旋状,在管节的底部,开有若干管孔,而在前后管节上也对应开有管孔并用顶棚管连接,顶棚管之间、顶棚管与上内联箱之间用顶棚管连板9封闭,而上内外联箱之间,用上内外联箱连板10封闭,在上内联箱的后侧管节的未端连有出水口5,在该管节的上部靠近出水口处,设有安全阀接口6和温度计接口7。在下部,下内联箱14是由四节粗钢管组成的不封闭的方框,但每节有一端设有下内联箱手孔12,其中一个做为进水口22,下外联箱16也是由四节粗钢管组成不封闭的方框,每节管子也设有下外联箱手孔11,下外联箱位于下内联箱的上侧,目的在于下内联箱的手孔和进水口可以引出,在进水口处,有一个分流管23把下内、外联箱连通。下内外联箱之底部,设有集灰斗13,同时也起类似于上内外联箱连板的封闭作用。在下内外联上的上侧也开有若干管孔,并与上内外联箱向下开的管孔对应,在上下外联箱之间连接外立18,在外立管之间,以外立管连板19封闭;在上、下内联箱之间,设内立管17,并由内立管连板20封闭,其中上、下内联箱的后部右侧几根内立管不设连板,目的在于留出炉膛出烟口24,而前侧的内、外立管上,设置有炉门横管25,以构成炉门15,在对流通道的末端,接有除尘器3,除尘器底部为除尘器落灰口21,上部为烟气出口4。这样下内联箱的底部安装上燃煤炉排,即构成一种直流热水锅炉,工作原理是对于被加热水流程,被加热水(即采暖回水)在循环泵的作用下进入进水口22之后,由分流管23将一部分分流至下外联箱16,而另一部分进入下内联箱14,由于出水口5设在上内联箱2,水流从下内联箱流至出水口的路程短于由下外联箱流至出水口,因而分流至下外联箱的水流所占比例较小,这种流量分配的比例也是与传热量的比例一致的,因为内立管的一侧受到炉膛的辐射传热,另一侧受到高温烟气的对流传热,而外立管只有一侧受到高温烟气的对流传热,另一侧不受热,相对于内立管受热量小得多。对于立管的流量分配,内立管之间受热量相对均匀,内部水流也为同程式,而外立管主要是受烟气的对流放热,随着烟气的流动,温度降低,受热量也变小,外立管内的水流流程也为异程式,随着热量的减少,管内流量也减少。由于各个立管的截面之和远远大于进出水口的截面,水在立管内的流速很低。阻力很小,因此依靠温差调节其各立管之间的流量分配也起很大作用,受热量大,其自然作用压力也大,流量也变大。因此,被加热水从进水口进入后,大部分水进入下内联箱,被较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内立管,在管内边向上流动边吸收炉膛的辐射热和对流通道内高温烟气的对流传热,水被加热后上升至上内联箱。而另一少部分被分流至下外联箱,再被不均匀地分流至各个外立管,一边上升一边吸收对流通道内高温烟气的对流传热,水被加热后,上升至上外联箱,同时顶棚管也吸收炉膛的辐射热后,从上内联箱低侧的管节沿顶棚管流至顶棚管高端的上内联箱管节,然后,热水从出水口导出,送往热用户。被加热水在炉内是个被分流、吸热汇集的过程,其流量的分流与传热量的比例是一致的,其强制循环流向与自然循环流向是一致的,这对突然停止循环泵之后保证锅炉不汽化所采取的措施变得简便易行,并可用于采用自然循环的供暖系统。对于烟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形立式直流热水锅炉本体,它由上外联箱(1)、上内联箱(2)、下外联箱(16)、下内联箱(14)、外立管(18)、内立管(17)和顶棚管(8)构成,其特征是:位于上部的上外联箱(1)是由四节钢管组成的不封闭方框,四个管节在一个平面上,上内联箱(2)也由四节钢管组成,前侧和右侧的两节钢管与上外联箱(1)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其中一端相接,而上内联箱后侧一节钢管高出上外联箱形成的平面,左侧一节钢管则倾斜连接前后侧两节钢管,构成一个方形螺旋状,在上内联箱的前后两节上连有若干顶棚管(8),位于下部的下内联箱(14)是由四节钢管组成的不封闭方框,但每节上设法兰做为下内联箱手孔(12),其中一个为进水口(22),下外联箱(16)也由四节钢管组成,每节设法兰作为下外联箱手孔(11),下外联箱(16)位于下内联箱(14)之上部,两者由分流管(23)相连,并在上外联箱(1)和下外联箱(16)之间连有若干外立管(18),在上内联箱(2)与下内联箱(14)之间连有若干内立管(17),以此构成具有炉膛和对流通道的方形立式直流热水锅炉本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鸿聚,
申请(专利权)人:董鸿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