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色金属加工用模具,包括支撑装置和模具结构,装配槽设置在下模两端的内腔,装配杆和装配槽之间的大小相适配,装配杆和装配槽之间的位置相适配,能够有效的通过挤压按压盖体来提升金属加工零件的质量和成型效果,倒角的设置不仅避免毛刺的产生,更能够使其加工出来的零件更加的美观,第一配合块和第二配合块之间配合连接,下模为可拆卸结构,解决了传统的有色金属加工用模具在工作结束后不便于拆装和脱模,在使用过后也不便于清理和清洗的问题,节约资源和成本,脱模块的设置可以方便成型零件的快速取出,不仅提高了零件加工的速率,而且减轻了人力物力,万向轮的的设置,方便装置的移动,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A mould for non-ferrous metal proc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色金属加工用模具
本技术涉及金属加工
,具体为一种有色金属加工用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可以使坯料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应用内腔形状可使坯料获得相应的立体形状,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开时取出制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状复杂,承受坯料的胀力,对结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较高要求,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传统的有色金属加工用模具在工作结束后不便于拆装,金属制品容易卡在模具内不便脱模的问题,而且传统的有色金属加工用模具在使用过后也不便于清理和清洗,一旦出现模具损坏就需要更换整个模具,十分麻烦,且浪费大量的资源。针对上述问题,为方便有色金属加工用模具的拆卸和清洗,提高有色金属加工用模具的实用性,我们提出一种有色金属加工用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色金属加工用模具,方便了有色金属加工用模具的拆卸和清洗,提高了有色金属加工用模具的实用性,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色金属加工用模具,包括支撑装置和模具结构,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架、底板和万向轮,支撑架设置在底板的上端,万向轮设置在底板的底部;所述支撑架包括滑槽、缓冲块和缓冲弹簧,滑槽设置在支撑架的内腔,缓冲弹簧设置在滑槽内腔的底部,缓冲块设置在缓冲弹簧的上端;所述模具结构包括上模结构、下模结构和控制器,下模结构设置在上模结构的下端,控制器设置在下模结构的一侧;所述上模结构包括固定板、滑块、第一电机、按压盖体、连接杆、上模和装配杆,滑块设置在固定板的两端,第一电机设置在滑块的一侧,按压盖体的顶部通过连接杆与固定板的底部相连,上模设置在按压盖体的底部,装配杆设置在按压盖体顶部的两端;所述下模结构包括第二电机、防护框、升降杆、下模、脱模块和装配槽,第二电机设置在防护框的内腔,升降杆设置在第二电机的上端,下模设置在升降杆的上端,脱模块设置在下模顶部的内腔,装配槽设置在下模两端的内腔。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包括第一配合块和第二配合块,第一配合块和第二配合块之间配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模为可拆卸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按压盖体底部的两端和下模靠近按压盖体的一侧均设置倒角。进一步地,所述装配杆和装配槽之间的大小相适配,装配杆和装配槽之间的位置相适配。进一步地,所述滑块设置在滑槽的内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提出的有色金属加工用模具,下模设置在按压盖体的底部,装配杆设置在按压盖体顶部的两端,装配槽设置在下模两端的内腔,装配杆和装配槽之间的大小相适配,装配杆和装配槽之间的位置相适配,能够有效的通过挤压按压盖体来提升金属加工零件的质量和成型效果,按压盖体底部的两端和下模靠近按压盖体的一侧均设置倒角,能够通过倒角对金属加工零件的边缘进行倒角加工,不仅避免毛刺的产生,更能够使其加工出来的零件更加的美观。2、本技术提出的有色金属加工用模具,下模包括第一配合块和第二配合块,第一配合块和第二配合块之间配合连接,下模为可拆卸结构,解决了传统的有色金属加工用模具在工作结束后不便于拆装,金属制品容易卡在模具内不便脱模,在使用过后也不便于清理和清洗的问题,节约资源和成本。3、本技术提出的有色金属加工用模具,脱模块的设置可以方便成型零件的快速取出,不仅提高了零件加工的速率,而且减轻了人力物力,万向轮的的设置,方便装置的移动,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和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下模俯视图。图中:1、支撑装置;11、支撑架;12、底板;13、万向轮;111、滑槽;112、缓冲块;113、缓冲弹簧;2、模具结构;21、上模结构;211、固定板;212、滑块;213、第一电机;214、按压盖体;215、连接杆;216、上模;217、装配杆;22、下模结构;221、第二电机;222、防护框;223、升降杆;224、下模;2241、第一配合块;2242、第二配合块;225、脱模块;226、装配槽;2178、倒角;23、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有色金属加工用模具,包括支撑装置1和模具结构2,支撑装置1包括支撑架11、底板12和万向轮13,支撑架11设置在底板12的上端,万向轮13设置在底板12的底部,支撑架11包括滑槽111、缓冲块112和缓冲弹簧113,滑槽111设置在支撑架11的内腔,缓冲弹簧113设置在滑槽111内腔的底部,缓冲块112设置在缓冲弹簧113的上端,模具结构2包括上模结构21、下模结构22和控制器23,下模结构22设置在上模结构21的下端,控制器23设置在下模结构22的一侧,上模结构21包括固定板211、滑块212、第一电机213、按压盖体214、连接杆215、上模216和装配杆217,滑块212设置在固定板211的两端,第一电机213设置在滑块212的一侧,滑块212设置在滑槽111的内腔,按压盖体214的顶部通过连接杆215与固定板211的底部相连,上模216设置在按压盖体214的底部,装配杆217设置在按压盖体214顶部的两端,下模结构22包括第二电机221、防护框222、升降杆223、下模224、脱模块225和装配槽226,第二电机221设置在防护框222的内腔,升降杆223设置在第二电机221的上端,下模224设置在升降杆223的上端,脱模块225设置在下模224顶部的内腔,脱模块225的设置可以方便成型零件的快速取出,不仅提高了零件加工的速率,而且减轻了人力物力,装配槽226设置在下模224两端的内腔,装配杆217和装配槽226之间的大小相适配,装配杆217和装配槽226之间的位置相适配,能够有效的通过挤压按压盖体214来提升金属加工零件的质量和成型效果,下模224包括第一配合块2241和第二配合块2242,第一配合块2241和第二配合块2242之间配合连接,下模224为可拆卸结构,按压盖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色金属加工用模具,包括支撑装置(1)和模具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1)包括支撑架(11)、底板(12)和万向轮(13),支撑架(11)设置在底板(12)的上端,万向轮(13)设置在底板(12)的底部;所述支撑架(11)包括滑槽(111)、缓冲块(112)和缓冲弹簧(113),滑槽(111)设置在支撑架(11)的内腔,缓冲弹簧(113)设置在滑槽(111)内腔的底部,缓冲块(112)设置在缓冲弹簧(113)的上端;所述模具结构(2)包括上模结构(21)、下模结构(22)和控制器(23),下模结构(22)设置在上模结构(21)的下端,控制器(23)设置在下模结构(22)的一侧;所述上模结构(21)包括固定板(211)、滑块(212)、第一电机(213)、按压盖体(214)、连接杆(215)、上模(216)和装配杆(217),滑块(212)设置在固定板(211)的两端,第一电机(213)设置在滑块(212)的一侧,按压盖体(214)的顶部通过连接杆(215)与固定板(211)的底部相连,上模(216)设置在按压盖体(214)的底部,装配杆(217)设置在按压盖体(214)顶部的两端;所述下模结构(22)包括第二电机(221)、防护框(222)、升降杆(223)、下模(224)、脱模块(225)和装配槽(226),第二电机(221)设置在防护框(222)的内腔,升降杆(223)设置在第二电机(221)的上端,下模(224)设置在升降杆(223)的上端,脱模块(225)设置在下模(224)顶部的内腔,装配槽(226)设置在下模(224)两端的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色金属加工用模具,包括支撑装置(1)和模具结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1)包括支撑架(11)、底板(12)和万向轮(13),支撑架(11)设置在底板(12)的上端,万向轮(13)设置在底板(12)的底部;所述支撑架(11)包括滑槽(111)、缓冲块(112)和缓冲弹簧(113),滑槽(111)设置在支撑架(11)的内腔,缓冲弹簧(113)设置在滑槽(111)内腔的底部,缓冲块(112)设置在缓冲弹簧(113)的上端;所述模具结构(2)包括上模结构(21)、下模结构(22)和控制器(23),下模结构(22)设置在上模结构(21)的下端,控制器(23)设置在下模结构(22)的一侧;所述上模结构(21)包括固定板(211)、滑块(212)、第一电机(213)、按压盖体(214)、连接杆(215)、上模(216)和装配杆(217),滑块(212)设置在固定板(211)的两端,第一电机(213)设置在滑块(212)的一侧,按压盖体(214)的顶部通过连接杆(215)与固定板(211)的底部相连,上模(216)设置在按压盖体(214)的底部,装配杆(217)设置在按压盖体(214)顶部的两端;所述下模结构(22)包括第二电机(221)、防护框(222)、升降杆(223)、下模(2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基洲,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市龙文区技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