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传感网络与云平台的停车场智能监控方法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5755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停车场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无线传感网络与云平台的停车场智能监控方法与系统,将选定区域内的多个停车场构成停车场集群,分析车辆在停车场内的运行及状态数据,按公式计算规范停车得分,该得分作为准入停车场的依据,能有效遏制超速、违停等现象的出现;还通过计算机向引导器通过移动网络发送违停提醒通知,以便司机收到提醒通知后及时挪车,更加人性化。

Intelligent monitoring method and system of parking lot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nd cloud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与云平台的停车场智能监控方法与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停车场监控
,具体涉及基于无线传感网络与云平台的停车场智能监控方法与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停车场管理技术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车辆违规现象严重停车场内设置有禁停区域,时常有不自觉的司机将车辆停放在禁停区域,即违停。另外,停车场内时常出现车辆超速。上述超速、违停等违规现象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现有技术无法有效地遏制。(2)区域内各停车场之间无协作现有的停车场的监控技术均是相互独立,无法有效地对所有停车场的车辆违规现象的监控信息进行整合,无法更进一步遏制车辆违规现象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基于无线传感网络与云平台的停车场智能监控方法与系统。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基于无线传感网络与云平台的停车场智能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tep0、初始化,云平台进行数据库初始化,各停车场的计算机分别建立第一控制逻辑表、第二控制逻辑表、第三控制逻辑表、第四控制逻辑表;第一控制逻辑表,对应于车辆进场引导模式,包括各定位节点的位置至各车位的所有路径及其对应的距离、控制逻辑,根据所有路径的距离从短到长排序;第二控制逻辑表,对应于司机离场引导模式,包括各定位节点的位置至各人行出入口的所有最短路径及其对应的控制逻辑;第三控制逻辑表,对应于司机找回车辆引导模式,包括各定位节点的位置至各车位的所有最短路径及其对应的控制逻辑;第四控制逻辑表,对应于车辆离场引导模式,包括各定位节点至各出口的所有路径及其对应的距离、控制逻辑,根据所有路径的距离从短到长排序;其中,定位节点沿车道路径设置;所述数据库初始化包括每次超速扣分值S、每次违停扣分值R、车辆禁入触发分值Pset、车辆规范停车原始分值P0的设置;然后执行Step1;Step1、车辆入口节点判断是否获取计算机传输的规范停车计分值P=Pset的车辆ID列表或清除命令;若是,则执行Step2;若否,则继续执行Step1;Step2、若获取规范停车计分值P=Pset的车辆ID列表,则执行Step3;若获取清除命令,则执行Step4;Step3、车辆入口节点刷新规范停车计分值P=Pset的车辆ID列表,然后执行Step5;Step4、清除已存储的规范停车计分值P=Pset的车辆ID,然后执行Step5;Step5、判断车辆入口节点的预识别与提示装置是否读取到车辆;若是,则执行Step6;若否,则执行Step1;Step6、与存储的规范停车计分值P=Pset的车辆ID列表比对,判断车辆是否在规范停车计分值P=Pset的车辆ID列表中;若是,则执行Step7;若否,则执行Step8;Step7、车辆入口节点的提示屏提示禁入信息,电动道闸不开放,然后执行Step1;Step8、电动道闸开放,车辆入口节点的引导器发放机发放引导器,引导器置于车辆内;然后执行S1;S1、判断停车场内引导器的当前所处位置;若处于定位节点,则执行SA;若处于车位探测节点,则执行SB;若处于禁停区域节点,则执行SC;若处于人行出入口节点,则执行SD;若处于车辆出口节点,则执行SE;SA、识别引导器的当前工作模式;若为车辆进场引导模式,则执行SA1;若为司机离场引导模式,则执行SA4;若为司机找回车辆引导模式,则执行SA7;若为车辆离场引导模式,则执行SA8;若为其它情况,则返回S1;SA1、根据当前的目标空闲车位,按照第一控制逻辑表对车辆执行进场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获取车辆的车速并记录于引导器;然后执行SA2;SA2、判断目标空闲车位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执行SA3;若否,则返回S1;SA3、更新目标空闲车位,然后执行SA1;SA4、根据当前的目标人行出入口,按照第二控制逻辑表对司机执行离场引导;然后执行SA5;SA5、判断目标人行出入口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执行SA6;若否,则返回S1;SA6、更新目标人行出入口,然后执行SA4;SA7、根据当前的目标车位,按照第三控制逻辑表对司机执行引导;引导完成后,返回S1;SA8、根据当前的目标出口,按照第四控制逻辑表对车辆执行离场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获取车辆的车速并记录于引导器;然后执行SA9;SA9、判断目标出口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执行SA10;若否,则返回S1;SA10、更新目标出口,然后执行SA8;SB、识别引导器的当前工作模式;若为车辆进场引导模式,则执行SB1;若为司机离场引导模式,则返回S1;若为司机找回车辆引导模式,则执行SB2;若为车辆离场引导模式,则返回S1;若为其它情况,则返回S1;SB1、存储车位与引导器的关联关系,生成引导器对应的目标车位记录;自动将引导器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司机离场引导模式,然后返回S1;SB2、自动将引导器的工作模式切换为车辆离场引导模式,然后返回S1;SC、识别引导器的当前工作模式;若为车辆进场引导模式,则执行SC1;若为司机离场引导模式,则返回S1;若为司机找回车辆引导模式,则返回S1;若为车辆离场引导模式,则执行SC1;若为其它情况,则返回S1;SC1、禁停区域节点发送警示通知至引导器,并记录车辆在禁停区域的停留时长;然后执行SC2;SC2、判断停留时长是否超过设定值;若是,则执行SC3;若否,则执行SC4;SC3、对车辆作提醒标记并记录于引导器,同时将禁停区域节点的编号与引导器关联;然后分别执行SC4和SF1;SC4、清除停留时长的计时值,然后返回S1;SF1、计算机判断是否有引导器被写入提醒标记;若有,则执行SF2;若无,则继续执行SF1;SF2、计算机按预定周期通过移动网络推送提醒通知至引导器,推送次数计数器依次减1,然后执行SF3;SF3、计算机询问与引导器关联的禁停区域节点,判断车辆是否移走;若是,则返回SF1;若否,则执行SF4;SF4、判断推送次数计数器是否等于0;若是,则执行SF5;若否,则执行SF2;SF5、将违停标记写入引导器,并令引导器的引导功能失效,同时计算机做相应违停记录,生成违停车辆集合;然后执行P1;SD、识别引导器的当前工作模式;若为车辆进场引导模式,则返回S1;若为司机离场引导模式,则执行SD1;若为司机找回车辆引导模式,则返回S1;若为车辆离场引导模式,则返回S1;若为其它情况,则返回S1;SD1、判断引导器是否离开停车场;若是,则执行SD2;若否,则返回S1;SD2、自动将引导器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司机找回车辆引导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无线传感网络与云平台的停车场智能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tep0、初始化,云平台进行数据库初始化,各停车场的计算机分别建立第一控制逻辑表、第二控制逻辑表、第三控制逻辑表、第四控制逻辑表;/n第一控制逻辑表,对应于车辆进场引导模式,包括各定位节点的位置至各车位的所有路径及其对应的距离、控制逻辑,根据所有路径的距离从短到长排序;/n第二控制逻辑表,对应于司机离场引导模式,包括各定位节点的位置至各人行出入口的所有最短路径及其对应的控制逻辑;/n第三控制逻辑表,对应于司机找回车辆引导模式,包括各定位节点的位置至各车位的所有最短路径及其对应的控制逻辑;/n第四控制逻辑表,对应于车辆离场引导模式,包括各定位节点至各出口的所有路径及其对应的距离、控制逻辑,根据所有路径的距离从短到长排序;/n其中,定位节点沿车道路径设置;所述数据库初始化包括每次超速扣分值S、每次违停扣分值R、车辆禁入触发分值P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无线传感网络与云平台的停车场智能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tep0、初始化,云平台进行数据库初始化,各停车场的计算机分别建立第一控制逻辑表、第二控制逻辑表、第三控制逻辑表、第四控制逻辑表;
第一控制逻辑表,对应于车辆进场引导模式,包括各定位节点的位置至各车位的所有路径及其对应的距离、控制逻辑,根据所有路径的距离从短到长排序;
第二控制逻辑表,对应于司机离场引导模式,包括各定位节点的位置至各人行出入口的所有最短路径及其对应的控制逻辑;
第三控制逻辑表,对应于司机找回车辆引导模式,包括各定位节点的位置至各车位的所有最短路径及其对应的控制逻辑;
第四控制逻辑表,对应于车辆离场引导模式,包括各定位节点至各出口的所有路径及其对应的距离、控制逻辑,根据所有路径的距离从短到长排序;
其中,定位节点沿车道路径设置;所述数据库初始化包括每次超速扣分值S、每次违停扣分值R、车辆禁入触发分值Pset、车辆规范停车原始分值P0的设置;
然后执行Step1;
Step1、车辆入口节点判断是否获取计算机传输的规范停车计分值P=Pset的车辆ID列表或清除命令;若是,则执行Step2;若否,则继续执行Step1;
Step2、若获取规范停车计分值P=Pset的车辆ID列表,则执行Step3;若获取清除命令,则执行Step4;
Step3、车辆入口节点刷新规范停车计分值P=Pset的车辆ID列表,然后执行Step5;
Step4、清除已存储的规范停车计分值P=Pset的车辆ID,然后执行Step5;
Step5、判断车辆入口节点的预识别与提示装置是否读取到车辆;若是,则执行Step6;若否,则执行Step1;
Step6、与存储的规范停车计分值P=Pset的车辆ID列表比对,判断车辆是否在规范停车计分值P=Pset的车辆ID列表中;若是,则执行Step7;若否,则执行Step8;
Step7、车辆入口节点的提示屏提示禁入信息,电动道闸不开放,然后执行Step1;
Step8、电动道闸开放,车辆入口节点的引导器发放机发放引导器,引导器置于车辆内;然后执行S1;
S1、判断停车场内引导器的当前所处位置;
若处于定位节点,则执行SA;
若处于车位探测节点,则执行SB;
若处于禁停区域节点,则执行SC;
若处于人行出入口节点,则执行SD;
若处于车辆出口节点,则执行SE;
SA、识别引导器的当前工作模式;
若为车辆进场引导模式,则执行SA1;
若为司机离场引导模式,则执行SA4;
若为司机找回车辆引导模式,则执行SA7;
若为车辆离场引导模式,则执行SA8;
若为其它情况,则返回S1;
SA1、根据当前的目标空闲车位,按照第一控制逻辑表对车辆执行进场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获取车辆的车速并记录于引导器;然后执行SA2;
SA2、判断目标空闲车位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执行SA3;若否,则返回S1;
SA3、更新目标空闲车位,然后执行SA1;
SA4、根据当前的目标人行出入口,按照第二控制逻辑表对司机执行离场引导;然后执行SA5;
SA5、判断目标人行出入口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执行SA6;若否,则返回S1;
SA6、更新目标人行出入口,然后执行SA4;
SA7、根据当前的目标车位,按照第三控制逻辑表对司机执行引导;引导完成后,返回S1;
SA8、根据当前的目标出口,按照第四控制逻辑表对车辆执行离场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获取车辆的车速并记录于引导器;然后执行SA9;
SA9、判断目标出口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则执行SA10;若否,则返回S1;
SA10、更新目标出口,然后执行SA8;
SB、识别引导器的当前工作模式;
若为车辆进场引导模式,则执行SB1;
若为司机离场引导模式,则返回S1;
若为司机找回车辆引导模式,则执行SB2;
若为车辆离场引导模式,则返回S1;
若为其它情况,则返回S1;
SB1、存储车位与引导器的关联关系,生成引导器对应的目标车位记录;自动将引导器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司机离场引导模式,然后返回S1;
SB2、自动将引导器的工作模式切换为车辆离场引导模式,然后返回S1;
SC、识别引导器的当前工作模式;
若为车辆进场引导模式,则执行SC1;
若为司机离场引导模式,则返回S1;
若为司机找回车辆引导模式,则返回S1;
若为车辆离场引导模式,则执行SC1;
若为其它情况,则返回S1;
SC1、禁停区域节点发送警示通知至引导器,并记录车辆在禁停区域的停留时长;然后执行SC2;
SC2、判断停留时长是否超过设定值;若是,则执行SC3;若否,则执行SC4;
SC3、对车辆作提醒标记并记录于引导器,同时将禁停区域节点的编号与引导器关联;然后分别执行SC4和SF1;
SC4、清除停留时长的计时值,然后返回S1;
SF1、计算机判断是否有引导器被写入提醒标记;若有,则执行SF2;若无,则继续执行SF1;
SF2、计算机按预定周期通过移动网络推送提醒通知至引导器,推送次数计数器依次减1,然后执行SF3;
SF3、计算机询问与引导器关联的禁停区域节点,判断车辆是否移走;若是,则返回SF1;若否,则执行SF4;
SF4、判断推送次数计数器是否等于0;若是,则执行SF5;若否,则执行SF2;
SF5、将违停标记写入引导器,并令引导器的引导功能失效,同时计算机做相应违停记录,生成违停车辆集合;然后执行P1;
SD、识别引导器的当前工作模式;
若为车辆进场引导模式,则返回S1;
若为司机离场引导模式,则执行SD1;
若为司机找回车辆引导模式,则返回S1;
若为车辆离场引导模式,则返回S1;
若为其它情况,则返回S1;
SD1、判断引导器是否离开停车场;若是,则执行SD2;若否,则返回S1;
SD2、自动将引导器的工作模式切换为司机找回车辆引导模式,然后返回S1;
SE、识别引导器的当前工作模式;
若为车辆进场引导模式,则返回S1;
若为司机离场引导模式,则返回S1;
若为司机找回车辆引导模式,则返回S1;
若为车辆离场引导模式,则执行SE1;
若为其它情况,则返回S1;
SE1、车辆出口节点计算引导器记录的车辆进场引导、车辆离场引导过程中的总平均车速,并与预设的限速值比较以判定车辆是否超速;若是,则执行SE2;若否,则执行SE3;
SE2、标记车辆超速,在车辆出口节点的存储区写入车辆状态数组的相应位置,然后执行SE3;
SE3、车辆出口节点回收引导器,并根据车辆状态数组生成超速车辆集合,然后执行SP1;
SP1、车辆出口节点判断是否收到计算机传输的请求获取超速车辆集合的命令;若是,则执行SP2;若否,则继续执行SP1;
SP2、车辆出口节点将超速车辆集合发送至计算机,然后分别执行SP3和P1;
SP3、车辆出口节点发送重置命令至引导器,将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震宇郑玉珍黄言态刘峰宣皓滢周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