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炉煤气的综合利用装置,包括制氧机构、连通高炉的燃烧器、连接在所述燃烧器与所述制氧机构之间的预热室以及连接在所述高炉出烟口与所述预热室之间的余热回收机构;所述余热回收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预热室和高炉之间的余热收集室、分别设置在所述余热收集室内的内胆以及连接在所述内胆下端的储热腔,且所述储热腔与所述预热室连通,所述内胆上连接有除尘组件;通过余热回收机构将高炉产生的烟气余热送入至预热室,实现对余热的回收利用,提高烟气余热的利用率,且将烟气余热与送入至预热室内的氧气混合,对氧气进行预热处理,进而保证进入到燃烧器内的氧气具有一定热量,降低能源消耗,有效的降低了经济成本。
A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device of blast furnace g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炉煤气的综合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炉煤气理
,具体涉及一种高炉煤气的综合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高炉煤气是高炉炼铁生产过程中副产的可燃气体,其成分中含有大约30%左右的CO,因此,也是一种低热值的气体燃料。为获取高炉煤气中CO热值的经济价值,可将其用于冶金企业的自用燃气,例如加热热轧的钢锭、预热钢水包,等等。但实际使用时,由于高炉煤气中CO的热值较低,直接燃烧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提高CO的浓度,一般提高至65-70%左右,此时高炉煤气的热值约在1800-2200kcall/Nm3左右,为后续燃烧设备可以方便燃烧。目前,从高炉煤气中分离和提纯CO主要采用变压吸附方法,大致流程涉及原料气升压、脱硫精制、脱氧、吸附CO、真空抽出CO、CO气加压送出等工序。随着变压吸附方法在提浓高炉煤气CO工艺中的应用,我们发现,虽然变压吸附方法可用于制取高热值的CO燃料,实现高炉煤气的再利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回收CO热值能力低,且余热回收利用效率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炉煤气的综合利用装置,以解决现有CO热值能力低、余热回收利用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炉煤气的综合利用装置,包括制氧机构、连通高炉的燃烧器、连接在所述燃烧器与所述制氧机构之间的预热室以及连接在所述高炉出烟口与所述预热室之间的余热回收机构;所述余热回收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预热室和高炉之间的余热收集室、分别设置在所述余热收集室内的内胆以及连接在所述内胆下端的储热腔,且所述储热腔与所述预热室连通,所述内胆上连接有除尘组件。进一步,所述制氧机构包括制氧机、连接在所述制氧机上的富氧管以及连接在所述富氧管端部的富氧喷头,所述富氧喷头位于所述预热室内。进一步,所述除尘组件包括与所述内胆连通的除尘管以及连接在所述除尘管上的除尘回收冷却器。进一步,所述内胆与所述储热腔之间设置有过滤膜。进一步,所述内胆的底端直径小于所述内胆顶端直径。进一步,所述预热室内壁涂覆有保温层。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高炉煤气的综合利用装置,通过余热回收机构将高炉产生的烟气余热(CO)送入至预热室,实现对余热的回收利用,提高烟气余热的利用率,且将烟气余热与送入至预热室内的氧气混合,对氧气进行预热处理,进而保证进入到燃烧器内的氧气具有一定热量,降低能源消耗,有效的降低了经济成本;通过制氧机构的两根富氧管道,既实现对燃烧器的直接供氧,又实现对预热室的供氧,提高对燃烧器内物质的燃烧效果,使用性能高,进一步的,通过过滤膜及除尘组件对烟气中的固体颗粒进行阻挡清除,避免混入至预热室内影响氧气预热,通过氧气混入有效的提高了燃烧器内进行充分燃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1中所示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制氧机构,2-燃烧器,3-预热室,4-余热回收机构,30-余热收集室,31-内胆,32-储热腔,33-除尘组件,10-制氧机,11-富氧管,330-除尘管,331-除尘回收冷却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高炉煤气的综合利用装置,包括制氧机构1、连通高炉的燃烧器2、连接在燃烧器2与制氧机构1之间的预热室3以及连接在高炉出烟口与预热室3之间的余热回收机构4。燃烧器2用于高炉煤气与助燃气体燃烧,以充分利用高炉煤气中的CO热值而画的一定的经济效益,制氧机构1用于向燃烧器2中通过纯氧或混合燃烧气体,有助于提高高炉煤气燃烧充分完全性。余热回收机构4用于将高炉燃烧后的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并输送至预热室3,对预热室3内的纯氧进行预热处理,进而使得进入到燃烧器2内的气体具有一定的热量,既提高燃烧效率,又降低了能源消耗,且有效了利用了高炉煤气燃烧后的热量,降低了经济成本。余热回收机构4包括设置在预热室3和高炉之间的余热收集室30、分别设置在余热收集室30内的内胆31以及连接在内胆31下端的储热腔32,且储热腔32与预热室3连通,内胆31上连接有除尘组件33。高炉产生的烟气通过管道进入至余热收集室30内的内胆31,进行热量暂储,进而传送至内胆31下端的储热腔32内,在工作时,储热腔32内的热量进入预热室3内,与预热室3内的氧气混合,对氧气进行一定程度的预热,从而保证进入到燃烧器2内的氧气具有热量,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通过除尘组件33对烟气中混杂的固体颗粒进行咋阻挡,避免固体杂质颗粒随烟气余热进入到预热室3内而影响气体混合纯度及效果,且通过该除尘组件33有效的避免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为了提高通入至预热室3内氧气的效果,本技术中,制氧机构1包括制氧机10、连接在制氧机10上的富氧管11以及连接在富氧管11端部的富氧喷头,富氧喷头位于预热室3内。制氧机10制取氧气通过富氧管11道输送至预热室3内,其中通过端部的富氧喷头对进入到预热室3内的氧气产生一定的压力,提高氧气通入的效率,提高工作效率。为了提高对烟尘内有害物质的处理效果,本技术中,所述除尘组件33包括与内胆31连通的除尘管330以及连接在除尘管330上的除尘回收冷却器331。内胆31与储热腔32之间设置有过滤膜。通过过滤膜对烟尘中的固体颗粒杂质进行阻挡,进而通过除尘管330输送至除尘回收冷却器331内进行有害物质的处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将除尘回收冷却器331更换为脱硫设备或其他处理设备。为了提高热气进入到预热室3的效率,本技术中,内胆31的底端直径小于内胆31顶端直径。内胆31整体大致呈漏斗状结构,烟气余热由大口端进入,由小口端排出,提高烟气余热的通过速率,进而提高烟气流通效率。为了提高预热室3内的储热效果,本技术中,预热室3内壁涂覆有保温层。通过保温层对预热室3内的热量进行一定的储存,为预热室3内提供持续的热量,有助于降低企业经济成本,降低能源消耗。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炉煤气的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氧机构(1)、连通高炉的燃烧器(2)、连接在所述燃烧器(2)与所述制氧机构(1)之间的预热室(3)以及连接在所述高炉出烟口与所述预热室(3)之间的余热回收机构(4);/n所述余热回收机构(4)包括设置在所述预热室(3)和高炉之间的余热收集室(30)、分别设置在所述余热收集室(30)内的内胆(31)以及连接在所述内胆(31)下端的储热腔(32),且所述储热腔(32)与所述预热室(3)连通,所述内胆(31)上连接有除尘组件(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煤气的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氧机构(1)、连通高炉的燃烧器(2)、连接在所述燃烧器(2)与所述制氧机构(1)之间的预热室(3)以及连接在所述高炉出烟口与所述预热室(3)之间的余热回收机构(4);
所述余热回收机构(4)包括设置在所述预热室(3)和高炉之间的余热收集室(30)、分别设置在所述余热收集室(30)内的内胆(31)以及连接在所述内胆(31)下端的储热腔(32),且所述储热腔(32)与所述预热室(3)连通,所述内胆(31)上连接有除尘组件(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煤气的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机构(1)包括制氧机(10)、连接在所述制氧机(10)上的富氧管(11)以及连接在所述富氧管(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蔚来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