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型间数据传输方法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5346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型间输出传输方法及装置,所述模型间输出传输方法包括:建立第一模型与第二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针对所述第二模型中的各第二单元,基于所述关联关系从所述第一模型中映射所述第二单元对应的特性、载荷工况、分析逻辑以及分析结果;针对所述第二模型中的各第二单元,依据映射到的所述第二单元对应的特性、载荷工况、分析逻辑以及分析结果,对所述第二单元进行分析。通过该方法可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模型,对模型进行优化、维护和二次开发。

A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between mode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型间数据传输方法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软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型间数据传输方法与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近几年我国工业软件的迅速发展,分析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的增速很快,国产化的程度也在逐步提升。工业软件主要分为嵌入式软件、生产控制类软件,分析软件和信息管理类软件。分析软件在工业软件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且在工业软件中地位显著。模型是工业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核心技术,模型的技术创新与突破还与产品品种和制造工艺相关的工艺与控制;企业不能有效地对控制和管理模型进行提升、优化、维护和二次开发,导致工程可以验收,但随着工况变化而不能持续稳定可靠地运行,而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模型间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型间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建立第一模型与第二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模型与第二模型的构形相同,所述第一模型中包含多个第一单元,所述第二模型中包含多个第二单元;针对所述第二模型中的各第二单元,基于所述关联关系从所述第一模型中映射所述第二单元对应的特性、载荷工况、分析逻辑以及分析结果;针对所述第二模型中的各第二单元,依据映射到的所述第二单元对应的特性、载荷工况、分析逻辑以及分析结果,对所述第二单元进行分析。优选地,所述建立第一模型与第二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的步骤包括:从所述第二模型中分别确定与所述第一模型中各第一单元对应的第二单元;针对每个所述第一单元,建立所述第一单元与对应的第二单元之间的映射关系。优选地,每个第一单元对应一个第二单元;或者,每个第一单元对应N个第二单元,N大于等于2;或者,每个第二单元对应M个第一单元,M大于等于2。优选地,所述针对所述第二模型中的各第二单元,依据映射到的所述第二单元对应的特性、载荷工况、分析逻辑以及分析结果,对所述第二单元进行分析的步骤,包括:判断所述第二单元对应的特性或载荷工况是否发生变化;若是,依据所述第二单元对应的分析逻辑对变化后的特性、载荷工况进行分析,得到目标分析结果。优选地,在所述建立第一模型与第二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针对所述第一模型中的各第一单元,基于所述关联关系从所述第二模型中映射所述第一单元对应的特性、载荷工况、分析逻辑以及分析结果。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型间数据传输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建立模块,用于建立第一模型与第二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模型与第二模型的构型相同,所述第一模型中包含多个第一单元,所述第二模型中包含多个第二单元;第一映射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第二模型中的各第二单元,基于所述关联关系从所述第一模型中映射所述第二单元对应的特性、载荷工况、分析逻辑以及分析结果;分析模块,用于针对所述第二模型中的各第二单元,依据映射到的所述第二单元对应的特性、载荷工况、分析逻辑以及分析结果,对所述第二单元进行分析。优选地,所述建立模块包括:确定子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二模型中分别确定与所述第一模型中各第一单元对应的第二单元;映射关系建立子模块,用于针对每个所述第一单元,建立所述第一单元与对应的第二单元之间的映射关系。优选地,所述分析模块包括: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单元对应的特性或载荷工况发生变化;执行子模块,用于若是,依据所述第二单元对应的分析逻辑对变化后的特性、载荷工况进行分析,得到目标分析结果。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映射模块,用于在所述建立模块建立第一模型与第二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之后,针对所述第一模型中的各第一单元,基于所述关联关系从所述第二模型中映射所述第一单元对应的特性、载荷工况、分析逻辑以及分析结果。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任意一种模型间数据传输方法。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单元,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任意一种模型间数据传输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模型间数据传输方案,通过建立第一模型与第二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针对所述第二模型中的各第二单元,基于所述关联关系从所述第一模型中映射所述第二单元对应的特性、载荷工况、分析逻辑以及分析结果;针对所述第二模型中的各第二单元,依据映射到的所述第二单元对应的特性、载荷工况、分析逻辑以及分析结果,对所述第二单元进行分析。该种方式可为两个相同构形的模型建立关联关系,基于第一模型的第一单元与第二模型的第二单元的映射关系,在模型间进行数据传输,从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模型,对模型进行优化、维护和二次开发。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模型间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模型间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3为第一模型与第二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示意图;图4为模型I的示意图;图5为模型Ⅱ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一种模型间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执行本专利技术的模型间数据传输方法的计算设备的结构框图;以及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保持或者携带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模型间数据传输方法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施例一参照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模型间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流程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模型间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建立第一模型与第二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第一模型与第二模型的构形相同,第一模型中包含多个第一单元,所述第二模型中包含多个第二单元,构形相同指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结构。通过建立第一模型与第二模型单元之间的映射,从而建立第一模型与第二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步骤102:针对第二模型中的各第二单元,基于关联关系从第一模型中映射第二单元对应的特性、载荷工况、分析逻辑以及分析结果。例如:第一模型可以为CAD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型间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建立第一模型与第二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模型与第二模型的构形相同,所述第一模型中包含多个第一单元,所述第二模型中包含多个第二单元;/n针对所述第二模型中的各第二单元,基于所述关联关系从所述第一模型中映射所述第二单元对应的特性、载荷工况、分析逻辑以及分析结果;/n针对所述第二模型中的各第二单元,依据映射到的所述第二单元对应的特性、载荷工况、分析逻辑以及分析结果,对所述第二单元进行分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型间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第一模型与第二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模型与第二模型的构形相同,所述第一模型中包含多个第一单元,所述第二模型中包含多个第二单元;
针对所述第二模型中的各第二单元,基于所述关联关系从所述第一模型中映射所述第二单元对应的特性、载荷工况、分析逻辑以及分析结果;
针对所述第二模型中的各第二单元,依据映射到的所述第二单元对应的特性、载荷工况、分析逻辑以及分析结果,对所述第二单元进行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第一模型与第二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的步骤包括:
从所述第二模型中分别确定与所述第一模型中各第一单元对应的第二单元;
针对每个所述第一单元,建立所述第一单元与对应的第二单元之间的映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个第一单元对应一个第二单元;或者,每个第一单元对应N个第二单元,N大于等于2;或者,每个第二单元对应M个第一单元,M大于等于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所述第二模型中的各第二单元,依据映射到的所述第二单元对应的特性、载荷工况、分析逻辑以及分析结果,对所述第二单元进行分析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单元对应的特性或载荷工况是否发生变化;
若是,依据所述第二单元对应的分析逻辑对变化后的特性、载荷工况进行分析,得到目标分析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立第一模型与第二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针对所述第一模型中的各第一单元,基于所述关联关系从所述第二模型中映射所述第一单元对应的特性、载荷工况、分析逻辑以及分析结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全臣周连林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数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