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外机电器盒及空调室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50873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35
空调室外机电器盒及空调室外机,该电器盒包括:盒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盒本体外的散热器,还包括导风道,所述导风道包围于所述散热器的外围,所述导风道的前端敞开、与设置于空调室外机前面板上的散热器进风口间接或直接连通,所述导风道的后端设置有风道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器盒为散热器设计了专门的独立风道,可以引导室外机内部流经散热器的气流的流向,通过气流进行引导,使气流在流动过程中可以充分和散热片接触并进行热交换,同时也保证了足够的气流经过散热器表面,提高了散热效果,有效降低了功率器件的温度。

Electrical box and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外机电器盒及空调室外机
本技术属于空调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的电器盒。
技术介绍
控制器是空调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是否能够稳定运行会直接影响到空调系统的性能。设置于电器盒中的控制器芯片(IPM、IGBT等)的温度是影响控制器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给控制器的芯片(或控制电路板)进行散热,目前的解决方案在电器盒外安装散热器,通过散热器增大散热面积进行散热,现有的散热器多数是采用铝型材制成的带有翅片的散热器,散热器通过螺钉与芯片(或控制电路板)连接,在散热器和芯片之间涂有散热膏,芯片的热量通过接触传递给散热器。空调室外机内设置有风机,风机运行时产生空气对流,空气流过散热器表面时,与散热器进行热交换,将散热器的热量传递到空气中实现散热,以降低芯片的温度。但空调室外机壳体内的气流通常是混乱的,其流向、流速都难以预测,很难实现定向对流,不能够使散热器发挥最大作用,散热效果仍有提升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空调室外机电器盒。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空调室外机电器盒,包括:盒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盒本体外的散热器,还包括导风道,所述导风道包围于所述散热器的外围,所述导风道的前端敞开、与设置于空调室外机前面板上的散热器进风口间接或直接连通,所述导风道的后端设置有风道出风口。进一步的,所述风道出风口位于所述导风道的底壁上。进一步的,所述导风道与所述盒本体为一体式结构或为分体式结构。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电器盒为散热器设计了专门的独立风道,可以引导室外机内部流经散热器的气流的流向,通过对气流进行引导,保证了气流有效经过的散热器的面积,使气流可以充分与散热器进行热交换,提高了散热效果,有效降低了功率器件的温度。可选的,所述导风道包括设置于所述散热器底部的散热器底挡板,所述散热器底挡板至少部分覆盖所述散热器的底部,并位于所述散热器的散热片的下方,与所述散热片组成流通气流的风道。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底挡板与所述散热片连为一体;或者所述底挡板与所述散热片为分体式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的后端设置有后挡板,所述后挡板将所述散热器的后端封闭;所述底挡板从所述散热器的前端向后延伸置所述散热器的中后部,在所述散热器的底部形成气流出口。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底挡板为从所述散热片表面向外突出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延伸向相邻的散热片。将导风道和散热器设计在一起,简化了电器盒的结构,底挡板与散热片一起组成导风道,引导气流的流向,使气流在流动过程中可以充分和散热片接触,同时也保证了足够的气流经过散热器表面,底挡板还增加了散热器的散热面积,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优选的,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突出于基板上表面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位于所述基板的热量集中区,所述突起部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连续延伸或不连续延伸,所述突起部上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连续延伸或不连续延伸。进一步的,位于所述基板热量集中区的散热片的高度大于位于所述基板其它位置的散热片的高度。在散热器基板的热量集中区设置突出于基板上表面的突起部,增大了散热面积,可以得到更大热量输出端,有利于热量的传导,保证了热量集中区有足够的散热能力,实现均匀有效地散热。在更具体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散热片的高度,可以使各区域的热量及时有效地向外传递,有利于均匀散热,提高散热效率。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外壳、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风机、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及电器盒,所述电器盒为前述空调室外机电器盒。在空调室外机内采用具有为散热器设计的独立风道的电器盒,通过导风道引导室外机内部流经散热器的气流的流向,保证了足够的气流有效经过散热器表面,使气流在流动过程中可以充分与散热器接触以进行热交换,提高了散热效果,有效降低了电器盒内功率器件的温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空调外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电器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电器盒一种变形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电器盒又一种变形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3底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4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4散热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5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5散热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6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附图会不依一般比例做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清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空调室外机包括外壳1及设置于外壳1内的风机(未图示)、压缩机(未图示)、室外换热器2、电器盒3等空调室外机中常规的部件,其中,风机、压缩机、换热器与现有空调室外机中相应部件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做赘述。空调室外机的外壳1由底板、顶板、侧板、背板和前面板1组成,为了便于显示空调室外机内部结构,图1中只显示了前面板1,其它板体均已省略。前面板1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a和第二进风口1b,第一进风口1a为风机进风口,风机运行时,在风机作用下,外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a进入空调室外机内部,与室外换热器2进行热交换。第二进风口1b为散热器进风口,风机运行时空调室外机内部为负压,外部气流可经第二进风口1b进入空调室外机内部。第二进风口1b可以采用直接开孔的形式,或者采用百叶窗等其它形式,只要能实现进风即可。电器盒3设置于空调室外机内的上部,位于风机的旁侧,电器盒3外设置有散热器4,本实施例的散热器4位于电器盒3的侧下方,与电器盒3相连。如图2所示,电器盒3包括盒本体3-1和导风道3-2,散热器4露出于盒本体3-1外,导风道3-2包围在散热器4的外围,形成风道。以图2中所示方向为例,本实施例的导风道3-2由设置于散热器4底端、左端、右端、后端的挡板组合而成,导风道3-2的左挡板可以挡住风机风叶端的冲击气压,后挡板可以阻挡气流进入冷凝器,以保证整个风道流场中的流速和流量。导风道3-2的前端敞开,形成风道进风口3-2a,风道进风口3-2a与前面板1上的第二进风口1b间接或直接相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空调室外机电器盒,包括:盒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盒本体外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风道,所述导风道包围于所述散热器的外围,所述导风道的前端敞开、与设置于空调室外机前面板上的散热器进风口间接或直接连通,所述导风道的后端设置有风道出风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空调室外机电器盒,包括:盒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盒本体外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风道,所述导风道包围于所述散热器的外围,所述导风道的前端敞开、与设置于空调室外机前面板上的散热器进风口间接或直接连通,所述导风道的后端设置有风道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出风口位于所述导风道的底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道与所述盒本体为一体式结构或为分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道包括设置于所述散热器底部的散热器底挡板,所述散热器底挡板至少部分覆盖所述散热器的底部,并位于所述散热器的散热片的下方,与所述散热片组成流通气流的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外机电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底挡板与所述散热片连为一体;或者所述底挡板与所述散热片为分体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外机电器盒,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龙黄鉴良黎金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威诺环境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