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离子辅助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5008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等离子辅助燃烧装置,属于等离子辅助燃烧装置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等离子辅助燃烧装置硬件结构的改进;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设置在燃油设备进气管道中,所述装置本体由壳体封装,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绝缘层,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顶部的散热口处设置有等离子发生器;所述等离子发生器由陶瓷片作为基底,所述陶瓷片的顶部设置有放电电极,所述陶瓷片的底部设置有诱导电极,所述放电电极与等离子发生器的高压放电端相连,所述高压放电端产生高压电晕,所述诱导电极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应用于辅助燃烧装置。

A plasma assisted combus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离子辅助燃烧装置
本技术一种等离子辅助燃烧装置,属于等离子辅助燃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虽然出现了以纯电作为动力的燃烧装置,但是因为技术和成本原因的限制,以燃油作为动力的燃烧系统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其典型应用为汽车、轮船以及各类燃油锅炉灶具等。凡是燃油系统,都存在着燃烧效率不足,燃烧不充分,尾气排放及爆震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从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过程中燃油燃烧率低,氧气含量不足造成的,特别是在高原等自身氧气浓度较低的环境中,此类燃烧缺陷更为明显;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燃烧装置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使其提高自身的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等离子辅助燃烧装置硬件结构的改进。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等离子辅助燃烧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设置在燃油设备进气管道中,所述装置本体由壳体封装,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绝缘层,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顶部的散热口处设置有等离子发生器;所述等离子发生器由陶瓷片作为基底,所述陶瓷片的顶部设置有放电电极,所述陶瓷片的底部设置有诱导电极,所述放电电极与等离子发生器的高压放电端相连,所述高压放电端产生高压电晕,所述诱导电极接地;所述壳体的内部封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端口分别与振荡模块、电位器相连,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串接电压放大模块后接入升压变压器的初级线圈,所述升压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与等离子发生器相连;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还与散热器的控制端相连。所述控制器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模块相连,所述电源模块输出24V直流电。所述控制器内部使用的芯片型号为TL494;所述振荡模块具体为RC振荡元件模块,型号为SMD3225;所述电位器的型号为B100K;所述电压放大模块内部使用的芯片型号为AD623;所述升压变压器的型号为ER11.5;所述电源模块内部使用的稳压器芯片型号为B24S。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使用简便的辅助燃烧装置,在通入燃油设备的空气通道内设置等离子电晕放电装置,使得进入燃烧室之前的空气被大量电离,形成高能等离子体,营造燃烧室的富氧环境,从而提高燃烧效率,改进燃油和氧气的比率,增加燃烧动力,从而减少废气排放,有利于节能环保。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等离子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壳体、2为绝缘层、3为散热器、4为等离子发生器、5为陶瓷片、6为放电电极、7为诱导电极、8为控制器、9为振荡模块、10为电位器、11为电压放大模块、12为升压变压器、13为电源模块。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等离子辅助燃烧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设置在燃油设备进气管道中,所述装置本体由壳体(1)封装,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绝缘层(2),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散热器(3),所述散热器(3)顶部的散热口处设置有等离子发生器(4);所述等离子发生器(4)由陶瓷片(5)作为基底,所述陶瓷片(5)的顶部设置有放电电极(6),所述陶瓷片(5)的底部设置有诱导电极(7),所述放电电极(6)与等离子发生器(4)的高压放电端相连,所述高压放电端产生高压电晕,所述诱导电极(7)接地;所述壳体(1)的内部封装有控制器(8),所述控制器(8)的控制端口分别与振荡模块(9)、电位器(10)相连,所述控制器(8)的输出端串接电压放大模块(11)后接入升压变压器(12)的初级线圈,所述升压变压器(12)的次级线圈与等离子发生器(4)相连;所述控制器(8)的信号输出端还与散热器(3)的控制端相连。所述控制器(8)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源模块(13)相连,所述电源模块(13)输出24V直流电。所述控制器(8)内部使用的芯片型号为TL494;所述振荡模块(9)具体为RC振荡元件模块,型号为SMD3225;所述电位器(10)的型号为B100K;所述电压放大模块(11)内部使用的芯片型号为AD623;所述升压变压器(12)的型号为ER11.5;所述电源模块(13)内部使用的稳压器芯片型号为B24S。本技术将等离子发生器单元嵌入燃烧室前的进气通道内,控制其采用高压放电的形式产生高能离子场,在未改变燃烧装置及燃烧室整体结构的前提下,提高燃烧效率;本技术高压电离的原料介质为空气,产生高能离子后参与反应,最终形成的产物也是空气,并不依赖外加的任何化学物质,因此对燃烧室本身没有任何影响。本技术使用等离子辅助燃烧作为主要技术手段,结合整体结构设计,提高了传统燃烧做功中的燃烧效率,采用电子电离技术方案,适用于多种空气环境中的能量转换。本技术采用高压电晕放电作为辅助燃烧手段,以陶瓷片做基底印刷厚膜电路的方式承载高能电场,具有介电常数高,体积小等特点,设置时将陶瓷片贴于散热器散热口处起到固定传热作用,使得辅助燃烧装置整体结构紧凑合理,避免了三元催化等技术需要改变燃烧装置整体结构的问题,同时采用的陶瓷片高压放电寿命长、电场均匀,风阻小,不会对进气流量产生影响。本技术使用的控制器采用集成芯片驱动,辅助以脉宽调制电路,将电源模块的供电电压稳定地转化为高压放电所需的正弦波交变电场,并可在工作过程中通过调节电位器控制输出波形,使整个控制系统信号控制准确稳定,最大程度对所经过的空气进行电离;电离过程中利用形成的高能离子团对燃烧室的氧含量进行调节,从而改变燃烧效率,同时也可对燃烧室内产生的废气进行降解,减少尾气排放。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控制器外接的配套RC振荡元件及电位器W的振荡频率调整控制信号,最终通过电压放大单元,送入升压变压器,形成驱动等离子发生器的交流高频高压电场,电场由陶瓷片上的放电电极向外产生,该高频电场为两路时序不同的正脉冲,用于电离进气管道中的空气;在电离过程中,为避免陶瓷片过热,控制器向散热器发送相应的信号来控制散热,有效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关于本技术具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采用的各部件模块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是确定的、可实现的,除实施例中特殊说明的以外,其特定的连接关系可以带来相应的技术效果,并基于不依赖相应软件程序执行的前提下,解决本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中出现的部件、模块、具体元器件的型号、连接方式除具体说明的以外,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申请日前可以获取到的已公开专利、已公开的期刊论文、或公知常识等现有技术,无需赘述,使得本案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清楚、完整、可实现的,并能根据该技术手段重现或获得相应的实体产品。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等离子辅助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设置在燃油设备进气管道中,所述装置本体由壳体(1)封装,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绝缘层(2),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散热器(3),所述散热器(3)顶部的散热口处设置有等离子发生器(4);/n所述等离子发生器(4)由陶瓷片(5)作为基底,所述陶瓷片(5)的顶部设置有放电电极(6),所述陶瓷片(5)的底部设置有诱导电极(7),所述放电电极(6)与等离子发生器(4)的高压放电端相连,所述高压放电端产生高压电晕,所述诱导电极(7)接地;/n所述壳体(1)的内部封装有控制器(8),所述控制器(8)的控制端口分别与振荡模块(9)、电位器(10)相连,所述控制器(8)的输出端串接电压放大模块(11)后接入升压变压器(12)的初级线圈,所述升压变压器(12)的次级线圈与等离子发生器(4)相连;/n所述控制器(8)的信号输出端还与散热器(3)的控制端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离子辅助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设置在燃油设备进气管道中,所述装置本体由壳体(1)封装,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绝缘层(2),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散热器(3),所述散热器(3)顶部的散热口处设置有等离子发生器(4);
所述等离子发生器(4)由陶瓷片(5)作为基底,所述陶瓷片(5)的顶部设置有放电电极(6),所述陶瓷片(5)的底部设置有诱导电极(7),所述放电电极(6)与等离子发生器(4)的高压放电端相连,所述高压放电端产生高压电晕,所述诱导电极(7)接地;
所述壳体(1)的内部封装有控制器(8),所述控制器(8)的控制端口分别与振荡模块(9)、电位器(10)相连,所述控制器(8)的输出端串接电压放大模块(11)后接入升压变压器(12)的初级线圈,所述升压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宏郭玫赵艳龙李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金阁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