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千斤顶的试验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927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千斤顶的试验驱动机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旁侧设置有转向连杆,所述转向连杆的一端与千斤顶的丝杆一端连接,所述转向连杆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转向连杆转动;所述转向连杆的一端设置有设置有第一万向节,所述第一万向节的一端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筒腔与千斤顶的丝杆一端连接,通过将数据压力数据、扭力数据及高度信息传输至计算机,即可获得千斤顶的力学性能信息。

Test driving mechanism of vehicle j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千斤顶的试验驱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试验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车载千斤顶的试验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常见的车载千斤顶多为四连杆式千斤顶结构,四连杆式千斤顶的两个铰接关节处设置有丝杆,四连杆千斤顶的另外两个铰接关节处设置有底座和托盘,将托盘放置在底盘下方位置处,托盘抵靠在底盘一侧的纵梁下方,通过旋拧丝杆,进而使得托盘升高,从而将汽车一侧抬升。对于车载千斤顶生产企业而言,千斤顶在实际生产时,需要对一批次的千斤顶进行质量检验,具体需要检验千斤顶的抗压能力,具体测试时,施加给千斤顶托盘恒定的压力,通过旋拧机构旋拧丝杆,实现对托盘的升降操作,通过压力传感器及托盘的高度传感器来获得千斤顶的承受压力的数据曲线,通过设定的试验时间来判断该批次的千斤顶是否满足强度要求,在实施对千斤顶性能试验检测时,单批次需要5到10个数量的千斤顶进行抽检,以获得数据的准确性,而对单个千斤顶进行抽检时,需要耗时接近半个小时的时间,因此需要工作人员手动的将多个千斤顶放在现有技术中的简易的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占用工作人员的其他时间,导致实际检测操作时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千斤顶的试验驱动机构,能够对多个千斤顶进行性能测试,无需工作人员的对待检测千斤顶进行更换,降低实际的劳动强度。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车载千斤顶的试验驱动机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旁侧设置有转向连杆,所述转向连杆的一端与千斤顶的丝杆一端连接,所述转向连杆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转向连杆转动;所述转向连杆的一端设置有设置有第一万向节,所述第一万向节的一端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筒腔与千斤顶的丝杆一端连接。本专利技术还存在以下特征:所述转向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万向节,所述第二万向节与的一端设置有驱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杆的杆端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转向连杆为伸缩杆结构。所述转向连杆包括第一、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呈套筒状且设置有顶紧弹簧,所述第二连杆滑动设置在第一连杆内且一端与顶紧弹簧抵靠,所述第二连杆的杆端与第一万向节的一端连接。所述套筒的一端管口设置成喇叭口状,所述套筒的内壁设置有条形卡槽,所述条形卡槽沿着套筒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条形卡槽对称设置在套筒的内壁。所述驱动杆的外壁设置有扶持滚轮,所述扶持滚轮的轮芯与驱动杆垂直布置,所述扶持滚轮的轮架铰接设置在扶持架上,所述扶持滚轮的轮架铰接轴上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扶持滚轮的轮架及扶持架抵靠。所述扶持滚轮沿着驱动杆轴心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扶持架上设置有动力长杆,所述动力长杆水平且与驱动杆平行布置,所述动力长杆长度方向设置有齿条,所述动力长杆的齿条与驱动齿轮啮合,驱动齿轮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扶持架上还设置有导向长杆,所述导向长杆与动力长杆平行布置,所述动力长杆与水平机架构成滑动配合。所述水平机架设置在滑轨上,所述滑轨与动力长杆平行布置,所述水平机架上设置有驱动螺母,所述驱动螺母与水平丝杆配合,所述水平丝杆与滑轨平行,所述水平丝杆的一端与水平电机连接。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将待检测的千斤顶放置在工作台上,使得千斤顶的丝杆一端与转向连杆的一端连接,并且启动压头实施对千斤顶托盘恒定的压力,启动驱动机构,实现对千斤顶四连杆的升降操作,通过将数据压力数据、扭力数据及高度信息传输至计算机,即可获得千斤顶的力学性能信息。附图说明图1是车载千斤顶试验设备的平面结构简图;图2和图3是车载千斤顶试验设备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是车载千斤顶试验设备中的转向连杆及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车载千斤顶试验设备中的转向连杆及驱动机构的主视图;图6是工作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是转向连杆端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如在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平行”和“垂直”不限于其严格的几何定义,而是包括对于机加工或人类误差合理和不一致性的容限;下面结合整个车载千斤顶试验设备,对本专利技术的车载千斤的试验驱动机构作详尽的说明: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7,对本专利技术的车载千斤顶试验设备作详尽的说明:一种车载千斤顶试验设备,包括工作台10,所述工作台10上放置有千斤顶20,所述工作台10的上方设置有压头30,所述压头30上下移动且实施对千斤顶20托盘的压设,所述工作台10旁侧设置有转向连杆40,所述转向连杆40的一端与千斤顶20的丝杆一端连接,所述转向连杆40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转向连杆40转动;结合图1所示,在对千斤顶20力学性能实际测试时,在压头30上设置压力传感器,并且在转向连杆40上设置扭矩传感器,而后将千斤顶20的丝杆一端与转向连杆40的一端丝杆端连接为一体,将压头30压设在千斤顶20的托盘上,施加给压头30恒定的压力,启动驱动机构的过程中,使得千斤顶20的托盘升降,通过将千斤顶20托盘的高度信号、压力传感器的实时压力信号机转向连杆40的扭矩信号传输至计算机,通过计算机即可绘制出千斤顶20实际情况下的力学性能图像,进而实现对千斤顶20力学性能进行判断。为适应千斤顶20的推盘升高及丝杆一端升高后,转向连杆40仍然能够实现对千斤顶20丝杆一端的驱动,所述转向连杆40的一端设置有设置有第一万向节41,所述第一万向节41的一端设置有套筒42,所述套筒42的筒腔与千斤顶20的丝杆一端连接;通过套筒42即可实现对千斤顶20丝杆一端的连接,进而实现对千斤顶20的驱动,以实现对千斤顶20力学性能的测试。更进一步地,为实现对千斤顶20的丝杆一端的驱动,所述转向连杆4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万向节43,所述第二万向节43与的一端设置有驱动杆44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杆44的杆端与驱动机构连接。为适配千斤顶20上升及下降后造成的转向连杆40的伸长缩短的情况,所述转向连杆40为伸缩杆结构。具体地,所述压头30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将压头30的压力信号传输至计算机,所述压头30的上端与驱动气缸31连接,驱动气缸31活塞杆竖直布置;通过向驱动气缸31导入高压气源,施加给驱动气缸31很定的压力,从而能够利用压头30上的压力传感器来获得压头30所承受的压力变化信号;在工作台10上设置高度尺,以获得千斤顶20托盘的不同该高度信号。进一步地,为实现对多台千斤顶20力学性能的自动更换操作,所述工作台10上设置有置物滑块11,所述置物滑块11上设置有用于卡置千斤顶20底座的卡槽111,所述卡槽111沿着置物滑块11长度方向等距间隔设置多个,动力机构驱动置物滑块11水平等间距移动;将待检测的多台千斤顶20间隔放置在卡槽111上,使得多台千斤顶20的状态保持一致,并且间隔排布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千斤顶的试验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0),所述工作台(10)旁侧设置有转向连杆(40),所述转向连杆(40)的一端与千斤顶(20)的丝杆一端连接,所述转向连杆(40)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转向连杆(40)转动;所述转向连杆(40)的一端设置有设置有第一万向节(41),所述第一万向节(41)的一端设置有套筒(42),所述套筒(42)的筒腔与千斤顶(20)的丝杆一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千斤顶的试验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0),所述工作台(10)旁侧设置有转向连杆(40),所述转向连杆(40)的一端与千斤顶(20)的丝杆一端连接,所述转向连杆(40)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驱动转向连杆(40)转动;所述转向连杆(40)的一端设置有设置有第一万向节(41),所述第一万向节(41)的一端设置有套筒(42),所述套筒(42)的筒腔与千斤顶(20)的丝杆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车载千斤顶的试验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连杆(4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万向节(43),所述第二万向节(43)与的一端设置有驱动杆(44)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杆(44)的杆端与驱动机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千斤顶的试验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连杆(40)为伸缩杆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千斤顶的试验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连杆(40)包括第一、第二连杆(401、402),所述第一连杆(401)呈套筒状且设置有顶紧弹簧(403),所述第二连杆(402)滑动设置在第一连杆(401)内且一端与顶紧弹簧(403)抵靠,所述第二连杆(402)的杆端与第一万向节(41)的一端连接;所述套筒(42)的一端管口设置成喇叭口状,所述套筒(42)的内壁设置有条形卡槽(421),所述条形卡槽(421)沿着套筒(42)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条形卡槽(421)对称设置在套筒(42)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千斤顶的试验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44)的外壁套设有扶持筒(47),所述扶持筒(47)外设置有扶持滚轮(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著成刘光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青松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