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文春景专利>正文

一种药灸火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840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灸火罐。包括罐体,罐体内还设置有内罐,在罐体顶部设置有由抽真空针阀杆和阀座组成真空控制阀,内罐中间的隔板将内罐分隔成上空腔和下空腔,上空腔与罐体联接处开有缺口,使罐体上的真空控制阀与罐体下面的空腔联通,以使通过真空控制阀抽真空时,真空能到达罐体和内罐之间,内罐中放置有远红外发生器和药物的。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罐体内放置有远红外发生器和药物,在施疗时火罐罐体产生负压吸附在施治的部位,起到了传统火罐的功效;而内罐不存在负压,有利于药物渗入皮肤,解决了现有药灸火罐药物不容易渗入皮肤的技术问题。

A kind of medicinal moxibustion cupp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灸火罐
本技术涉及一种药灸火罐。
技术介绍
火罐法是利用燃烧时消耗罐中部分氧气,并借火焰的热力使罐内的气体膨胀而排除罐内部分空气,使罐内气压低于外面大气压(统称负压),借以将罐吸附于施术部位的皮肤上。中医认为拔罐可以开泄腠理、扶正祛邪。疾病是由致病因素引起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人体气机升降失常,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所致。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如淤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这些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通过经络和腧穴走窜机体,逆乱气机,滞留脏腑,淤阻经脉,最终导致种种病症。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的吸拔之力,其吸拔力作用在经络穴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使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中医认为拔罐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经络有“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的生理功能,如经络不通则经气不畅,经血滞行,可出现皮、肉、筋、脉及关节失养而萎缩、不利,或血脉不荣、六腑不运等。通过拔罐对皮肤、毛孔、经络、穴位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导营卫之气始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虚衰的脏腑机能得以振奋,畅通经络,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得以调整,从而达到健身祛病疗疾的目的。现代医学认为,拔罐治疗时罐内形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红细胞破裂,表皮淤血,出现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动,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拔罐负压的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改变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细胞吞噬活动,增强机体体能及人体免疫能力;拔罐内压对局部部位的吸拔,能加速血液及淋巴液循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加快肌肉和脏器对代谢产物的消除排泄。火罐法有一种药罐,常用的药罐有二种:煮药罐:将配制成的药物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适当浓度,再把竹罐投入药汁内煮一刻钟左右,使用时,按水罐法吸拔在需要的部位上,多用于风湿痛等病。常用药物处方有:麻黄、蕲艾、羌活、独活、防风、秦艽、木瓜、川椒、生乌头、曼佗罗花、刘寄奴、乳香、没药等各一份。贮药罐:在抽气罐内事先盛贮一定的药液(约为罐子的2/3-1/2)。常用的为辣椒水、两面针酊、生姜汁、风湿酒等。然后按抽气罐操作法,抽去空气,使吸在皮肤上。也有在玻璃罐内盛贮1/3-1/2的药液,然后用火罐法吸拔在皮肤上。常用于风湿痛、哮喘、咳嗽、感冒、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灸疗又名艾灸灸法。它是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行气通络、调和气血、扶阳固脱、升阳举陷、拔毒泄热、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灸疗方法中比较普遍的是艾条灸。其中艾条灸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平铺在细草纸上,将其卷成一定直径的圆柱形艾卷,外面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条艾绒中掺入一定量的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各等分的细末,做成药条。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灸疗方法中有一种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具体有: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结核及初起的肿疡等症。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虚脱证等。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多用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上述火罐法和灸疗都是传统中医中简单方便、行之有效且应用非常普遍的治病健身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仍有着他的不足。比如,火罐法中的药罐,由于施术部位是负压,所以药物不容易渗入皮肤。灸疗方法中艾条燃烧时所产生的对医治有效的挥发物,和间接灸中所用的隔垫物在受热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医治有效的挥发物,都是在开放的空间中,多数挥发物均散发到空气中,能有效渗入皮肤中的很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药灸火罐,以解决现有火罐和药灸药物不容易渗入皮肤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药灸火罐,包括罐体,其特征是,所述罐体内还设置有内罐,在所述罐体顶部设置有由抽真空针阀杆和阀座组成真空控制阀,所述内罐中间的隔板将内罐分隔成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上空腔与所述罐体联接处开有缺口,使所述罐体上的真空控制阀与所述罐体下面的空腔联通,以使通过所述真空控制阀抽真空时,真空能到达所述罐体和内罐之间。所述内罐下空腔中放置有远红外发生器和药物。所述远红外发生器可发出波长为8~14微米远红外线。在所述远红外发生器上端镶嵌有可导磁的金属块。在所述内罐上面的空腔内放置有吸附磁铁。在所述远红外发生器下面设置有一片吸水棉,在施治时,可根据不同病症在所述吸水棉上涂敷不同的药膏或药液,以起到药灸的作用。所述红外线发生器是由砭石、托玛琳石、电气石或远红外陶瓷制成。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罐体内还设置有内罐,在罐体顶部设置有由抽真空针阀杆和阀座组成真空控制阀,内罐中间的隔板将内罐分隔成上空腔和下空腔,上空腔与罐体联接处开有缺口,使罐体上的真空控制阀与罐体下面的空腔联通,以使通过真空控制阀抽真空时,真空能到达罐体和内罐之间,内罐中可以放置有远红外发生器和药物,在施疗时火罐罐体产生负压吸附在施治的部位,起到了传统火罐的功效;而内罐不存在负压,有利于药物渗入皮肤,解决了现有药灸火罐药物不容易渗入皮肤的技术问题。进一步的,内罐内设置有远红外发生器,不仅具有传统灸疗的功效,且药物被放置在密闭的内罐中,其所产生的对医治有效的挥发物不会散发出去,大大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内罐内的远红外发生器所发射的远红外不仅可以促进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还可以渗透至人体内部,从体内发热,从而促进局部微血管的扩张,促使血液循环顺畅,达到加速新陈代谢的目的,进而增加身体的免疫力及治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药灸火罐,包括罐体,其特征是,所述罐体内还设置有内罐,在所述罐体顶部设置有由抽真空针阀杆和阀座组成真空控制阀,所述内罐中间的隔板将内罐分隔成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上空腔与所述罐体联接处开有缺口,使所述罐体上的真空控制阀与所述罐体下面的空腔联通,以使通过所述真空控制阀抽真空时,真空能到达所述罐体和内罐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灸火罐,包括罐体,其特征是,所述罐体内还设置有内罐,在所述罐体顶部设置有由抽真空针阀杆和阀座组成真空控制阀,所述内罐中间的隔板将内罐分隔成上空腔和下空腔,所述上空腔与所述罐体联接处开有缺口,使所述罐体上的真空控制阀与所述罐体下面的空腔联通,以使通过所述真空控制阀抽真空时,真空能到达所述罐体和内罐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灸火罐,其特征是,所述内罐下空腔中放置有远红外发生器和药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灸火罐,其特征是,所述远红外发生器可发出波长为8~14微米远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春景
申请(专利权)人:文春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