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农业生产的受热均匀的粮食烘干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78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农业生产的受热均匀的粮食烘干设备,包括外壳、进料管、出料管和两个入气管,外壳内设有PLC、搅拌机构、支撑机构、加热机构和风机,搅拌机构包括第一马达、第一转轴、驱动组件和两个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齿条和若干搅拌单元,搅拌单元包括第一齿轮、连接单元和搅拌板,加热机构包括第二马达、支撑管、第二转轴、两个转轮、两个供电组件和若干加热组件,该用于农业生产的受热均匀的粮食烘干设备通过搅拌机构带动外壳内的粮食转动并上下翻滚,使得热气能够作用于内部的粮食,使粮食受热均匀,不仅如此,随着烘干的进行,加热机构切换功率较小的电热丝进行加热,保证干燥效果的同时节约了设备的能耗,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A uniform heating grain drying equipment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农业生产的受热均匀的粮食烘干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产品自动化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农业生产的受热均匀的粮食烘干设备。
技术介绍
粮食烘干机是利用热风外壳,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风,通过高温处理,达到杀死虫卵,彻底结局干燥过程中出现变色现象,外壳采用金属铝铝内壁板,硅胶棉保温,波纹彩钢板或铝合金外壁板。但是现有的粮食烘干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粮食堆积在一起,导致内部的粮食无法受热,而外部的粮食受热过多容易变焦,即使采用搅拌装置进行搅拌,但是现有的搅拌装置结果简单,粮食受热仍不均匀,不仅如此,现有的粮食烘干机功率固定不变,导致在烘干的后期,仍然采用恒定功率的加热装置对空气进行加热,而此时仅需产生小功率的热量即可对粮食中余下的水分进行烘干,由于无法灵活调节功率,从而导致在整个烘干周期中,设备的耗能较大,进而降低了现有的粮食烘干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农业生产的受热均匀的粮食烘干设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农业生产的受热均匀的粮食烘干设备,包括外壳、进料管、出料管、控制器、若干支脚和两个入气管,所述进料管设置在外壳的上方,所述控制器和出料管分别位于外壳的两侧,所述出料管内设有阀门,所述入气管位于外壳的下方,所述支脚固定在外壳的下方,所述外壳内设有PLC、搅拌机构、支撑机构、加热机构和风机,所述搅拌机构、支撑机构、加热机构和风机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筛网、限位块、倾斜板和支撑组件,所述筛网与外壳的远离出料管的一侧的内壁铰接,所述限位块和倾斜板均固定在外壳的另一侧的内壁上,所述限位块位于筛网的上方,所述支撑组件和倾斜板均位于筛网的下方,所述风机和阀门均与PLC电连接;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一马达、第一转轴、驱动组件和两个搅拌组件,所述第一马达固定在外壳内的顶部,所述第一马达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一马达与第一转轴的顶端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位于第一转轴上,两个搅拌组件分别位于驱动组件的两侧,所述搅拌组件包括齿条和若干搅拌单元,所述驱动组件与齿条传动连接,所述搅拌单元从上而下均匀分布,所述搅拌单元包括第一齿轮、连接单元和搅拌板,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通过连接单元与第一转轴连接,所述搅拌板固定在连接单元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第二马达、支撑管、第二转轴、两个转轮、两个供电组件和若干加热组件,所述第二马达和支撑管分别固定在外壳的两侧的内壁上,所述第二马达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位于第二马达和支撑管之间,所述第二马达与第二转轴传动连接,所述转轮固定在第二转轴上,所述加热组件周向均匀分布在两个转轮之间,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电热丝和两个导电块,所述导电块与转轮一一对应,所述导电块固定在转轮上,所述电热丝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电块连接,两个供电组件分别位于外壳的两侧的内壁上;所述处理器内设有无线接收模块,所述无线接收模块包括无线接收电路,所述无线接收电路包括第二天线、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三电感、第四电感、第三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二天线通过第七电容和第三电感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与第三电感并联,所述第四电感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电感的另一端通过第八电容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三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控制电路包括集成电路、第四电阻、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四三极管和蜂鸣器,所述集成电路的型号为NE555,所述集成电路的第四端和第八端均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七端与集成电路的第六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七端通过第四电阻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七端通过第九电容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二端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一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五端通过第十电容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第三端与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蜂鸣器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作为优选,为了驱动齿条移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齿轮和两个驱动单元,所述第二齿轮套设在第二转轴上,两个驱动单元分别位于第一转轴的两侧,所述驱动单元与搅拌组件一一对应,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三齿轮、驱动轴、框架、连接轴和转动单元,所述第三齿轮的一侧通过转动单元与第一转轴连接,所述驱动轴固定在第三齿轮的另一侧,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驱动轴位于框架的内侧,所述框架通过连接轴与齿条的顶端固定连接。作为优选,为了支撑第三齿轮转动,所述转动单元包括插管、插杆和限位单元,所述插管固定在第一转轴上,所述插杆的一端设置在插管内,所述插杆的另一端与第三齿轮固定连接。作为优选,为了固定第三齿轮与第一转轴之间的距离,所述限位单元包括凸起板、定位环和两个支杆,所述定位环套设在插杆上,两个支杆分别位于定位环的两侧,所述定位环通过支杆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凸起板固定在插杆上,所述凸起板位于定位环的远离第三齿轮的一侧。作为优选,为了支撑筛网,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三马达、第三转轴、套管和固定环,所述第三马达和固定环均固定在外壳内,所述第三马达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三马达与第三转轴的底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的顶端设置在套管内,所述套管套设在第三转轴上,所述套管的与第三转轴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三转轴匹配的螺纹,所述固定环套设在套管上。作为优选,为了进一步使粮食受热均匀,所述搅拌板上设有若干通孔。作为优选,为了支撑第一齿轮旋转,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连接杆、套环、平板和两个连接架,两个连接架分别位于套环的两侧,所述套环通过连接架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平板通过连接杆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套环套设在连接杆上。作为优选,为了给转轮上方的电热丝通电,所述供电组件包括弹簧、压力板、导电轴和两个定向单元,所述压力板的一侧通过弹簧与外壳的内壁连接,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导电轴固定在压力板的另一侧,两个定向单元分别位于弹簧的两侧。作为优选,为了固定压力板的移动方向,所述定向单元包括定向轴和凸起块,所述凸起块通过定向轴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压力板套设在定向轴上。作为优选,为了检测排出的空气的湿度,所述进料管内设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PLC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农业生产的受热均匀的粮食烘干设备通过搅拌机构带动外壳内的粮食转动并上下翻滚,使得热气能够作用于内部的粮食,使粮食受热均匀,与现有的搅拌机构相比,该搅拌机构搅拌更为均匀,不仅如此,随着烘干的进行,加热机构切换功率较小的电热丝进行加热,保证干燥效果的同时节约了设备的能耗,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与现有的加热机构相比,该加热机构可根据外壳中的湿度变化灵活切换不同功率的电热丝,使加热更节能,在遥控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农业生产的受热均匀的粮食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进料管(2)、出料管(3)、控制器(4)、若干支脚(5)和两个入气管(6),所述进料管(2)设置在外壳(1)的上方,所述控制器(4)和出料管(3)分别位于外壳(1)的两侧,所述出料管(3)内设有阀门,所述入气管(6)位于外壳(1)的下方,所述支脚(5)固定在外壳(1)的下方,所述外壳(1)内设有PLC、搅拌机构、支撑机构、加热机构和风机(7),所述搅拌机构、支撑机构、加热机构和风机(7)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筛网(8)、限位块(9)、倾斜板(10)和支撑组件,所述筛网(8)与外壳(1)的远离出料管(3)的一侧的内壁铰接,所述限位块(9)和倾斜板(10)均固定在外壳(1)的另一侧的内壁上,所述限位块(9)位于筛网(8)的上方,所述支撑组件和倾斜板(10)均位于筛网(8)的下方,所述风机(7)和阀门均与PLC电连接;/n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一马达(11)、第一转轴(12)、驱动组件和两个搅拌组件,所述第一马达(11)固定在外壳(1)内的顶部,所述第一马达(11)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一马达(11)与第一转轴(12)的顶端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位于第一转轴(12)上,两个搅拌组件分别位于驱动组件的两侧,所述搅拌组件包括齿条(45)和若干搅拌单元,所述驱动组件与齿条(45)传动连接,所述搅拌单元从上而下均匀分布,所述搅拌单元包括第一齿轮(13)、连接单元和搅拌板(14),所述第一齿轮(13)的一侧通过连接单元与第一转轴(12)连接,所述搅拌板(14)固定在连接单元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齿轮(13)与齿条(45)啮合;/n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第二马达(15)、支撑管(16)、第二转轴(17)、两个转轮(18)、两个供电组件和若干加热组件,所述第二马达(15)和支撑管(16)分别固定在外壳(1)的两侧的内壁上,所述第二马达(15)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7)位于第二马达(15)和支撑管(16)之间,所述第二马达(15)与第二转轴(17)传动连接,所述转轮(18)固定在第二转轴(17)上,所述加热组件周向均匀分布在两个转轮(18)之间,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电热丝(19)和两个导电块(20),所述导电块(20)与转轮(18)一一对应,所述导电块(20)固定在转轮(18)上,所述电热丝(1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电块(20)连接,两个供电组件分别位于外壳(1)的两侧的内壁上;/n所述外壳(1)内设有无线接收模块,所述无线接收模块包括无线接收电路,所述无线接收电路包括第二天线、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三三极管(VD3)、第一二极管(VT1)、第二二极管(VT2)、第三二极管(VD2)和第三电阻(R3),所述第二天线通过第七电容(C7)和第三电感(L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组成的串联电路与第三电感(L3)并联,所述第四电感(L4)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VT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电感(L4)的另一端通过第八电容(C8)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VD3)的基极分别与第一二极管(VT1)的阴极和第二三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VD3)的发射极与第三二极管(VD2)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VD2)的阴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VD3)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3)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控制电路包括集成电路(U1)、第四电阻(R4)、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四三极管(VD4)和蜂鸣器(BL),所述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NE555,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四端和第八端均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七端与集成电路(U1)的第六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七端通过第四电阻(R4)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七端通过第九电容(C9)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二端与第三三极管(VD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一端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五端通过第十电容(C10)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三端与第四三极管(VD4)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VD4)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VD4)的集电极通过蜂鸣器(BL)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农业生产的受热均匀的粮食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进料管(2)、出料管(3)、控制器(4)、若干支脚(5)和两个入气管(6),所述进料管(2)设置在外壳(1)的上方,所述控制器(4)和出料管(3)分别位于外壳(1)的两侧,所述出料管(3)内设有阀门,所述入气管(6)位于外壳(1)的下方,所述支脚(5)固定在外壳(1)的下方,所述外壳(1)内设有PLC、搅拌机构、支撑机构、加热机构和风机(7),所述搅拌机构、支撑机构、加热机构和风机(7)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筛网(8)、限位块(9)、倾斜板(10)和支撑组件,所述筛网(8)与外壳(1)的远离出料管(3)的一侧的内壁铰接,所述限位块(9)和倾斜板(10)均固定在外壳(1)的另一侧的内壁上,所述限位块(9)位于筛网(8)的上方,所述支撑组件和倾斜板(10)均位于筛网(8)的下方,所述风机(7)和阀门均与PLC电连接;
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一马达(11)、第一转轴(12)、驱动组件和两个搅拌组件,所述第一马达(11)固定在外壳(1)内的顶部,所述第一马达(11)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一马达(11)与第一转轴(12)的顶端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位于第一转轴(12)上,两个搅拌组件分别位于驱动组件的两侧,所述搅拌组件包括齿条(45)和若干搅拌单元,所述驱动组件与齿条(45)传动连接,所述搅拌单元从上而下均匀分布,所述搅拌单元包括第一齿轮(13)、连接单元和搅拌板(14),所述第一齿轮(13)的一侧通过连接单元与第一转轴(12)连接,所述搅拌板(14)固定在连接单元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齿轮(13)与齿条(45)啮合;
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第二马达(15)、支撑管(16)、第二转轴(17)、两个转轮(18)、两个供电组件和若干加热组件,所述第二马达(15)和支撑管(16)分别固定在外壳(1)的两侧的内壁上,所述第二马达(15)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7)位于第二马达(15)和支撑管(16)之间,所述第二马达(15)与第二转轴(17)传动连接,所述转轮(18)固定在第二转轴(17)上,所述加热组件周向均匀分布在两个转轮(18)之间,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电热丝(19)和两个导电块(20),所述导电块(20)与转轮(18)一一对应,所述导电块(20)固定在转轮(18)上,所述电热丝(1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电块(20)连接,两个供电组件分别位于外壳(1)的两侧的内壁上;
所述外壳(1)内设有无线接收模块,所述无线接收模块包括无线接收电路,所述无线接收电路包括第二天线、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三三极管(VD3)、第一二极管(VT1)、第二二极管(VT2)、第三二极管(VD2)和第三电阻(R3),所述第二天线通过第七电容(C7)和第三电感(L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组成的串联电路与第三电感(L3)并联,所述第四电感(L4)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VT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四电感(L4)的另一端通过第八电容(C8)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VD3)的基极分别与第一二极管(VT1)的阴极和第二三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VD3)的发射极与第三二极管(VD2)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VD2)的阴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VD3)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3)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控制电路包括集成电路(U1)、第四电阻(R4)、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四三极管(VD4)和蜂鸣器(BL),所述集成电路(U1)的型号为NE555,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四端和第八端均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七端与集成电路(U1)的第六端连接,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七端通过第四电阻(R4)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七端通过第九电容(C9)接地,所述集成电路(U1)的第二端与第三三极管(VD3)的集电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诗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红耀电光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