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新荣专利>正文

一种导管固定的鼻腔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66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内窥镜领域,公开一种导管固定的鼻腔内窥镜,包括依次由设备腔、镜管以及目镜连接组成的内窥镜,所述镜管外侧套接固定腔,所述固定腔一侧固定连接有挡盘,所述固定腔还设有主条形槽,所述固定腔内壁连接有球槽,所述球槽内设有球腔,所述球腔中部设有中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鼻内窥镜的固定腔撑开鼻腔壁,为鼻内窥镜在鼻腔内活动创造良好的空间,固定腔内设置的球阀以及与其配合使用的滑杆,满足内窥腔在鼻内的任意活动,实现对鼻腔内全面观测,采用多种方式对鼻腔内窥镜上固定腔的固定,一种直接插接在鼻腔,一种固定在鼻壁上,另一种套在术者手指处,使鼻腔内窥镜使用更加灵活方便。

A nasal endoscope with fixed cath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管固定的鼻腔内窥镜
本技术涉及内窥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管固定的鼻腔内窥镜。
技术介绍
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临床中,鼻部手术约占所有耳鼻喉头颈外科手术的一半左右。鼻内窥镜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狭窄的鼻腔和鼻道内的结构,来对鼻腔和鼻咽部甚至鼻窦内部结构进行检查,常规鼻内窥镜手术均由术者左手持鼻内窥镜,右手持手术器械进行操作。医务人员稍有操作不当即可造成极为严重的医疗事故问题。鼻腔内窥镜放置在鼻腔中,缺乏对其导管的固定,一方面给术者的操作带来不便,另一方便也影响对鼻腔内全面的观测。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导管固定的鼻腔内窥镜。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导管固定的鼻腔内窥镜,本技术鼻内窥镜的固定腔撑开鼻腔壁,为鼻内窥镜在鼻腔内活动创造良好的空间,固定腔内设置的球阀以及与其配合使用的滑杆,满足内窥腔在鼻内的任意活动,实现对鼻腔内全面观测,采用多种方式对鼻腔内窥镜上固定腔的固定,一种直接插接在鼻腔,一种固定在鼻壁上,另一种套在术者手指处,使鼻腔内窥镜使用更加灵活方便。(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管固定的鼻腔内窥镜,包括依次由设备腔、镜管以及目镜连接组成的内窥镜,所述镜管外侧套接固定腔,所述固定腔一侧固定连接有挡盘,所述固定腔还设有主条形槽,所述固定腔内壁连接有球槽,所述球槽内设有球腔,所述球腔中部设有中空腔。进一步地,所述主条形槽内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上活动连接有挡块,所述滑杆通过连接杆与球腔外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挡盘上还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一端连接有夹子。进一步地,所述挡盘上还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上设有手指孔。进一步地,所述主条形槽两侧还对称设有次条形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该鼻内窥镜的固定腔撑开鼻腔壁,为鼻内窥镜在鼻腔内活动创造良好的空间,固定腔内设置的球阀以及与其配合使用的滑杆,满足内窥腔在鼻内的任意活动,实现对鼻腔内全面观测。2、采用多种方式对鼻腔内窥镜上固定腔的固定,一种直接插接在鼻腔,一种固定在鼻壁上,另一种套在术者手指处,使鼻腔内窥镜使用更加灵活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导管固定的鼻腔内窥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导管固定的鼻腔内窥镜中固定腔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导管固定的鼻腔内窥镜中第一实施例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导管固定的鼻腔内窥镜中第二实施例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设备腔;2、镜管;3、目镜;4、固定腔;5、挡盘;6、主条形槽;7、球槽;8、球腔;9、中空腔;10、连接杆;11、挡块;12、夹子;13、插杆;14、螺纹孔;15、次条形槽;16、手指孔;17、滑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导管固定的鼻腔内窥镜,包括依次由设备腔1、镜管2以及目镜3连接组成的内窥镜,所述镜管2外侧套接固定腔4,所述固定腔4一侧固定连接有挡盘5,所述固定腔4还设有主条形槽6,所述固定腔4内壁连接有球槽7,所述球槽7内设有球腔8,所述球腔8中部设有中空腔9。需要说明的是,固定腔4与挡盘5一体成型,固定腔4为中空结构,主条形槽6为环状结构,环绕在固定腔4外侧并与固定腔4内连通,球槽7分布在固定腔4内且远离挡盘5的一侧,球槽7为环状结构,且其为两侧凸起,中间凹陷的结构,用以固定球腔8在其内转动,球腔8中空结构形成中空腔9,镜管2依次穿过挡盘5、固定腔4和中空腔9,用以实现将镜管2的固定。在实施例中,所述主条形槽6内设有滑杆17,所述滑杆17上活动连接有挡块11,所述滑杆17通过连接杆10与球腔8外侧连接;主条形槽6的宽度与滑杆17适配,满足滑杆17在主条形槽6内滑动,为实现本实施例,挡块11底部设有供滑杆17插入的槽口,挡块11可沿滑杆17旋转,当挡块11宽度小于主条形槽6宽度,挡块11的长度大于主条形槽6的宽度,满足挡块11在横向放置时,滑杆17沿主条形槽6移动,挡块11在竖向放置时,阻挡滑杆17移动,对滑杆17位置固定,且连接杆10一端与滑杆17卡扣连接,连接杆10另一端与球腔8外臂卡扣连接,用以实现滑杆17驱动球腔8转动。实施例中,所述挡盘5上还设有螺纹孔14,所述螺纹孔14内插接有插杆13;插杆13上设有螺纹结构,插杆13螺纹插接在螺纹孔14内,用以方便插杆13与螺纹孔14的固定和拆洗;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插杆13一端连接有夹子12。作为有选的,夹子12内侧还设有防滑橡胶,用以减轻夹持在患者鼻壁损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插杆13上设有手指孔16;手指孔16采用橡胶材质,且手指孔16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依据成年人食指和中间的宽度设计,满足术者手指插入使用。在实施例中,所述主条形槽6两侧还对称设有次条形槽15;次条形槽15的数量为四组,均匀对称沿主条形槽6分布,需要说明的是,次条形槽15的宽度与主条形槽6相同,用以满足滑杆17在其内滑动。本技术使用时,依据患者的鼻腔大小,选择适合其使用的内窥镜镜管2的大小,并选择适合镜管2匹配的固定腔4以及球腔8内的中空腔9,将内窥镜的镜管2以及目镜3依次穿过固定腔4以及中空腔9,实现对镜管2的固定,在使用时,将插杆13螺旋插入螺纹孔14内,并将插杆13上的夹子12夹持在鼻壁处,对插入鼻腔内的镜管2起到固定作用,转动挡块11与滑杆17横向放置,滑杆17在主条形槽6内滑动,滑杆17经连接杆10驱动球腔8随之转动,球腔8内插接的镜管2移动,实现对鼻腔内全方位的照射,且滑杆17沿次条形槽15移动时,连接杆10带动的球腔8随之上移或下移,能实现对球腔8内的上移和下移,完成对鼻腔内的全面照射,当需要固定在某一位置时,旋转挡块11,实现对镜管2位置的固定,完成对鼻腔内窥镜管道的固定作用。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管固定的鼻腔内窥镜,包括依次由设备腔(1)、镜管(2)以及目镜(3)连接组成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管(2)外侧套接固定腔(4),所述固定腔(4)一侧固定连接有挡盘(5),所述固定腔(4)还设有主条形槽(6),所述固定腔(4)内壁连接有球槽(7),所述球槽(7)内设有球腔(8),所述球腔(8)中部设有中空腔(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管固定的鼻腔内窥镜,包括依次由设备腔(1)、镜管(2)以及目镜(3)连接组成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管(2)外侧套接固定腔(4),所述固定腔(4)一侧固定连接有挡盘(5),所述固定腔(4)还设有主条形槽(6),所述固定腔(4)内壁连接有球槽(7),所述球槽(7)内设有球腔(8),所述球腔(8)中部设有中空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固定的鼻腔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条形槽(6)内设有滑杆(17),所述滑杆(17)上活动连接有挡块(11),所述滑杆(17)通过连接杆(10)与球腔(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新荣
申请(专利权)人:冯新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