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583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42
本申请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包括气缸和滚子,所述滚子设置在所述气缸内,并能够沿所述气缸的内壁周向运动,所述滚子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消音腔,所述消音腔的开口为第一开口,所述气缸的内壁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消音腔运动至所述排气口处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对准,且所述消音腔与所述排气口相通。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泵体组件,能够有效改善气缸排气余隙容积,提高压缩机能力。

Pump body assembly,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本申请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压缩机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设备,气体在压缩机的压缩下,形成高温高压气体,因此在排气过程中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及气流脉动,造成了很大的噪声。为了解决排气过程中的噪声,目前采用的手段是在气缸的排气口内设置共振腔,虽然能有效降低某些频段的噪声峰值,但是由于余隙容积的增大,造成压缩机能力的衰减。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能够有效改善气缸排气余隙容积,提高压缩机能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包括气缸和滚子,所述滚子设置在所述气缸内,并能够沿所述气缸的内壁周向运动,所述滚子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消音腔,所述消音腔的开口为第一开口,所述气缸的内壁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消音腔运动至所述排气口处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对准,且所述消音腔与所述排气口相通。优选地,所述消音腔为对称结构,所述消音腔的对称轴为第一对称轴,所述第一对称轴沿所述滚子的径向延伸。优选地,所述排气口包括依次连通的排气入口、排气通道和排气出口,所述消音腔运动至所述排气口处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排气入口相对准,所述排气通道具有对称结构,所述排气通道的对称轴为第二对称轴,所述第二对称轴与所述第一对称轴成钝角设置。优选地,所述气缸上滑动设置有滑片,所述滑片的第一端与所述滚子相接,所述第二对称轴与所述第一对称轴所成的钝角的开口朝向远离所述滑片的一侧。优选地,所述滑片的第一端铰接在所述滚子上。优选地,所述消音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腔室、消音通道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二腔室上。优选地,所述第一对称轴和所述第二对称轴共同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排气入口在所述第一平面内的投影包括弧形段,且弧形段的半径为R1,所述排气通道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B1,所述排气通道沿第二方向的长度为H1,所述第二腔室在所述第一平面内的投影为弧形,且弧形的半径为R2,所述消音通道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B2,所述消音通道沿第二方向的长度为H2,R2=1/3R1,H2=1/3H1。优选地,H2为0.5-1mm、B2为1-2mm。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的泵体组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泵体组件。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泵体组件,能够有效改善气缸排气余隙容积,提高压缩机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滚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缩机特征角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压缩机工作容积与气体压力随转角变化的曲线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滚子;11、第一腔室;12、消音通道;13、第二腔室;2、气缸;21、排气入口;22、排气通道;23、排气出口;3、滑片;φ、排气开始角;γ为后边缘角;β、压缩开始角;α、吸气开始角;λ、转角。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泵体组件,包括气缸2和滚子1,滚子1设置在气缸2内,并能够沿气缸2的内壁周向运动,滚子1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消音腔,消音腔的开口为第一开口,气缸2的内壁上设置有排气口,消音腔运动至排气口处时,第一开口与排气口相对准,且消音腔与排气口相通,使消音腔具有补气及气体回收作用,而且具备减小排气余隙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气缸2排气余隙容积,提高压缩机能力。进一步的,滚子1套设在压缩机的曲轴上,曲轴带动滚子1在气缸2内做周期性圆周运动,以压缩气缸2内的气体,本实施例中,滚子1在气缸2内做周期性圆周运动,但滚子1不相对于曲轴转动,也即滚子1不自转,以保证滚子1在每一个周期内,均能使第一开口与排气口相对准。消音腔为对称结构,消音腔的对称轴为第一对称轴,第一对称轴沿滚子1的径向延伸。通过将消音腔设置为对称结构,能保证消音腔的消音效果达到最好。进一步的,消音腔为旋转对称结构。排气口包括依次连通的排气入口21、排气通道22和排气出口23,消音腔运动至排气口处时,第一开口与排气入口21相对准,排气通道22具有对称结构,排气通道22的对称轴为第二对称轴,第二对称轴与第一对称轴成钝角设置,通过将第二对称轴与第一对称轴设置为钝角,能够使消音腔内气体与排气口的气体形成压力差,一直保持低压腔状态。气缸2上滑动设置有滑片3,滑片3的第一端与滚子1相接,第二对称轴与第一对称轴所成的钝角的开口朝向远离滑片3的一侧,保证了排气口不与滑片3形成干涉,进而保证了较小的余隙空间。滑片3的第一端铰接在滚子1上,保证了滚子1在每一个周期内,均能使第一开口与排气口相对准。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φ为排气开始角,λ为转角,当λ=4π+φ时开始排气,气缸2中的气体经过压缩,压缩过程中,消音腔中的气体回流到压缩腔内,而基元容积的压力本身就略微高于排气管中的压力,相对于传统压缩机,回流到压缩腔内的气体会提前克服排气阀阻力做功,顶开排气阀片,因此排气阻力会大幅下降。进一步的,γ为后边缘角,转角λ由2π+φ转至4π-γ,排气结束时,如图6所示,β为压缩开始角,α为吸气开始角。2π+φ转至4π-γ之间为的体积即余隙容积,且压力较大,当λ由4π-γ转至4π-φ,此时是余隙容积中的气体膨胀过程,与其后的低压基元容积排气口连通,使吸气量减少,而高压气体的膨胀功又无法回收。滚子1开设消音腔后,会回收余隙容积部分膨胀功,降低吸气阻力,消音腔内的高温高压气体在滚子1运动过程提前进入低压基元容积,由于消音腔内的高温高压气体的温度略高于新吸进气体,会综合掉其中的部分液体,大幅降低气体压缩过程中的液击现象。消音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腔室11、消音通道12和第二腔室13,第一开口位于第二腔室13上,同时设置第一腔室11、消音通道12和第二腔室13,保证了消音腔具有良好的消音作用。进一步的,滚子1大致为圆环形,第一腔室11、消音通道12和第二腔室13同轴设置,第一腔室11位于靠近滚子1的中心的一侧,第二腔室13上的第一开口位于滚子1的侧壁上。进一步的,第一腔室11沿滚子1周向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腔室13沿滚子1周向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消音通道12沿滚子1周向方向上的长度。第一对称轴和第二对称轴共同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排气入口21在第一平面内的投影包括弧形段,且弧形段的半径为R1,排气通道22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B1,排气通道22沿第二方向的长度为H1,第二腔室13在第一平面内的投影为弧形,且弧形的半径为R2,消音通道12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B2,消音通道12沿第二方向的长度为H2,R2=1/3R1,H2=1/3H1。当排气口不设置消音腔时,H2为0.5-1mm、B2为1-2mm,排气效果最优,且不会产生附加余隙容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2)和滚子(1),所述滚子(1)设置在所述气缸(2)内,并能够沿所述气缸(2)的内壁周向运动,所述滚子(1)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消音腔,所述消音腔的开口为第一开口,所述气缸(2)的内壁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消音腔运动至所述排气口处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对准,且所述消音腔与所述排气口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2)和滚子(1),所述滚子(1)设置在所述气缸(2)内,并能够沿所述气缸(2)的内壁周向运动,所述滚子(1)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消音腔,所述消音腔的开口为第一开口,所述气缸(2)的内壁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消音腔运动至所述排气口处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对准,且所述消音腔与所述排气口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腔为对称结构,所述消音腔的对称轴为第一对称轴,所述第一对称轴沿所述滚子(1)的径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包括依次连通的排气入口(21)、排气通道(22)和排气出口(23),所述消音腔运动至所述排气口处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排气入口(21)相对准,所述排气通道(22)具有对称结构,所述排气通道(22)的对称轴为第二对称轴,所述第二对称轴与所述第一对称轴成钝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2)上滑动设置有滑片(3),所述滑片(3)的第一端与所述滚子(1)相接,所述第二对称轴与所述第一对称轴所成的钝角的开口朝向远离所述滑片(3)的一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行叶晓飞闫婷张科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