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及其风力压缩制冷制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4292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力压缩制冷制热系统,包括用于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风机叶片、转轴、皮带轮、压缩机、排气管、回气管、蒸发器、膨胀阀、冷凝器、进水管、用于排出热水的第一出水管、用于排出冷水的第二出水管;风机叶片、皮带轮均安装于转轴上,皮带轮与压缩机连接,以便利用风机叶片产生的机械能对压缩机内的气体进行压缩;压缩机的出口通过排气管与冷凝器的入口连接,蒸发器的出口通过回气管与压缩机的入口连接,且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膨胀阀;冷凝器、蒸发器均与进水管连接,冷凝管与第一出水管连接,蒸发器与第二出水管连接,无需传动装置、降低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风力压缩制冷制热系统的风机。

A kind of fan and its wind compression refrigeration hea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机及其风力压缩制冷制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及节能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风力压缩制冷制热系统。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风力压缩制冷制热系统的风机。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污染加剧、化石能源储量日渐减少,人类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变得无比迫切。由于蕴藏量大,风能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风机带动压缩机产生压缩空气,并在压缩空气的循环过程中对冷媒进行升温、降温,可以获取热源和冷源。现有技术中,风机转子通过液力耦合器等传动装置带动压缩机转动产生压缩空气,然后经过高低压转换以及换热器等设备的作用实现制冷制热的目的。但是,传动装置成本较高且会占用风机内的大量空间,使得风力压缩制冷制热系统的设计制造成本较高、空间布局拥挤。综上所述,如何对降低风力压缩制冷制热系统的成本,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力压缩制冷制热系统,无需传动装置,风机转子直接带动压缩机转动产生压缩空气,节省了中间环节和大量的设计制造成本。此外,本技术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风力压缩制冷制热系统的风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力压缩制冷制热系统,包括风机叶片、转轴、皮带轮、压缩机、排气管、回气管、蒸发器、膨胀阀、冷凝器、进水管、用于排出热水的第一出水管以及用于排出冷水的第二出水管;所述风机叶片、所述皮带轮均安装于所述转轴上,所述皮带轮与所述压缩机连接,以便利用所述风机叶片产生的机械能对所述压缩机内的气体进行压缩;所述压缩机的出口通过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出口通过所述回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连接,且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膨胀阀;所述冷凝器、所述蒸发器均与所述进水管连接,所述冷凝器与所述第一出水管连接,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第二出水管连接。优选的,在所述排气管上设有阀门,以便对所述压缩机压缩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的流量进行控制。优选的,在所述阀门与所述冷凝器之间设有转换接头。优选的,所述冷凝器包括用于盛放待加热的水的热水罐。优选的,所述压缩机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皮带轮的数量与所述压缩机的数量相同。一种风机,包括风机顶壳、风机塔筒和风力压缩制冷制热系统,所述风力压缩制冷制热系统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风力压缩制冷制热系统。本技术提供的风力压缩制冷制热系统,包括风机叶片、转轴、皮带轮、压缩机、排气管、回气管、蒸发器、膨胀阀、冷凝器、进水管、用于排出热水的第一出水管、用于排出冷水的第二出水管;风机叶片、皮带轮均安装于转轴上,皮带轮与压缩机连接,以便利用风机叶片产生的机械能对压缩机内的气体进行压缩;压缩机的出口通过排气管与冷凝器的入口连接,蒸发器的出口通过回气管与压缩机的入口连接,且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膨胀阀;冷凝器、蒸发器均与进水管连接,冷凝管与第一出水管连接,蒸发器与第二出水管连接。在风机叶片转动时,能够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转轴转动,由于皮带轮安装在转轴上,因此皮带轮可与风机叶片同步转动,又因为皮带轮与压缩机连接,压缩机被驱动对空气进行压缩,在压缩机的出口处产生了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气体自排气管进入冷凝器内,放热变为常温高压液体,而冷凝器内的水吸热温度升高,自第一排水管内排出;常温高压液体经过膨胀阀的作用,膨胀成为低温低压气体进入蒸发器内;低温低压气体在蒸发器内吸热成为常温低压气体通过回气管进入压缩机内,而蒸发器内的水放热降温,自第二排水管内排出。在本技术中,风机转子可以直接带动压缩机转动产生压缩空气,无需现有技术中的液力耦合器等传动装置,一方面简化了装置结构,装置占用的空间减少,另一方面节约了设计制造成本。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风力压缩制冷制热系统的风机,充分利用了风机塔筒的内部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风机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1为风机叶片、2为转轴、3为皮带轮、4为压缩机、5为刹车系统、6为阀门、7为排气管、8为转换回路、9为热水罐、10为膨胀阀、11为冷水罐、12为回气管、13为进水管、14为出水管、15为风机顶壳、16为风机塔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风力压缩制冷制热系统,无需传动装置,风机转子直接带动压缩机转动产生压缩空气,节省了中间环节和大量的设计制造成本。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风力压缩制冷制热系统的风机。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风机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力压缩制冷制热系统,包括风机叶片1、转轴2、皮带轮3、压缩机4、排气管7、回气管12、蒸发器、膨胀阀、冷凝器、进水管13、用于排出热水的第一出水管以及用于排出冷水的第二出水管;风机叶片1、皮带轮3均安装与转轴3上,皮带轮3与压缩机4连接,以便利用风机叶片1产生的机械能对压缩机4内的其他进行压缩;压缩机4的出口通过排气管7与冷凝器的入口连接,蒸发器的出口通过回气管12与压缩机4的入口连接,且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膨胀阀10;冷凝器、蒸发器均与进水管13连接,冷凝器与第一出水管连接,蒸发器与第二出水管连接。风机叶片1由风力驱动,用于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由于风机叶片1安装于转轴2上,因此风机叶片1带动转轴2转动,输出机械能。转轴2与控制风机在额定转速范围内运行的刹车系统5连接,以便在转轴转速超出额定转速范围后通过刹车系统5停止风机的运行,避免安全隐患等问题。刹车系统5包括刹车钳、操控器等,在刹车钳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超出规定范围后,刹车系统5控制风机停止运行。操控器的类型,具体可以是弹力式、液压式或者电磁式等。皮带轮3的主动轮安装于转轴2上,从动轮与压缩机4的输入端连接,因此皮带轮3的主动轮可与风机叶片1同步转动并通过自身的转动带动皮带转动,从而驱动从动轮转动、为压缩机4提供动力。压缩机4用于对常温低压气体做功,使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将机械能转化为气体具有的压力势能和内能。压缩机4的入口与回气管12连接,出口与排气管7连接。优选的,可以在排气管7上设有阀门6,以便对压缩机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力压缩制冷制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叶片(1)、转轴(2)、皮带轮(3)、压缩机(4)、排气管(7)、回气管(12)、蒸发器、膨胀阀(10)、冷凝器、进水管(13)、用于排出热水的第一出水管以及用于排出冷水的第二出水管;/n所述风机叶片(1)、所述皮带轮(3)均安装于所述转轴(2)上,所述皮带轮(3)与所述压缩机(4)连接,以便利用所述风机叶片(1)产生的机械能对所述压缩机(4)内的气体进行压缩;/n所述压缩机(4)的出口通过所述排气管(7)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出口通过所述回气管(12)与所述压缩机(4)的入口连接,且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膨胀阀(10);/n所述冷凝器、所述蒸发器均与所述进水管(13)连接,所述冷凝器与所述第一出水管连接,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第二出水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力压缩制冷制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叶片(1)、转轴(2)、皮带轮(3)、压缩机(4)、排气管(7)、回气管(12)、蒸发器、膨胀阀(10)、冷凝器、进水管(13)、用于排出热水的第一出水管以及用于排出冷水的第二出水管;
所述风机叶片(1)、所述皮带轮(3)均安装于所述转轴(2)上,所述皮带轮(3)与所述压缩机(4)连接,以便利用所述风机叶片(1)产生的机械能对所述压缩机(4)内的气体进行压缩;
所述压缩机(4)的出口通过所述排气管(7)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出口通过所述回气管(12)与所述压缩机(4)的入口连接,且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管路上设有膨胀阀(10);
所述冷凝器、所述蒸发器均与所述进水管(13)连接,所述冷凝器与所述第一出水管连接,所述蒸发器与所述第二出水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风力压缩制冷制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气管(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华盈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