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触角打捞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169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深孔打捞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多触角打捞器,包括吊环、第一连接绳、电源、高压气体罐和打捞触角,所述第一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吊环相连,第一连接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电源与所述高压气体罐相连,且所述电源控制高压气体罐出气端开关的开合,所述打捞触角的内部中空,打捞触角的一端与所述高压气体罐的出气端相连通,另一端连接有倒钩;所述打捞触角设置为两个以上并且均与所述高压气体罐的出气端相连通,所述倒钩与所述打捞触角相适配。解决目前在水下深孔内对钻头、抓瓣等进行打捞时,还是采用人工打捞的方式进行,不易保证人员安全,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

A multi feeler fishing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触角打捞器
本技术涉及水下深孔打捞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多触角打捞器。
技术介绍
在水下深孔内对钻头、抓瓣等进行打捞时,以前采用冲爪自由下落抓取,成功率很低,就只能采用人工下去捞取,孔内水位很深时,人员穿上密封的潜水服,背上氧气及安全带,通过吊车钢丝绳下水捞取,孔内无光源且水浑浊,下水人员无视野只能通过吊车钢丝绳慢慢摸索下去,在无视野的水中摸索作业,费时费力且安全不能有效保障,这样的方式无法很好的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上部人员无法清楚了解水下人员情况,极易出现安全事故。为了更安全的对水下深孔内的钻头、抓瓣等进行打捞,需要提供一种多触角打捞器来代替人工水下打捞,进而确保人员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触角打捞器,解决目前在水下深孔内对钻头、抓瓣等进行打捞时,还是采用人工打捞的方式进行,不易保证人员安全,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触角打捞器,包括吊环、第一连接绳、电源、高压气体罐和打捞触角,所述第一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吊环相连,第一连接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电源与所述高压气体罐相连,且所述电源控制高压气体罐出气端开关的开合,所述打捞触角的内部中空,打捞触角的一端与所述高压气体罐的出气端相连通,另一端连接有倒钩;所述打捞触角设置为两个以上并且均与所述高压气体罐的出气端相连通,所述倒钩与所述打捞触角相适配。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第二连接绳,所述第二连接绳设置于所述打捞触角内,且所述第二连接绳与所述打捞触角的内壁之间留设有通气缝隙,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高压气体罐的出气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倒钩相连。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打捞触角为空心高压耐磨胶管。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倒钩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锥形部和倒刺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绳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锥形部的圆面侧的中部相连,所述倒刺部设置为两个以上,并且分别在锥形部的圆面侧的边缘均匀分布。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连接绳在与倒钩相连的一端设有连接柱,所述倒钩的连接部的上侧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柱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倒钩上横向设有与连接槽相连通的第一螺纹孔,所述连接柱上横向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之间通过固定螺栓相互固定位置。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柱的外壁上竖向设有定位柱,所述连接槽的内壁上竖向设有向内凹陷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柱设置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定位柱和第二螺纹孔均设置为两个以上并且沿连接柱的径向交错分布,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柱相适配,所述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相适配。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电源的外侧设有防水密封层。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吊环的外壁上设有一体成型的半圆环,所述第一连接绳与所述半圆环相连。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打捞触角设置为四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拉住吊环,将第一连接绳、电源、高压气体罐和打捞触角置于水下,第一连接绳起到支持和连接电源、高压气体罐和打捞触角的作用,通过电源对高压气体罐的开关进行间歇性控制,使高压气体罐为打捞触角提供间断性的高压气体,使打捞触角无规则摆动,进而带动打捞触角端部的倒钩无规则甩动,使倒钩卡入所打捞的钻头等器具中,然后通过提取吊环便可将所打捞的器具取出。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易于替换,不用人工下水捞取,保证人员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多触角打捞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倒钩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连接柱与第二连接绳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连接绳在打捞触角中设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吊环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吊环,2-第一连接绳,3-电源,4-高压气体罐,5-打捞触角,6-倒钩,7-第二连接绳,8-通气缝隙,9-连接部,10-锥形部,11-倒刺部,12-连接柱,13-连接槽,14-第一螺纹孔,15-第二螺纹孔,16-定位柱,17-定位槽,18-半圆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6示出了本技术多触角打捞器的实施例,该多触角打捞器具体包括吊环1、第一连接绳2、电源3、高压气体罐4和打捞触角5,第一连接绳2的一端与吊环1相连,第一连接绳2的另一端与电源3相连,电源3与高压气体罐4相连,且电源3控制高压气体罐4出气端开关的开合,打捞触角5的内部中空,打捞触角5的一端与高压气体罐4的出气端相连通,另一端连接有倒钩6;打捞触角5设置为两个以上并且均与高压气体罐4的出气端相连通,倒钩6与打捞触角5相适配。通过拉住吊环1,将第一连接绳2、电源3、高压气体罐4和打捞触角5置于水下,第一连接绳2起到支持和连接电源3、高压气体罐4和打捞触角5的作用,通过电源3对高压气体罐4的开关进行间歇性控制,使高压气体罐4为打捞触角5提供间断性的高压气体,使打捞触角5无规则摆动,进而带动打捞触角5端部的倒钩6无规则甩动,使倒钩6卡入所打捞的钻头等器具中,然后通过提取吊环1便可将所打捞的器具取出。将打捞触角5设置为两个以上可以更加便于对所打捞的钻头等器具进行捞取,具体的,可以将打捞触角5的个数设置为如图1所示的四个,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打捞触角5的数量设置为八个、十二个。其中倒钩6与打捞触角5相适配应理解为倒钩6的数量与打捞触角5的数量相同,并且每一个打捞触角5的自由端(即是打捞触角5与高压出气罐相连通的另一端)均连接有一个倒钩6,这样便可形成“章鱼触角”式的对所要打捞的钻头等器具进行捞取,更加高效快捷。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易于替换,不用人工下水捞取,保证人员安全。在进行较深的水下打捞时,特别是在深水打捞当中,高压气体罐4越往深处浮力越大,此时电源3可以起到增重的效果,可以增加本多触角打捞器整体的重量,使电源3和高压气体罐4可以迅速的下沉。为了便于电源3在水下的正常工作,在电源3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密封层,避免电源3进水而发生短路等情况,电源3采用可充电的电源,进而便于电源3的重复使用。并且在进行水下打捞时,可以通过起吊装置连接吊环1,以实现较深的水下打捞。在进行水下打捞时,电源3通过远程遥控控制,进而实现电源3对高压气体罐4进行间歇性的控制,实现高压气体罐4进行间断式的进行高压出气。具体的,打捞触角5采用空心高压耐磨胶管制成,进而实现打捞触角5的内部中空,以及保证高压气体不会对打捞触角5产生损伤。吊环1和第一连接绳2之间的连接通过在吊环1的外壁上设置一体成型的半圆环18实现,将第一连接绳2的上端稳固的捆绑在半圆环18内,进而避免第一连接绳2在于吊环1连接时沿吊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触角打捞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吊环(1)、第一连接绳(2)、电源(3)、高压气体罐(4)和打捞触角(5),所述第一连接绳(2)的一端与所述吊环(1)相连,第一连接绳(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3)相连,所述电源(3)与所述高压气体罐(4)相连,且所述电源(3)控制高压气体罐(4)出气端开关的开合,所述打捞触角(5)的内部中空,打捞触角(5)的一端与所述高压气体罐(4)的出气端相连通,另一端连接有倒钩(6);/n所述打捞触角(5)设置为两个以上并且均与所述高压气体罐(4)的出气端相连通,所述倒钩(6)与所述打捞触角(5)相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触角打捞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吊环(1)、第一连接绳(2)、电源(3)、高压气体罐(4)和打捞触角(5),所述第一连接绳(2)的一端与所述吊环(1)相连,第一连接绳(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3)相连,所述电源(3)与所述高压气体罐(4)相连,且所述电源(3)控制高压气体罐(4)出气端开关的开合,所述打捞触角(5)的内部中空,打捞触角(5)的一端与所述高压气体罐(4)的出气端相连通,另一端连接有倒钩(6);
所述打捞触角(5)设置为两个以上并且均与所述高压气体罐(4)的出气端相连通,所述倒钩(6)与所述打捞触角(5)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触角打捞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绳(7),所述第二连接绳(7)设置于所述打捞触角(5)内,且所述第二连接绳(7)与所述打捞触角(5)的内壁之间留设有通气缝隙(8),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高压气体罐(4)的出气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倒钩(6)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触角打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触角(5)为空心高压耐磨胶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触角打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钩(6)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9)、锥形部(10)和倒刺部(11),所述连接部(9)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绳(7)相连,另一端与所述锥形部(10)的圆面侧的中部相连,所述倒刺部(11)设置为两个以上,并且分别在锥形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元强范长春龙素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永强机械施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