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泵吸软管和捕捞网的浮球式水下防干涉装置,包括:捕捞网;受力绳,受力绳设在捕捞网的顶部网面上,受力绳上设有沿受力绳延伸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一绳套;泵吸软管,泵吸软管的进料管口与捕捞网的出料网口连通;浮力装置,浮力装置包括防护层和浮体,防护层包裹在泵吸软管上,第二绳套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与对应的第一绳套可拆卸相连,浮体包括浮球绳和串在浮球绳上的浮球,第四绳套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与对应的第三绳套可拆卸连接,所有浮球因浸没在水中而产生的浮力之和与泵吸软管的重力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泵吸软管和捕捞网的连接,避免影响捕捞网在水中的形态和水动力性能。
Floating ball type underwater anti-interference device connecting pump suction hose and fishing 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泵吸软管和捕捞网的浮球式水下防干涉装置
本技术涉及连续泵吸捕捞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泵吸软管和捕捞网的浮球式水下防干涉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南极磷虾因其丰富的资源量而越来越被关注,很多国家已经开始进行南极磷虾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南极磷虾主要的捕捞方式为传统网板拖网捕捞,其捕捞效率很低,磷虾整体质量也比较差,网板拖网捕捞方式决定了磷虾质量难以提高。然而,以挪威为代表的北欧国家已经研发出连续泵吸捕捞技术,且得到很好的应用,磷虾品质大大被提高。连续泵吸捕捞技术是一种使用软管连接网囊末端,利用泵吸方式直接将磷虾从网中泵吸上船的先进高效捕捞方式,泵吸过程中不需要起网,网、软管以及拖网钢索一直在海水中。相对于传统网板拖网,水下多了一截很长的软管,那么,软管在水中是什么状态,应该怎么连接和固定,是否会影响网在水中的形状和动力性能等等问题成为了连续泵吸捕捞方式的重难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泵吸软管和捕捞网的浮球式水下防干涉装置,能够实现泵吸软管和捕捞网的连接,避免影响捕捞网在水中的形态和水动力性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泵吸软管和捕捞网的浮球式水下防干涉装置,包括:捕捞网,捕捞网具有捕获水产的进料网口和输出水产的出料网口;受力绳,受力绳设在捕捞网的顶部网面上、并且从捕捞网的进料网口处延伸至捕捞网的出料网口处,受力绳上设有沿受力绳延伸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一绳套;泵吸软管,泵吸软管的进料管口与捕捞网的出料网口连通;浮力装置,浮力装置包括防护层和浮体,防护层包裹在泵吸软管上,防护层上设有沿泵吸软管延伸方向分布的第二绳套和第三绳套,所有第二绳套与所有第一绳套一一对应,第二绳套通过第一连接组件与对应的第一绳套可拆卸相连,浮体包括浮球绳和串在浮球绳上的浮球,浮球绳上设有沿浮球绳延伸方向分布的第四绳套,所有第四绳套与所有第三绳套一一对应,第四绳套通过第二连接组件与对应的第三绳套可拆卸连接,所有浮球因浸没在水中而产生的浮力之和与泵吸软管的重力相适配。优选地,所述浮球绳的数量为多根,所有浮球绳沿泵吸软管延伸方向依次分布。优选地,每根所述浮球绳上设有三个所述第四绳套,其中两个第四绳套分别设在浮球绳的两端,剩余的一个第四绳套设在浮球绳的中间处。优选地,所述浮球绳上设有固定浮球的锁定件。优选地,所述防护层呈网状。优选地,所述防护层由耐磨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卸扣和第一安全钩,第一安全钩由第一小环扣和第一大环扣构成,第一小环扣、第一卸扣以及第一绳套依次相扣连接,第一大环扣与第二绳套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卸扣和第二安全钩,第二安全钩由第二小环扣和第二大环扣构成,第二小环扣、第二卸扣以及第四绳套依次相扣连接,第二大环扣与第三绳套可拆卸连接。如上所述,本技术的连接泵吸软管和捕捞网的浮球式水下防干涉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技术中,浮力装置的防护层包裹在泵吸软管上,能够避免泵吸软管在捕捞作业过程中损坏。在下放捕捞网时,工作人员通过连接组件将所有第二绳套间接连接至对应的第一绳套上,以使泵吸软管和捕捞网连接在一起,与此同时,通过第二连接组件将所有第四绳套间接连接至对应的第三绳套上,以使浮体和泵吸软管连接在一起。串在浮球绳上的浮球的数量可以根据不同的泵吸软管进行调整,这样能够容易调整所有浮球因浸没在水中而产生的浮力之和。由于所有浮球因浸没在水中而产生的浮力之和与泵吸软管的重力相适配,这样泵吸软管在水中可以处于悬浮状态,随着捕捞网一起进行变换位姿,不会影响捕捞网在水中的形态和水动力性能。也就是说,本技术的浮球式水下防干涉装置实现了泵吸软管在水下与捕捞网的连接,平衡了泵吸软管在水中的重力,消除泵吸软管在水中对捕捞网的影响。因此,本技术的连接泵吸软管和捕捞网的浮球式水下防干涉装置能够实现泵吸软管和捕捞网的连接,使泵吸软管随捕捞网变换位姿,避免影响捕捞网在水中的形态和水动力性能。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连接泵吸软管和捕捞网的浮球式水下防干涉装置的示意图;图2显示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元件标号说明1捕捞网2受力绳21第一绳套3泵吸软管4浮力装置41防护层411第二绳套412第三绳套42浮体421浮球绳422浮球423第四绳套5第一连接组件51第一卸扣52第一安全钩6第二连接组件61第二卸扣62第二安全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泵吸软管和捕捞网的浮球式水下防干涉装置,包括:捕捞网1如拖网等,捕捞网1具有捕获水产(水产通常为虾蟹,如南极磷虾等)的进料网口和输出水产的出料网口;受力绳2,受力绳2设在捕捞网1的顶部网面上、并且从捕捞网1的进料网口处延伸至捕捞网1的出料网口处,受力绳2上设有沿受力绳延伸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一绳套21;泵吸软管3(泵吸软管3用于将捕捞网1内的水产输送至捕捞船上),泵吸软管3的进料管口与捕捞网1的出料网口连通;浮力装置4,浮力装置4包括防护层41和浮体42,防护层41包裹在泵吸软管3上,防护层41上设有沿泵吸软管延伸方向分布的第二绳套411和第三绳套412,所有第二绳套411与所有第一绳套21一一对应,第二绳套411通过第一连接组件5与对应的第一绳套21可拆卸相连,浮体42包括浮球绳421和串在浮球绳421上的浮球422,浮球绳421上设有沿浮球绳延伸方向分布的第四绳套423,所有第四绳套423与所有第三绳套412一一对应,第四绳套423通过第二连接组件6与对应的第三绳套412可拆卸连接,所有浮球422因浸没在水中而产生的浮力之和与泵吸软管3的重力相适配。在本技术中,浮力装置4的防护层41包裹在泵吸软管3上,能够避免泵吸软管3在捕捞作业过程中损坏。在下放捕捞网1时,工作人员通过连接组件5将所有第二绳套411间接连接至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泵吸软管和捕捞网的浮球式水下防干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捕捞网(1),捕捞网(1)具有捕获水产的进料网口和输出水产的出料网口;/n受力绳(2),受力绳(2)设在捕捞网(1)的顶部网面上、并且从捕捞网(1)的进料网口处延伸至捕捞网(1)的出料网口处,受力绳(2)上设有沿受力绳延伸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一绳套(21);/n泵吸软管(3),泵吸软管(3)的进料管口与捕捞网(1)的出料网口连通;/n浮力装置(4),浮力装置(4)包括防护层(41)和浮体(42),防护层(41)包裹在泵吸软管(3)上,防护层(41)上设有沿泵吸软管延伸方向分布的第二绳套(411)和第三绳套(412),所有第二绳套(411)与所有第一绳套(21)一一对应,第二绳套(411)通过第一连接组件(5)与对应的第一绳套(21)可拆卸相连,浮体(42)包括浮球绳(421)和串在浮球绳(421)上的浮球(422),浮球绳(421)上设有沿浮球绳延伸方向分布的第四绳套(423),所有第四绳套(423)与所有第三绳套(412)一一对应,第四绳套(423)通过第二连接组件(6)与对应的第三绳套(412)可拆卸连接,所有浮球(422)因浸没在水中而产生的浮力之和与泵吸软管(3)的重力相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泵吸软管和捕捞网的浮球式水下防干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捕捞网(1),捕捞网(1)具有捕获水产的进料网口和输出水产的出料网口;
受力绳(2),受力绳(2)设在捕捞网(1)的顶部网面上、并且从捕捞网(1)的进料网口处延伸至捕捞网(1)的出料网口处,受力绳(2)上设有沿受力绳延伸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一绳套(21);
泵吸软管(3),泵吸软管(3)的进料管口与捕捞网(1)的出料网口连通;
浮力装置(4),浮力装置(4)包括防护层(41)和浮体(42),防护层(41)包裹在泵吸软管(3)上,防护层(41)上设有沿泵吸软管延伸方向分布的第二绳套(411)和第三绳套(412),所有第二绳套(411)与所有第一绳套(21)一一对应,第二绳套(411)通过第一连接组件(5)与对应的第一绳套(21)可拆卸相连,浮体(42)包括浮球绳(421)和串在浮球绳(421)上的浮球(422),浮球绳(421)上设有沿浮球绳延伸方向分布的第四绳套(423),所有第四绳套(423)与所有第三绳套(412)一一对应,第四绳套(423)通过第二连接组件(6)与对应的第三绳套(412)可拆卸连接,所有浮球(422)因浸没在水中而产生的浮力之和与泵吸软管(3)的重力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球式水下防干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绳(421)的数量为多根,所有浮球绳(421)沿泵吸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炼,王朋,刘甜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深蓝远洋渔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