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锁具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反锁旋钮组件及锁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反锁旋钮组件,包括锁壳以及旋钮结构,在旋钮机构的连接轴上设置弹性件,且弹性件在锁壳的第一壳板的内侧壁的挤压作用下收缩并积蓄弹性回复力,并通过弹性回复力抵接于锁壳的第一壳板的内侧壁,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使旋钮结构的旋钮与锁壳之间产生预紧力,可以有效地避免旋钮与门锁外壳之间会出现间隙,导致旋钮旋转松垮,并出现晃动的现象;同时设置弹性件,旋钮与门锁外壳稳定的预紧力使旋钮旋转的时候带有稳定阻尼感,使用时手感较好,有效地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锁具,由于包括上述的反锁旋钮组件,因此也具备有上述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锁旋钮组件及锁具
本技术涉及锁具
,特别地涉及一种反锁旋钮组件及锁具。
技术介绍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智能产业的发展,智能门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智能门锁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可以方便用户进出门的需求。但是人们对于门锁要求不仅仅是方便,安全是人们不能忽视的要素。纯机械的反锁旋钮不仅仅隔绝了门外的开锁途径,也隔绝了任何电子方式的开锁途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但是现有的反锁按钮,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旋钮与门锁外壳之间会出现间隙,导致旋钮旋转松垮,并出现晃动的现象,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反锁旋钮组件,可有效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反锁旋钮组件,包括锁壳以及旋钮结构,所述锁壳包括第一壳板、第二壳板以及所述第一壳板与所述第二壳板形成的容纳腔;所述旋钮结构具备有旋钮、凸设于所述旋钮上的连接轴以及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的弹性件;其中,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第一壳板并抵接于所述第二壳板的内侧壁,所述弹性件在所述第一壳板的内侧壁的挤压作用下收缩并积蓄弹性回复力,并通过所述弹性回复力抵接于所述第一壳板的内侧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结构还包括用于止挡所述弹性件的止挡件,所述止挡件连接于连接轴外侧壁,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止挡件,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壳板的内侧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止挡件为环状卡簧,所述环状卡簧套设于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壁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轴上开设有与所述环状卡簧相配合的环状卡槽,所述环状卡簧的内缘卡接于所述环状卡槽,所述环状卡簧的外缘沿着所述连接轴径向方向凸出于所述连接轴。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旋钮结构还包括环状垫片,所述环状垫片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所述环状垫片设置于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止挡件之间以使所述弹性件的端部抵接于所述环状垫片。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轴靠近所述旋钮处具备有定位轴肩,所述第一壳板外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定位轴肩相配合的沉孔。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反锁旋钮组件还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锁体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贯穿所述第二壳板并与所述连接轴连接。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所述连接轴具备有用于夹持所述传动轴的夹持槽。夹持槽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反锁旋钮组件还包括连接螺钉,所述连接轴与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连接螺钉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锁具,所述锁具包括上述的反锁旋钮组件。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反锁旋钮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反锁旋钮组件,包括锁壳以及旋钮结构,在旋钮机构的连接轴上设置弹性件,且所述弹性件在所述锁壳的第一壳板的内侧壁的挤压作用下收缩并积蓄弹性回复力,并通过所述弹性回复力抵接于锁壳的所述第一壳板的内侧壁,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使旋钮结构的旋钮与锁壳之间产生预紧力,可以有效地避免旋钮与门锁外壳之间会出现间隙,导致旋钮旋转松垮,并出现晃动的现象;同时设置弹性件,旋钮与门锁外壳稳定的预紧力使旋钮旋转的时候带有稳定阻尼感,使用时手感较好,有效地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本技术提供的锁具,由于包括上述的反锁旋钮组件,因此也具备有上述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反锁旋钮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反锁旋钮组件的整体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II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反锁旋钮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反锁旋钮组件的锁壳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反锁旋钮组件的旋钮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反锁旋钮组件的旋钮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附图标记:10-反锁旋钮组件;11-锁壳;111-第一壳板;1111-沉孔;113-第二壳板;115-容纳腔;13-旋钮结构;131-旋钮;133-连接轴;1331-环状卡槽;1333-定位轴肩;1335-第一弧面轴;1335a-第一外弧面;1335b-第一夹持内平面;1336-第一连接孔;1337-第二弧面轴;1337a-第二外弧面;1337b-第二夹持内平面;1338-第二连接孔;1339-夹持槽;135-弹性件;137-止挡件;138-环状垫片;15-传动轴;151-第三连接孔;17-锁体;19-连接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1,本技术的反锁旋钮组件10,包括锁壳11以及旋钮结构13,所述锁壳11包括第一壳板111、第二壳板113以及所述第一壳板111与所述第二壳板113形成的容纳腔115;所述旋钮结构13具备有旋钮131、凸设于所述旋钮131上的连接轴133以及套设于所述连接轴133上的弹性件135;其中,所述连接轴133贯穿所述第一壳板111并抵接于所述第二壳板113的内侧壁,所述弹性件135在所述第一壳板111的内侧壁的挤压作用下收缩并积蓄弹性回复力,并通过所述弹性回复力抵接于所述第一壳板111的内侧壁。本技术提供的反锁旋钮组件10,包括锁壳11以及旋钮结构13,在旋钮131机构的连接轴133上设置弹性件135,且所述弹性件135在所述锁壳11的第一壳板111的内侧壁的挤压作用下收缩并积蓄弹性回复力,并通过所述弹性回复力抵接于锁壳11的所述第一壳板111的内侧壁,在弹性件135的作用下使旋钮结构13的旋钮131与锁壳11之间产生预紧力,可以有效地避免旋钮131与门锁外壳之间会出现间隙,导致旋钮131旋转松垮,并出现晃动的现象;同时设置弹性件135,旋钮131与门锁外壳稳定的预紧力使旋钮131旋转的时候带有稳定阻尼感,使用时手感较好,有效地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135包括弹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将弹性件135设置为包括弹簧,在使用过程中,将弹簧套设于所述连接轴133,弹簧在第一壳板111的内侧壁的挤压下,处于收缩状态,在弹簧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使得旋钮131与锁壳11之间产生预紧力,可以有效地避免旋钮131与门锁外壳之间会出现间隙,导致旋钮131旋转松垮,并出现晃动的现象;同时旋钮131与门锁外壳稳定的预紧力使旋钮131旋转的时候带有稳定阻尼感,使用时手感较好,有效地优化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将弹性件135设置为包括弹簧,弹簧在现有技术中,比较常用,价格比较便宜,可有效地降低反锁旋钮组件10的生产成本;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若弹簧出现损坏的情况,也较为容易找到相同或类似的替换件,可便于用户及时且高效地进行更换与维修。可以理解的,这里并不对弹性件135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用户可根据需求,将弹性件135设置为其他结构,例如弹片等。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钮结构13还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锁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锁旋钮组件包括:/n锁壳,所述锁壳包括第一壳板、第二壳板以及所述第一壳板与所述第二壳板形成的容纳腔;以及/n旋钮结构,所述旋钮结构具备有旋钮、凸设于所述旋钮上的连接轴以及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的弹性件;/n其中,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第一壳板并抵接于所述第二壳板的内侧壁,所述弹性件在所述第一壳板的内侧壁的挤压作用下收缩并积蓄弹性回复力,并通过所述弹性回复力抵接于所述第一壳板的内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锁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锁旋钮组件包括:
锁壳,所述锁壳包括第一壳板、第二壳板以及所述第一壳板与所述第二壳板形成的容纳腔;以及
旋钮结构,所述旋钮结构具备有旋钮、凸设于所述旋钮上的连接轴以及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的弹性件;
其中,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第一壳板并抵接于所述第二壳板的内侧壁,所述弹性件在所述第一壳板的内侧壁的挤压作用下收缩并积蓄弹性回复力,并通过所述弹性回复力抵接于所述第一壳板的内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锁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锁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结构还包括用于止挡所述弹性件的止挡件,所述止挡件连接于连接轴外侧壁,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止挡件,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壳板的内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锁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为环状卡簧,所述环状卡簧套设于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锁旋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上开设有与所述环状卡簧相配合的环状卡槽,所述环状卡簧的内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斌,孟修文,陈飞龙,周瑞龙,赵毓斌,李新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联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