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把手、门锁及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4034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52
本公开涉及一种门把手、门锁及门,其中门把手包括:把手本体;可拆卸盖合在所述把手本体的外侧的把手盖,所述把手盖的内侧形成有卡钩;滑动连接在所述把手本体上并具有能够与所述卡钩相卡合的卡槽的滑动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滑动件滑动驱动件,以在所述卡钩和所述卡槽卡合时将所述把手盖锁止在所述把手本体上,在所述卡钩和所述卡槽脱离时将所述把手盖从所述把手本体上解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把手本体和把手盖之间通过卡钩和卡槽以相互卡合的方式实现连接,使得把手盖的拆卸和安装较为容易,另外,设置有驱动件以驱动卡钩和卡槽的卡合和脱离,用户操作起来更加的方便快捷。

Door handle, door lock and 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把手、门锁及门
本公开涉及门锁
,尤其涉及一种门把手、门锁及门。
技术介绍
具有推拉门把手的门锁,尤其智能门锁,具有使用方便、一步开门等优点,在市场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相关技术中的门锁把手通常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少数带有把手盖的门锁也大多采用螺栓等紧固件固定连接,拆装不够便捷。此外,由于智能门锁的把手中设置有例如指纹、声纹等电子元件,当需要维修或更换时,上述结构的门把手在拆装时费事费力,如果暴力拆解还有可能损坏门把手内的其他电子元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门把手、门锁及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门把手,包括把手本体;把手盖,可拆卸盖合在所述把手本体的外侧,所述把手盖的内侧形成有卡钩;滑动件,滑动连接在所述把手本体上,并具有能够与所述卡钩相卡合的卡槽;以及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滑动件滑动,以在所述卡钩和所述卡槽卡合时将所述把手盖锁止在所述把手本体上,在所述卡钩和所述卡槽脱离时将所述把手盖从所述把手本体上解锁。可选地,所述驱动件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把手盖的内侧的旋钮,所述旋钮的外周面设置有凸起;所述滑动件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驱动面,当所述旋钮转动时,所述凸起顶推所述驱动面,以驱动所述滑动件滑动。可选地,所述滑动件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旋钮的第一通孔,所述驱动面形成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面上。可选地,所述把手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孔,以从所述把手本体的内侧驱动所述旋钮。可选地,所述旋钮的端面形成有条状的凹槽。可选地,所述旋钮用于驱动所述卡槽脱离于所述卡钩,所述驱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动件和所述把手本体之间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具有使得所述卡钩卡合在所述卡槽中的弹性力。可选地,所述把手盖的内侧可转动地连接有安装柱,所述旋钮固定在所述安装柱上;所述安装柱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把手盖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柱或所述旋钮上。可选地,所述把手本体的外侧开设有容置槽,所述滑动件构造为板状并容纳于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抵顶在所述滑动件和所述容置槽的内壁之间。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压缩弹簧,所述滑动件上形成有第一凸出柱,所述容置槽的内壁形成有第二凸出柱,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凸出柱和所述第二凸出柱的外侧。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压缩弹簧,所述滑动件上形成有第一凸出柱,所述容置槽的内壁形成有第二凸出柱,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凸出柱和所述第二凸出柱的外侧。可选地,所述门把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动件和所述把手盖之间把手中壳,所述把手中壳固定在所述把手本体上,并开设有供所述卡钩穿过的开口。可选地,所述把手本体上设置有指纹模组,所述把手盖上开设有所述指纹模组位置相对应的第三通孔。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门锁,包括上述的门把手。可选地,所述门锁为智能门锁。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门,所述门包括上述的门锁。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把手本体和把手盖之间通过卡钩和卡槽以相互卡合的方式实现连接,使得把手盖的拆卸和安装较为容易,另外,设置有驱动件以驱动卡钩和卡槽的卡合和脱离,用户操作起来更加的方便快捷。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门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把手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把手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旋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旋钮与驱动面配合示意图;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旋钮与驱动面配合示意图;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把手中壳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把手本体11容置槽2把手盖21卡钩22第三通孔23安装柱3滑动件31卡槽32驱动面321第一驱动面322第二驱动面33第一通孔34第二通孔35第一凸出柱36第二凸出柱4旋钮41凸起411第一凸起412第二凸起42凹槽5扭簧6第一弹性件7把手中壳71开口8指纹模组9面板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公开中,在未做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根据使用习惯而定义的。例如,把手本体的外侧指把手本体的背离门,即面向把手盖2的方向,而内侧指把手本体的面向门,即背离把手盖2的的方向;而第一凸出柱35和第二凸出柱36等部件的外侧指的是零部件本身轮廓的外侧。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门把手,包括把手本体1、把手盖2、滑动件3以及驱动件。其中,把手盖2可拆卸盖合在把手本体1的外侧,把手盖2的内侧形成有卡钩21;滑动件3滑动连接在把手本体1上,并具有能够与卡钩21相卡合的卡槽31;驱动件用于驱动滑动件3滑动,以在卡钩21和卡槽31卡合时将把手盖2锁止在把手本体1上,在卡钩21和卡槽31脱离时将把手盖2从把手本体1上解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把手本体1和把手盖2之间通过卡钩21和卡槽31以相互卡合的方式实现连接,使得把手盖2的拆卸和安装较为容易,另外,设置有驱动件以驱动卡钩21和卡槽31的卡合和脱离,用户操作起来更加的方便快捷。需要说明的是,滑动件3的滑动方向大体平行于把手盖2和把手本体1,这样,在把手盖2从把手本体1上解锁后,用户只需将把手盖1向外提出即可完成拆卸。本公开并不限制上述驱动件的具体实现方式,任何能够实现驱动滑动件3滑动以使卡钩21和卡槽31卡合或脱离的结构或者方法均可应用于本公开中,下面结合附图示例性地介绍其中可选的实施方式。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至图4所示,驱动件可以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把手盖2的内侧的旋钮4,旋钮4的外周面设置有凸起41,滑动件3上设置有能够与凸起41相配合的驱动面32,当旋钮4转动时,凸起41推动驱动面32,以驱动滑动件3滑动,滑动件3上的卡槽31与把手盖2上的卡钩21脱离,最终实现把手本体1和把手盖2脱离。这里,旋钮4的外周面形成凸起41即使得该旋钮4形成为凸轮件,通过凸轮件在转动时轮廓线的不均匀跳动能够使得旋钮4选择性地推动滑动件3。凸起41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n把手本体(1);/n把手盖(2),可拆卸盖合在所述把手本体(1)的外侧,所述把手盖(2)的内侧形成有卡钩(21);/n滑动件(3),滑动连接在所述把手本体(1)上,并具有能够与所述卡钩(21)相卡合的卡槽(31);以及/n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滑动件(3)滑动,以在所述卡钩(21)和所述卡槽(31)卡合时将所述把手盖(2)锁止在所述把手本体(1)上,在所述卡钩(21)和所述卡槽(31)脱离时将所述把手盖(2)从所述把手本体(1)上解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把手本体(1);
把手盖(2),可拆卸盖合在所述把手本体(1)的外侧,所述把手盖(2)的内侧形成有卡钩(21);
滑动件(3),滑动连接在所述把手本体(1)上,并具有能够与所述卡钩(21)相卡合的卡槽(31);以及
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滑动件(3)滑动,以在所述卡钩(21)和所述卡槽(31)卡合时将所述把手盖(2)锁止在所述把手本体(1)上,在所述卡钩(21)和所述卡槽(31)脱离时将所述把手盖(2)从所述把手本体(1)上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把手盖(2)的内侧的旋钮(4),所述旋钮(4)的外周面设置有凸起(41);所述滑动件(3)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凸起(41)相配合的驱动面(32),当所述旋钮(4)转动时,所述凸起(41)顶推所述驱动面(32),以驱动所述滑动件(3)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3)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旋钮(4)的第一通孔(33),所述驱动面(32)形成于所述第一通孔(33)的内壁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体(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33)位置对应的第二通孔(34),以从所述把手本体(1)的内侧驱动所述旋钮(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4)的端面形成有条状的凹槽(42)。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门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4)用于驱动所述卡槽(31)脱离于所述卡钩(21),所述驱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滑动件(3)和所述把手本体(1)之间的第一弹性件(6),所述第一弹性件(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树温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云丁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