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明建专利>正文

一种抛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3915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40
一种抛秧装包括高压风机,高压风机与驱动装置连接,高压风机上开设风嘴,风嘴配套设置有用于秧苗抛出方向调节的导向结构以及用于风向调节的导流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板,导向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75°,所述导流结构包括紧邻所述扩风口设置的多块导流板,导流板底部与所述导向板上表面固定连接且与导向板垂直设置,多块导流板间构成多个导流口,多个导流口将风向导流成扇形风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独特,其利用高压风力抛秧,抛秧后秧苗密植度均匀、入泥深度适宜,抛秧过程中没有机械外力作用,秧苗损伤少,从而抛出的秧苗缓苗期短、返青快,成活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秧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设计
,具体为一种抛秧装置。
技术介绍
在水稻全程机械化的耕整、栽植和收获的三个主要作业环节中,制约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仍然是栽植机械化,栽植机械化包括机械插秧和机械抛秧,其中机械插秧具有的优点为:(1)秧苗分布均匀,插秧质量好;(2)通风透气好,抗倒伏和病虫害;(3)极大地缓解了农忙季节农村人力不足的问题;(4)劳动强度低,栽插效率高,是人工插秧的8倍以上;(5)有利于水稻规模化种植;然而机械插秧历经数十年仍然不为大部分农业人员所接受的根本原因在于设备价格昂贵,而农户购买力降低,且现有插秧机对秧苗要求较高,不宜培育大苗壮苗,且插苗后存在漏苗缺蔸、秧苗返青慢、漏秧、机械损伤、营养生长期延长等问题,且操作复杂,因而难以推广。机械抛秧指采用钵体育苗盘培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水稻秧苗,通过抛秧使秧苗根部向下自由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水稻栽培法,其具有的优点为:(1)抛秧采用的秧苗是在专用的塑料软盘中培育,播种密度较高、秧苗弹性销;(2)抛秧后回青快,无明显的返黄现象,而且分蘖早、节位低、数量多;(3)抛秧后植株松散,茎秆从部向上呈放射状,群体空间结构比较合理,通风透光良好;(4)抛秧后的植株具有较强的抗倒能力,抛秧稻根系横向分布均匀,单株根量大,活力强,根系散布的表土范围广,因而在土壤沉实硬板状态下,仍可获得相同或强于手插的抗倒力;(5)水稻抛秧能获得增产,主要靠多穗取胜。抛秧机中抛秧部分设计不当直接影响抛秧效率,容易造成秧苗抛洒过程中秧苗与秧苗的间距参差不齐、影响抛秧质量,如申请号为2016110036761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弹射式抛秧机,该抛秧机包括安装在在箱体内外的送秧部分、顶秧部分、抛秧部分和动力分配部分,送秧部分安装在箱体的前上方位置,顶秧部分位于送秧部分的后方位,抛秧部分位于送秧部分的前下方位,动力分配部分联接水田作业机械、送秧部分、顶秧部分和抛秧部分,整体构成弹射式抛秧机,该抛秧机对秧苗要求不高,抛秧速度快,然而弹射过程中容易对秧苗造成损伤,影响后续秧苗回情,且抛秧过程中容易导致秧苗与秧苗之间的间距参差不齐,影响秧苗的抛洒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于提供一种抛秧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抛秧装置,包括高压风机,高压风机与驱动装置连接,高压风机上开设风嘴,风嘴配套设置有用于秧苗抛出方向调节的导向结构以及用于风向调节的导流结构。本技术中,所述风嘴上设置扩风口,从扩风口吹出的风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0~80°。本技术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板,导向板一端与所述扩风口开口处的外侧固定连接,导向板另一端以与扩风口相反的方向斜向上延伸,导向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75°。本技术中,所述导向板沿长度方向设置成中部高两端低的拱凸状,利于秧苗滑出。本技术中,所述导向板的长度为50~60cm。本技术中,所述导流结构包括紧邻所述扩风口设置的多块导流板,导流板底部与所述导向板上表面固定连接且与导向板垂直设置,多块导流板间构成多个导流口,多个导流口将风向导流成扇形风区。本技术中,所述导流结构还包括挡风板,挡风板底部与所述扩风口开口处的内侧固定连接,挡风板用于使扩风口出来的风集中吹向导流板。本技术中,所述挡风板与所述导流板的倾斜角度相同。本技术中,所述挡风板的顶部高度高于导流板的顶部高度。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抛秧装置,其利用高压风力抛秧,并通过导流结构和导向结构的合理设置,使抛秧后的秧苗密植度均匀、钵苗入泥深度比人工要深、稳,抛秧后入土深度适宜,且由于抛秧过程中没有机械外力作用,从而减少了秧苗的机械损坏,从而抛出的秧苗缓苗期短、返青快,成活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导向结构和导流结构的连接示意图。其中:1、高压风机;2、驱动装置;3、风嘴;4、扩风口;5、导向板;6、挡风板;7、导流板;8、导流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的一种抛秧装置的较佳实施例,该抛秧装置包括高压风机1,高压风机1与驱动装置2连接,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为柴油机,高压风机1上开设风嘴3,风嘴3较窄,如图2所示,风嘴3上设置扩风口4,扩风口4用于扩大风嘴宽度,从扩风口4吹出的风与水平面的夹角为80°左右,风嘴3配套设置有用于秧苗抛出方向调节的导向结构以及用于风向调节的导流结构。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板5,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导向板5一端与扩风口4开口处的外侧固定连接,导向板5另一端以与扩风口4相反的方向斜向上延伸,导向板5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0°左右,秧苗从导向板5上部掉落,掉落的过程中被高压风机1中的风朝外侧吹出,导向板5用于限定秧苗的最低吹出点,本实施例中导向板5沿长度方向设置成中部高两端低的拱凸状,当秧苗由于自身重力没有在掉落于导向板5之前被风吹出而落在导向板5上,此时中部高两端低的拱凸状的导向板5设置利于秧苗滑出,防止秧苗堆积。导向板5的长度为50cm,导流结构包括紧邻扩风口4设置的且沿导向板5长度方向并列排列的多块导流板7,导流板7底部与导向板5上表面固定连接且与导向板5垂直设置,多块导流板7间构成多个导流口9,多个导流口9将风向导流成扇形风区,而为了进一步将风力聚集,防止风力发散,导流结构还包括挡风板6,挡风板6底部与扩风口4开口处内侧固定连接,挡风板6与导流板7的倾斜角度相同且挡风板6的顶部高度高于导流板7的顶部高度,挡风板6用于使扩风口4出来的风集中吹向导流板7并从各个导流口8中以各自不同的方向吹出,形成扇形风区,从而从导向板5顶部掉落的秧苗被扇形风区的风吹出,并各自以抛物线的轨迹抛散在稻田中,本实施例中,可通过调节导流口8的大小和倾斜角度而合理调节密植度,通过调节高压风机1风嘴3距离地面的高度、驱动装置1的功率以及秧苗掉落的高度从而调节秧苗抛物线的运动轨迹,进而使秧苗抛洒径程控制在6~8m,秧苗抛洒后的分散宽度控制在5~7m,合理密植的而同时使秧苗入土深度适宜,抛秧后返青快。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抛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风机,高压风机与驱动装置连接,高压风机上开设风嘴,风嘴配套设置有用于秧苗抛出方向调节的导向结构以及用于风向调节的导流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风机,高压风机与驱动装置连接,高压风机上开设风嘴,风嘴配套设置有用于秧苗抛出方向调节的导向结构以及用于风向调节的导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嘴上设置扩风口,从扩风口吹出的风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0~8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板,导向板一端与所述扩风口开口处的外侧固定连接,导向板另一端以与扩风口相反的方向斜向上延伸,导向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7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抛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沿长度方向设置成中部高两端低的拱凸状,利于秧苗滑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明建郑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郑明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