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横臂后悬架减振器总成和双横臂后悬架总成及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3840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横臂后悬架减振器总成和双横臂后悬架总成及安装方法,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后悬架上开设有安装孔,减振器总成包括减振器本体、上支架、底座、减振弹簧和弹性安装机构,弹性安装机构设于上支架上,弹性安装机构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处于第一状态时,弹性安装机构被压缩,其直径不大于安装孔的直径;当处于第二状态时,弹性安装机构的直径大于安装孔的直径。双横臂后悬架总成包括后悬架、下摆臂和减振器总成,储油桶的一端与下摆臂连接,弹性安装机构穿设于安装孔内,并卡持于后悬架上。双横臂后悬架总成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弹性安装机构插入安装孔内;将下摆臂与后悬架连接;将储油桶的一端与下摆臂连接。

Double wishbone rear suspension damper assembly and double wishbone rear suspension assembly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横臂后悬架减振器总成和双横臂后悬架总成及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双横臂后悬架减振器总成和双横臂后悬架总成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悬架是车身与车轮之间的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它的作用是把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纵向反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反力造成的力矩都传递到车身上,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双横臂结构是后悬架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包括许多部件,其中减振器、弹簧、限位块在是悬架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技术中,双横臂悬架往往采用螺旋弹簧减振器作为弹性元件与阻尼元件,螺旋弹簧减振器的减振器和弹簧往往分开布置,造成装配工艺复杂,无法有效利用减振器作为下限位结构,保证螺旋弹簧结构不脱开。中国专利文献CN207360018U公开了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两侧的轮边总成通过下摆臂总成连接成整体;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的底部通过旋转轴铰接连接于下摆臂总成,旋转轴可绕下摆臂总成做自由旋转;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的顶部通过弹簧上支架连接于上支架总成上,两侧的支架总成通过上摆臂总成连接成整体。该减振器总成的安装方法为:首先将两侧的轮边总成通过下摆臂总成连接成整体,将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的底部通过旋转轴铰接连接于下摆臂总成上,螺旋弹簧减振器总成的顶部通过弹簧上支架连接于上支架总成上,支架总成通过上摆臂总成连接成整体。但是该专利的减振器总成在安装时,底部先与下摆臂总成连接,顶部再与上支架总成连接,这样需要的安装空间较大,且减振器底部安装后,由于底部是铰接的,减振器仍属于活动状态,而减振器质量较大,导致工作人员无法独立完成减振器顶部的固定安装,造成安装效率低,增加装配难度和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横臂后悬架减振器总成和双横臂后悬架总成及安装方法,顶部设置的弹性安装机构能实现减振器本体的顶部与后悬架的预装配,仅需一名工作人员即可完成减振器总成的装配,安装效率高、装配难度低。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横臂后悬架减振器总成,所述后悬架上开设有安装孔,该减振器总成包括:减振器本体,其包括储油桶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伸入所述储油桶内,且所述储油桶可沿所述活塞杆的轴向方向运动;上支架,其固定于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底座,其固定于所述储油桶上,并与所述上支架和底座之间形成一限制空间;减振弹簧,其位于所述限制空间内,并套设于所述减振器本体上,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架和所述底座相连;弹性安装机构,其设于所述上支架上,所述弹性安装机构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弹性安装机构被压缩,且其直径不大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弹性安装机构的直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弹性安装机构包括:套环,其套设于所述活塞杆上,并与所述上支架连接;至少两个弹性件,其沿所述套环的外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弹性件的上表面为朝所述上支架延伸的倾斜面。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弹性件的顶端与所述套环连接,底端朝外延伸形成压缩部,所述压缩部与所述套环之间呈锐角。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支架靠近所述减振弹簧的端面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与所述减振弹簧的顶端相适配,所述减振弹簧的顶端抵持于所述弧形槽内;和/或,所述底座的外表面朝外凸设形成螺旋形的承接台,所述承接台与所述减振弹簧的底端相适配,所述减振弹簧的底端压持于所述承接台上。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减振器总成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组设于所述减振器本体上,并用于限制所述储油桶的运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外套筒,其套设于所述减振器本体上,所述外套筒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架连接;弹性限位件,其位于所述外套筒内,且所述弹性限位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架连接,另一端朝所述储油桶延伸;且所述弹性限位件具有限位状态,当处于限位状态时,所述储油桶与所述弹性限位件相接触,并压缩所述弹性限位件,且所述活塞杆伸入所述储油桶内的一端与所述储油桶的底端不接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双横臂后悬架总成,其包括:后悬架,其上开设有安装孔;下摆臂,其两端与所述后悬架相连,并与所述后悬架之间形成一收容空间;上述所述的减振器总成,所述减振器总成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且所述储油桶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与所述下摆臂连接,所述弹性安装机构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并卡持于所述后悬架上。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后悬架上还开设有两个螺纹孔,两个所述螺纹孔分设于所述安装孔的两侧;所述上支架上设有两个螺杆,两个螺杆分设于所述弹性安装机构的两侧,且两个所述螺杆分别螺接于两个所述螺纹孔内,并均与所述后悬架通过螺母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所述的双横臂后悬架总成的安装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弹性安装机构插入所述安装孔内,以使所述弹性安装机构卡持于所述后悬架上;将所述下摆臂的两端与所述后悬架连接;将所述储油桶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与所述下摆臂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双横臂后悬架减振器总成使用时,将活塞杆靠近弹性安装机构的一端伸入后悬架的安装孔内,安装孔压缩弹性安装机构,弹性安装机构被压缩后,其直径不大于安装孔的直径,因此弹性安装机构能顺利通过安装孔,通过安装孔后,弹性安装机构回弹,此时弹性安装机构的直径大于安装孔的直径,且弹性安装机构卡持在后悬架上,将安装孔密封,从而实现减振器本体的顶部与后悬架的预装配,仅需一名工作人员即可完成减振器总成的装配,安装效率高、装配难度低。(2)本专利技术的双横臂后悬架总成的安装方法是先将减振器总成的顶端通过弹性安装机构与后悬架实现预装配,将减振器总成的重量承载在后悬架上,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重担,固定减振器总成的底端时更轻松,且省力,并且下摆臂与后悬架的安装是在减振器总成的顶端的预装配之后进行的,给予了减振器总成预装配的大的施工空间,且防止了减振器总成与下摆臂的干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双横臂后悬架减振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减振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上支架的仰视图;图5为底座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减振器总成与后悬架的装配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减振器总成与下悬臂的装配示意图。图中:1-后悬架,10-安装孔,11-收容空间,2-减振器本体,20-储油桶,21-活塞杆,3-上支架,30-弧形槽,31-螺杆,32-螺母,4-底座,40-限制空间,41-承接台,5-减振弹簧,6-弹性安装机构,60-套环,61-弹性件,7-限位机构,70-外套筒,71-弹性限位件,8-连接套筒,9-下摆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横臂后悬架减振器总成,所述后悬架(1)上开设有安装孔(10),其特征在于,该减振器总成包括:/n减振器本体(2),其包括储油桶(20)和活塞杆(21),所述活塞杆(21)的一端伸入所述储油桶(20)内,且所述储油桶(20)可沿所述活塞杆(21)的轴向方向运动;/n上支架(3),其固定于所述活塞杆(21)的另一端;/n底座(4),其固定于所述储油桶(20)上,并与所述上支架(3)和底座(4)之间形成一限制空间(40);/n减振弹簧(5),其位于所述限制空间(40)内,并套设于所述减振器本体(2)上,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架(3)和所述底座(4)相连;/n弹性安装机构(6),其设于所述上支架(3)上,所述弹性安装机构(6)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弹性安装机构(6)被压缩,且其直径不大于所述安装孔(10)的直径;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弹性安装机构(6)的直径大于所述安装孔(10)的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横臂后悬架减振器总成,所述后悬架(1)上开设有安装孔(10),其特征在于,该减振器总成包括:
减振器本体(2),其包括储油桶(20)和活塞杆(21),所述活塞杆(21)的一端伸入所述储油桶(20)内,且所述储油桶(20)可沿所述活塞杆(21)的轴向方向运动;
上支架(3),其固定于所述活塞杆(21)的另一端;
底座(4),其固定于所述储油桶(20)上,并与所述上支架(3)和底座(4)之间形成一限制空间(40);
减振弹簧(5),其位于所述限制空间(40)内,并套设于所述减振器本体(2)上,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架(3)和所述底座(4)相连;
弹性安装机构(6),其设于所述上支架(3)上,所述弹性安装机构(6)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弹性安装机构(6)被压缩,且其直径不大于所述安装孔(10)的直径;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弹性安装机构(6)的直径大于所述安装孔(10)的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横臂后悬架减振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安装机构(6)包括:
套环(60),其套设于所述活塞杆(21)上,并与所述上支架(3)连接;
至少两个弹性件(61),其沿所述套环(60)的外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横臂后悬架减振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61)的上表面为朝所述上支架(3)延伸的倾斜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横臂后悬架减振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61)的顶端与所述套环(60)连接,底端朝外延伸形成压缩部,所述压缩部与所述套环(60)之间呈锐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横臂后悬架减振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3)靠近所述减振弹簧(5)的端面上开设有弧形槽(30),所述弧形槽(30)与所述减振弹簧(5)的顶端相适配,所述减振弹簧(5)的顶端抵持于所述弧形槽(30)内;和/或,
所述底座(4)的外表面朝外凸设形成螺旋形的承接台(41),所述承接台(41)与所述减振弹簧(5)的底端相适配,所述减振弹簧(5)的底端压持于所述承接台(41)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俊映赵正江张静雯程锦宝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