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圆管上精密压制多面体的压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743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圆管上精密压制多面体的压接机,主要包括模体、工件托架、压头、前板、主模块、轴和后板,其中主机设计成三板四轴框架结构,后板与中板之间固定有柱塞,模体安装在柱塞的前侧,两只小油缸安装在后板两侧,活塞杆安装在中板上,中板与柱塞通过活塞杆前后移动配合,模体上安装有与多面体等同的压头,该压头通过弹簧机构在模体内精密定位,锥套安装在中板的柱塞外缘,主模块与垫板紧贴安装,并通过拉簧沿垫板上下滑动,锥套与主模块角度一致,主模块与压头位置严格对应,位移传感器安装在中板和前板上,模体下方设置有工件托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实现在圆管零件上压制多面体,精度高,实用性强。

A kind of press for precisely pressing polyhedron on circular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圆管上精密压制多面体的压接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压接机,具体涉及一种在圆管上精密压制多面体的压接机。
技术介绍
在诸多工业设备、装备甚至日用器具上,经常设计有各种对称或非对称多面体形状的精密圆管零件,这种圆管零件对加工要求甚高,普通加工难以达标。本专利技术采用一种称为锥面压接技术,很好解决这一难题。并据此设计一种切实可行的在圆管上精密压制多面体的压接机,其原理适用于φ10-φ300范围内精密多面体圆管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在圆管上精密压制多面体的压接机,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实现对圆管零件进行压制各种对称或非对称多面体形状,精度高,实用性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在圆管上精密压制多面体的压接机,包括模体、工件托架、压头、前板、主模块、垫板、拉簧、锥套、中板、润滑套、柱塞、位移传感器、轴和后板,前板、中板、轴与后板组成三板四轴框架结构,后板与中板之间固定有柱塞,模体安装在柱塞的前侧,两只小油缸安装在后板两侧,活塞杆安装在中板上,中板与柱塞通过活塞杆前后移动配合,模体上安装有与多面体等同的压头,压头通过弹簧机构在模体内精密定位,锥套安装在中板的柱塞外缘,主模块与垫板紧贴安装,并通过拉簧沿垫板上下滑动,锥套与主模块角度一致,主模块与压头位置严格对应,位移传感器安装在中板和前板上,模体下方设置有工件托架,润滑套安装在中板上与柱塞配合。作为优选,所述的柱塞与模体保持严格同心。作为优选,所述的主模块的数量和规格与压头一致,安装位置严格对应。作为优选,所述的主模块的斜度与锥套的斜度一致。作为优选,所述的油缸可采用两只小油缸安装在后板两侧,对大直径、厚壁的圆管可采用单只中心大油缸或二小缸拖动大油缸的结构形式。作为优选,所述的锥套在受力小时用螺钉固定在中板上,受力增加时采用热套工艺安装到中板上,受力更大时,采用平面压接结构。作为优选,所述的压头在圆管上压接深度由安装在中板和前板间的位移传感器进行控制与测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对圆管进行多面体压接,并且已经在多种圆管上实施大规模生产,精度高,使用方便可靠,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压接机主机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在圆管上精密压制多面体的压接机,包括模体1、工件托架2、压头4、前板5、主模块6、垫板7、拉簧8、锥套9、中板10、润滑套11、柱塞12、位移传感器13、轴14和后板15,前板5、中板10、轴14与后板15组成三板四周框架结构,后板15与中板10之间固定有柱塞12,模体1安装在柱塞12的前侧,两只小油缸安装在后板15两侧,活塞杆安装在中板10上,中板10与柱塞12通过活塞杆前后移动配合,模体1上安装有与多面体等同的压头4,压头4通过弹簧机构在模体内精密定位,锥套9安装在中板10的柱塞外缘,主模块6与垫板7紧贴安装,并通过拉簧8沿垫板7上下滑动,锥套与主模块角度一致,主模块6与压头4位置严格对应,位移传感器13安装在中板和前板上,模体1下方设置有工件托架2,润滑套11安装在中板上与柱塞配合。主模块的数量、尺寸等与模体的压头完全对应,其斜度与锥套一致,当油缸推动中板向右移动时,即推动主模块向下滑动,对模体上的压头进行压接,其压接深度由装在中板与前板上的位移传感器进行控制与测量,压接结束,中板退回原位时,主模块也被弹簧拉回原位。待压接的圆管可用人工或机械手送入,压制的圆管可用伺服电机-滚珠丝杆从入口顶出;或者由人工或机械手送入的圆管,将压接后的圆管从另一端顶出,进入下一工序(如校直等)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油缸针对小管径圆管可采用两只小缸安装在后板两侧,对大直径、厚壁的圆管可采用单只中心大油缸或二小缸拖动大油缸的结构形式。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锥套9在受力小时可用螺钉固定在中板上,当受力增加时采用热套工艺安装到中板上,受力更大时,采用平面压接结构,锥套角度可选13-15°,当要求高生产力时,可选更大角度。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选取排气凸轮轴外径φ23.5mm,内径φ17mm,长297mm的钢管为例,钢管由机械手通过托架送入模体,送入位置由定位盘定位。此时安装在后板上的两只小油缸推动中板右行,与主模块接触,并推动主模块沿斜面下滑,与模体上的压头接触,并推动压头对圆管进行均匀压接,压接深度由装在中板、前板间的位移传感器设定,由于六只压头沿模体均布且等长,因此六个压头的压接深度相等。当中板返回时,装在前板上的拉簧将主模块拉回原位,压头也在压簧作用下恢复原位,等待下一次压接,锥套与主模块频繁压接,为减缓磨损,增设自动润滑装置,并按调定的压接频率向主模块与锥套摩擦副自动喷射黄油,中板左边也增设润滑套,供中板移动时润滑,压接结束后,由伺服电机-滚珠丝杆组成的定位、推料系统自动将圆管由入口推出。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圆管上精密压制多面体的压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模体(1)、工件托架(2)、压头(4)、前板(5)、主模块(6)、垫板(7)、拉簧(8)、锥套(9)、中板(10)、润滑套(11)、柱塞(12)、位移传感器(13)、轴(14)和后板(15),前板(5)、中板(10)、轴(14) 与后板(15)组成三板四轴框架结构,后板(15)与中板(10)之间固定有柱塞(12),模体(1)安装在柱塞(12)的前侧,两只小油缸安装在后板(15)两侧,活塞杆安装在中板(10)上,中板(10)与柱塞(12)通过活塞杆前后移动配合,模体(1)上安装有与多面体等同的压头(4),压头(4)通过弹簧机构在模体内精密定位,锥套(9)安装在中板(10)的柱塞外缘,主模块(6)与垫板(7)紧贴安装,并通过拉簧(8)沿垫板(7)上下滑动,锥套与主模块角度一致,主模块(6)与压头(4)位置严格对应,位移传感器(13)安装在中板和前板上,模体(1)下方设置有工件托架(2),润滑套(11)安装在中板上与柱塞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圆管上精密压制多面体的压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模体(1)、工件托架(2)、压头(4)、前板(5)、主模块(6)、垫板(7)、拉簧(8)、锥套(9)、中板(10)、润滑套(11)、柱塞(12)、位移传感器(13)、轴(14)和后板(15),前板(5)、中板(10)、轴(14)与后板(15)组成三板四轴框架结构,后板(15)与中板(10)之间固定有柱塞(12),模体(1)安装在柱塞(12)的前侧,两只小油缸安装在后板(15)两侧,活塞杆安装在中板(10)上,中板(10)与柱塞(12)通过活塞杆前后移动配合,模体(1)上安装有与多面体等同的压头(4),压头(4)通过弹簧机构在模体内精密定位,锥套(9)安装在中板(10)的柱塞外缘,主模块(6)与垫板(7)紧贴安装,并通过拉簧(8)沿垫板(7)上下滑动,锥套与主模块角度一致,主模块(6)与压头(4)位置严格对应,位移传感器(13)安装在中板和前板上,模体(1)下方设置有工件托架(2),润滑套(11)安装在中板上与柱塞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圆管上精密压制多面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庆成周学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昀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