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23肽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654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BM23肽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BM23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优选BM23肽的第1位氨基酸为D‑型谷氨酰胺,第7位氨基酸为高精氨酸,第23位氨基酸为酰胺化的亮氨酸。本申请发明专利技术人首次发现了BM23肽具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用途,本申请为脑卒中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了新的靶向药物,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Application of BM23 peptide in the preparation of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BM23肽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涉及BM23肽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脑是人类的重要器官之一,其重量仅为体重的2%,但其耗氧量则占全身耗氧量的20%,其所需血供占心输出量的15%,因此对氧和血的要求特别高,极易受到缺血性损害,其中由大脑中动脉梗塞造成的脑缺血尤为常见。2003年脑血管疾病在城市和农村疾病死亡原因中均排名第二位,仅次于恶性肿瘤。“脑卒中”(cerebral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缺血性脑卒中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特效药。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的药物,第一类是血管扩张药,第二类是改善微循环、扩充血容量的药物,第三类是溶解血栓的药物。近年来,扩张血管类药物可能使病变部位的血液反流到健康的脑组织,因此已慢慢不主张使用;改善微循环、扩充血容量的药物容易引起心脏病人的心力衰竭,有一定的局限性;溶解血栓的药物效果相对较好,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且有时间限制,具体应用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目前亟待开发新的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可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BM23肽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BM23肽是属于TGF-β超家族的一类多功能生长因子,已经被发现可用于修复软骨和/或治疗骨关节炎的过程中。本专利技术首次发现BM23肽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进一步地,所述BM23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BM23肽的第1位氨基酸为D-型谷氨酰胺,第7位氨基酸为高精氨酸,第23位氨基酸为酰胺化的亮氨酸。经修饰的BM23肽克服了BMP-2类药物不稳定、半衰期短的缺点,在体内功效持续时间更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为脑卒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专利技术人的研究,首次发现了BM23肽具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用途,本专利技术为脑卒中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了新的靶向药物,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和巨大的经济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BM23肽的合成检测。图2为治疗24h后各组大鼠的死亡情况。图3为治疗24h后各组大鼠的神经能力评分。图4为治疗24h后各组大鼠的脑梗死面积。图5为治疗24h后各组大鼠的脑部染色情况,A为模型对照组,B为BM23肽低剂量组,C为BM23肽高剂量组。图6为治疗24h后各组大鼠的MDA浓度。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BM23肽的合成BM23肽采用常规固相工艺合成,合成的肽纯度>98%(如图1),合成500mg。BM23肽序列为:GlnLeuLysHisArgAsnHarHisArgIleLysThrGlySerThrAsnHisGlyLeuValGlnSerLeu(SEQIDNO:1);其中第1位、第7位和第23位氨基酸分别为D-型谷氨酰胺、高精氨酸和酰胺化的亮氨酸。实施例2BM23肽对MCAO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的治疗作用(一)实验方法造模:6~7周龄雄性SPF级SD大鼠50只,体重178.3-219.6g,禁食不禁水12h后,以2%异氟烷吸入麻醉,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剪开颈部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暴露颈总动脉(CCA),并继续游离出颈内动脉(ICA)和颈外动脉(ECA),在ICA和ECA上各穿一结扎线。在CCA上用眼科剪(距颈总动脉分叉处约2mm)斜行45°剪一小口并导入栓线,结扎预留在颈总动脉的挂线以减少出血,调整好栓线方向及角度,轻推栓线,将栓线插入到ICA后松开ICA上的动脉夹,继续将栓线插入,直至达到MCA起始部(遇阻力时停止),长度约18~20mm,形成大脑中动脉供血中断(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简称MCAO)。双结打紧固定栓线,确认无出血后缝合皮肤,将栓线尾部露出皮肤,缝线固定。术后1.5h,由露出皮肤的栓线尾部将栓线柔和缓慢抽出约10mm,实行血流再灌注,剪除栓线的残余末端;动物回笼饲养。此外,除了不包括导入栓线及相关步骤外,其余按照与上述相同的方法,制备假手术对照SD大鼠。分组:动物清醒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挑选建模成功的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BM23肽低剂量组、BM23肽高剂量组。此外,还包括假手术对照组。各组动物数量见表1。给药:实行血流再灌注1.5h后,各组分别按表1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给药方式为尾静脉注射(各组药物的溶剂为生理盐水)。表1各组大鼠的给药方案组别受试物动物数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体积给药频率假手术对照组生理盐水8i.v.(静脉注射)/5mL/kg单次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12i.v.(静脉注射)/5mL/kg单次BM23肽低剂量组BM2312i.v.(静脉注射)1mg/kg5mL/kg单次BM23肽高剂量组BM2312i.v.(静脉注射)10mg/kg5mL/kg单次一般观察:观察动物实验期间的整体状态,并总计治疗24小时后的死亡率。神经功能评分:分组前、治疗24小时后,分别根据各组动物运动的行为表现进行神经病学分级。评分标准如下:0分无神经损伤症状;1分轻微神经功能缺损,对侧前爪不能完全伸展或疼痛回缩迟钝/不出现;2分中度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向外侧转圈;3分重度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向对侧倾倒;4分不能自发行走,意识水平下降或丧失。血清生化测定:治疗24小时后,使用10%水合氯醛3.5mL/kg腹腔注射麻醉试验动物,腹主动脉取血,至失血死亡。血液经3000/r离心10min,分离血清,4℃暂存。采用MDA(丙二醛)试剂盒(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规格:100T)测定血清中MDA含量。脑梗死体积测量:取血后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取出大脑后,放入液氮固定5~7s,取出置于模具内,在视交叉后冠状切4刀,第1刀在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BM23肽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BM23肽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BM23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元生卢圆汤宇晴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领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