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盖及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595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杯盖及杯子,所述杯盖包括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上开设有茶仓,所述第二盖体盖合于所述第一盖体并密封所述茶仓,所述第一盖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水,所述杯盖还包括用于启闭所述茶仓的联动底盖,所述联动底盖能够密封所述出水孔,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盖体。杯盖,通过设置联动底盖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盖体,使得第一盖体、联动底盖以及滤网能够便于清洁和安装。

Cup cover and c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杯盖及杯子相关申请本申请要求2019年6月19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1920928063.1,名称为“一种用于茶水分离的泡茶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在此将其全文引入作为参考。
本专利技术涉及日用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杯盖及杯子。
技术介绍
现有带茶仓结构的杯盖中,常设有用于连通茶仓与杯体内腔的联动底盖,使得杯盖能够便于与杯体的内腔相连通,从而使杯子具有多种用途。该杯盖常常因具有不易清洁角落,而使得杯盖在长期使用后存在卫生隐患且容易产生异味。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杯盖,通过设置联动底盖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盖体,使得第一盖体、联动底盖以及滤网能够便于清洁和安装。一种杯盖,所述杯盖包括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上开设有茶仓,所述第二盖体盖合于所述第一盖体并密封所述茶仓,所述第一盖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孔,所述杯盖还包括用于启闭所述茶仓的联动底盖,所述联动底盖能够密封所述出水孔,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盖体。进一步地,所述杯盖还包括固定帽,所述第一盖体底部沿出水孔的径向部分收缩并形成固定部,所述联动底盖包括顶杆部及盖板部,所述顶杆部伸出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盖板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杆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帽相互卡接,且所述固定帽与所述固定部相互固定;所述盖板部与所述出水孔的外缘相抵接。进一步地,所述顶杆部伸入所述茶仓的一端沿径向延伸并形成限位凸部,所述固定帽的顶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顶杆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及/或,所述固定帽的顶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凸部嵌设于所述限位槽。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的截面为十字形,所述限位凸部的横截面对应设置为十字形,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凸部止转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限位槽交错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帽与所述顶杆部之间还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接所述顶杆部,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固定帽,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固定部,所述弹性件将所述盖板部紧扣在所述出水孔的外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体上还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围设于所述盖板部的外周;及/或,所述密封圈围设于所述出水孔的内缘。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体的底部安装有有滤网,所述滤网覆盖所述出水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控制联动底盖启闭所述茶仓的开关组件;及/或,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连通所述茶仓与所述杯盖外部的排气阀。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杯子,包括杯体及连接于所述杯体的杯盖,所述杯盖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杯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杯盖,通过设置联动底盖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盖体,使得第一盖体、联动底盖以及滤网能够便于清洁和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杯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杯盖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杯盖中联动底盖安装于第一盖体(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杯盖中固定帽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杯盖中联动底盖与固定帽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杯盖的局部拆解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杯盖中密封衬垫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所示杯盖在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为图1所示杯盖中遮挡件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以上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杯盖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杯盖100的剖视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杯盖100,杯盖100用于配合杯体使用时,杯盖100盖合至杯体。杯盖100包括第一盖体10及第二盖体20,第一盖体10上开设有茶仓11,第二盖体20盖合与第一盖体10上并密封茶仓11。可以理解,第二盖体20可以通过卡接或者螺纹等连接方式盖合于第一盖体10,只要能够实现第二盖体20盖合于第一盖体10即可。第一盖体10大致呈筒状,第一盖体10设置有相应于筒状壁面相连接的底面。第一盖体10筒状的壁面及底面围设并形成茶仓11,茶仓11用于盛装液体或泡制茶水;第一盖体10靠近第二盖体20的一端外表面设有螺纹段,螺纹段用于与第二盖体20螺纹配合连接。第二盖体20大致呈瓶盖状,第二盖体20的内侧设有螺纹,并与螺纹段对应螺纹连接。第二盖体20还设有弧形的提手12,提手12可转动地嵌设于第二盖体20的端面,提手12的内侧设有限位凸起(图未示),第二盖体20朝向提手12的侧面对应设有定位槽(图未示),限位凸起与定位槽相互卡接并将提手12限制于第二盖体20的安装位置。当外力克服限位凸起与定位槽之间的卡接力,提手12能够被旋转并提起,以方便用户携带。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提手12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例如软质的拉带等;提手12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方式与第二盖体20相固定,例如固定卡接于第二盖体20等,提手12的设置只要能够便于携带杯盖100即可。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图3为图1所示杯盖100中联动底盖30安装于第一盖体10(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杯盖100中固定帽34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杯盖100中联动底盖30与固定帽34的结构示意图。为使茶仓11能够便于与杯体的内腔连通,第一盖体10的底面开设有圆形的出水孔13,对应地,第一盖体10上设有联动底盖30,联动底盖30用于启闭出水孔13。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出水孔13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例如方形,只要能够实现液体能够从第一盖体10底部流出即可。现有带茶仓结构的杯盖中,常设有用于连通茶仓与杯体内腔的联动底盖,使得杯盖能够便于与杯体的内腔相连通,从而使杯子具有多种用途。该杯盖常常因具有不易清洁角落,而使得杯盖在长期使用后存在卫生隐患且容易产生异味。为了便于清洁第一盖体10、联动底盖30及滤网50等部件,联动底盖30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盖体10。联动底盖30的纵向截面大致呈倒T形,联动底盖30包括顶杆部31、盖板部32及弹性件33。顶杆部31大致呈杆状,顶杆部31的一端沿第一盖体10的中心轴线方向伸出出水孔13并沿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杯盖,所述杯盖包括第一盖体(10)及第二盖体(20),所述第一盖体(10)上开设有茶仓(11),所述第二盖体(20)盖合于所述第一盖体(10)并密封所述茶仓(11),所述第一盖体(10)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孔(13),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还包括用于启闭所述茶仓(11)的联动底盖(30),所述联动底盖(30)能够密封所述出水孔(13),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盖体(10)。/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19 CN 20192092806311.一种杯盖,所述杯盖包括第一盖体(10)及第二盖体(20),所述第一盖体(10)上开设有茶仓(11),所述第二盖体(20)盖合于所述第一盖体(10)并密封所述茶仓(11),所述第一盖体(10)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孔(13),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还包括用于启闭所述茶仓(11)的联动底盖(30),所述联动底盖(30)能够密封所述出水孔(13),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盖体(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还包括固定帽(34),所述第一盖体(10)底部沿出水孔(13)的径向部分收缩并形成固定部(15),所述联动底盖(30)包括顶杆部(31)及盖板部(32),所述顶杆部(31)伸出所述固定部(15)的一端与所述盖板部(32)固定连接,所述顶杆部(31)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帽(34)相互卡接,且所述固定帽(34)与所述固定部(15)相互固定;所述盖板部(32)与所述出水孔(13)的外缘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部(31)伸入所述茶仓(11)的一端沿径向延伸并形成限位凸部(311),所述固定帽(34)的顶面开设有安装孔(341),所述顶杆部(31)穿设于所述安装孔(341);及/或,
所述固定帽(34)的顶面开设有限位槽(342),所述限位凸部(311)嵌设于所述限位槽(3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杯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荣培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特美刻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