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3310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有效地抑制亮度不均,并且能够使点亮区域和非点亮区域之间的对比度比更进一步提高的发光装置。一种发光装置,具备:基板(12),被配置了多个光源(11);分区构件(13),具有对光源11的各个进行环绕且具备顶部(13a)和倾斜面(13b)的壁部(13A),将由壁部(13A)围绕的区域作为一个分区(C),具备多个分区(C);以及扩散板(14),被配置在光源(11)的上方,在与基板(12)对置的面上并且是在俯视时与倾斜面(13b)重叠的区域中,具有对光源(11)进行包围的第一凸部(14a)。

Luminous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
本公开涉及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被用于液晶电视等的直下式的背光(backlight),已知面发光装置。例如,作为面发光装置的一例,在对比文件1中记载的发光装置中,矩阵状地被配置多个光源,在多个光源的上方,具有一体地形成了曲面状地突出的凸部的扩散板。由此,在从面发光装置的显示面侧观看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亮度不均的产生。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217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这样的发光装置中对光源进行局部调光(localdimming)的情况下,有时从点亮区域的光源射出而由扩散板等散射以及导光后的光入射至与点亮区域邻接的非点亮区域,使非点亮区域和点亮区域的对比度比降低。此外,在从面发光装置的显示面侧观看的情况下,尚不能充分地消除亮度不均,进而正在寻求得到均匀的面发光的对策。本公开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提供能够有效地抑制亮度不均,并且使点亮区域和非点亮区域之间的对比度比更进一步提高的发光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申请包含以下的专利技术。一种发光装置,具备:基板,被配置了多个光源;分区构件,具有对所述光源的各个进行环绕且具备顶部和倾斜面的壁部,将由所述壁部围绕的区域作为一个分区,具备多个所述分区;以及扩散板,被配置在所述光源的上方,在与所述基板对置的面上并且是在俯视时与所述倾斜面重叠的区域中,具有对所述光源进行包围的第一凸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能够有效地抑制亮度不均,并且能够使点亮区域和非点亮区域之间的对比度比更进一步提高。附图说明图1A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图1B是图1A的发光装置的概略俯视图。图1C是图1A的发光装置的发光元件周边的部分扩大概略截面图。图1D是用于说明图1A的发光装置的一个分区中的扩散板和分区构件的位置关系的概略俯视图。图1E是图1A的发光装置的分区构件附近的部分扩大概略截面图。图2A是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图2B是本专利技术的再其它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图2C是用于说明图2A以及2C发光装置的一个分区中的扩散板和分区构件的位置关系的概略俯视图。图2D是图2A的发光装置中的扩散板的部分扩大概略截面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的再其它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图3B是本专利技术的再其它实施方式的发光装置的概略截面图。图4是图1A的发光装置的其它分区构件附近的部分扩大概略截面图。标号说明11光源12基板13分区构件13a顶部13b壁部13b1上部倾斜面13b2下部倾斜面13c底面13d贯通孔14、34、44扩散板14a、34a、44a第一凸部34b、44b第二凸部15发光元件18A、18B导体布线19接合构件20光反射膜21密封构件21a底部填充22波长变换片材23第一棱镜片材24第二棱镜片材25偏振光片材26第一反射部28覆盖构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关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适当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其中,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将本公开的技术思想具体化,只要没有特定的记载,本公开就不限定于以下。此外,一个实施方式、实施例中说明的内容还能够应用于其他实施方式、实施例。各附图所示的构件的大小、位置关系等为了使得说明明确,有时进行了夸张。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将光源的光取出面称为上表面,将光取出面侧称为上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光装置如图1A以及B所示,具备多个光源11、基板12、分区构件13、扩散板14。多个光源11被配置在基板12上。分区构件13具有对光源11的各个进行环绕且具备顶部13a和倾斜面13b的壁部13A。由具备顶部13a的壁部13A围绕的范围(也就是说,区域以及空间)被规定为一个分区C,分区构件13具备多个分区C。扩散板14被配置在光源11的上方,在与基板12对置的面上并且是在俯视时与倾斜面13b重叠的区域M中,具有对光源11进行包围的第一凸部14a。该发光装置作为面发光型的发光装置而发挥作用。这样,通过在从光源11射出并被照射到分区构件13的倾斜面13b而反射的光集中的扩散板14中的区域、即俯视时与倾斜面重叠的区域M中,配置第一凸部,从而能够使集中的光有效地分散。由此,在从光取出面侧观看发光装置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抑制亮度不均。此外,通过将分区构件13配置在适当处,从而能够防止从特定的光源11射出的光侵入至邻接的区域。由此,能够有效地阻止或者减少光对邻接的区域的侵入。其结果,在邻接的区域为非点亮区域的情况下,能够使对比度比更进一步提高。(光源11)光源11是发出光的构件,例如包含自身发出光的发光元件本身、将发光元件用透光性树脂等密封的元件、封装了发光元件的表面安装型的发光装置(也称为LED)等。例如,作为光源11,如图1C所示,可举出将发光元件15用密封构件21覆盖的元件。光源也可以是使用了一个发光元件15的元件,但也可以是使用多个发光元件而设为一个光源的元件。光源11也可以是具有任意的配光特性的元件,但为了在后述的由分区构件13的壁部13A围绕的各分区C中较少地发出亮度不均,优选宽配光。特别是,光源11的各个优选具有蝙蝠翼(batwing)配光特性。由此抑制向光源11的正上方向射出的光量,对各个光源的配光进行扩宽,将扩宽后的光照射到壁部13A以及底面13c,从而能够抑制由壁部13A围绕的各分区C中的亮度不均。在此蝙蝠翼配光特性是,被定义为将光轴L设为0°,在与0°相比配光角的绝对值更大的角度中具有与0°相比发光强度更强的发光强度分布。另外,光轴L是,如图1C所示,被定义为穿过光源11的中心,与后述的基板12的平面上的线垂直地相交的线。特别是,作为具有蝙蝠翼配光特性的光源11,例如,可列举如图1C所示那样使用了在上表面具有光反射膜20的发光元件15的元件。由此,向发光元件15的上方向的光被光反射膜20反射,发光元件15的正上方的光量被抑制,能够得到蝙蝠翼配光特性。光反射膜20能够直接形成于发光元件15,所以不需要以其他途径组合用于设为蝙蝠翼配光的特殊的透镜,能够将光源11的厚度变薄。在发光元件15的上表面形成的光反射膜20也可以是银、铜等金属膜、电介质多层膜(DBR膜)、它们的组合等的任一个。光反射膜20优选对于发光元件15的发光波长,具有相对于入射角的反射率角度依赖性。具体而言,光反射膜20的反射率优选设定为与垂直入射相比斜入射变得更低。由此,发光元件正上方的亮度的变化变缓慢,能够抑制发光元件正上方成为暗点等极端地变暗的情况。光源11例如可列举在基板上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装置,其中,具备:/n基板,被配置了多个光源;/n分区构件,具有对所述光源的各个进行环绕且具备顶部和倾斜面的壁部,将由所述壁部围绕的区域作为一个分区,具备多个所述分区;以及/n扩散板,被配置在所述光源的上方,在与所述基板对置的面上并且是在俯视时与所述倾斜面重叠的区域中,具有对所述光源进行包围的第一凸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1 JP 2018-217832;20191114 JP 2019-2063891.一种发光装置,其中,具备:
基板,被配置了多个光源;
分区构件,具有对所述光源的各个进行环绕且具备顶部和倾斜面的壁部,将由所述壁部围绕的区域作为一个分区,具备多个所述分区;以及
扩散板,被配置在所述光源的上方,在与所述基板对置的面上并且是在俯视时与所述倾斜面重叠的区域中,具有对所述光源进行包围的第一凸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凸部具有所述扩散板的最薄的厚度的10%~30%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凸部沿着所述第一凸部的中心线而具有左右对称的截面形状。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1项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
所述一个分区在俯视时是四边形,所述第一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笹冈慎平桥本俊幸胜俣敏伸庄功裕
申请(专利权)人: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