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伸回弹后电机罩壳形状确定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3240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拉伸回弹后电机罩壳形状确定方法及装置,包括:根据材料成型工艺及电机罩壳结构参数,在XOZ平面内建立电机罩壳的拉伸二维模型;根据所述拉伸二维模型获得电机罩壳的半剖二维模型,对所述半剖二维模型进行分段,获得多个分段模型;对每一所述分段模型进行运算,获得每一所述分段模型的周向回弹量及径向回弹量;结合所述周向回弹量及所述径向回弹量对每一所述分段模型进行运算,获得电机罩壳的回弹二维模型;对所述回弹二维模型进行沿Z轴旋转,获得电机罩壳的回弹三维模型。旨在建立拉伸电机罩壳回弹后三维模型,直观反映电机罩壳形状特征,方便测量工件尺寸和误差,可以为材料成形工艺设计和模具设计提供参考。

A method and device to determine the shape of motor cover after stretch and rebou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伸回弹后电机罩壳形状确定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罩壳回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伸回弹后电机罩壳形状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CAE软件或者实验法模拟电机罩壳拉伸过程,获得径向和周向的应力、弹性应变,回弹后残余应变和变形,预测回弹后形状和精度,建立拉深形状尺寸与拉深回弹形状尺寸之间的联系指导拉伸工艺设计,但是CAE建模难度大,成本高,效率底,精度差,或采用实验样法,采用技术测量方法测量电机罩壳拉伸回弹后形状和精度,逆向求回弹量,建立拉伸形状尺寸与拉深回弹形状尺寸之间的联系,实验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拉伸回弹后电机罩壳形状确定方法及装置,旨在建立拉伸电机罩壳回弹后三维模型,直观反映电机罩壳形状特征,方便测量工件尺寸和误差,可以为材料成形工艺设计和模具设计提供参考。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伸回弹后电机罩壳形状确定方法,包括:根据材料成型工艺及电机罩壳结构参数,在XOZ平面内建立电机罩壳的拉伸二维模型;根据所述拉伸二维模型获得电机罩壳的半剖二维模型,对所述半剖二维模型进行分段,获得多个分段模型;对每一所述分段模型进行运算,获得每一所述分段模型的周向回弹量及径向回弹量;结合所述周向回弹量及所述径向回弹量对每一所述分段模型进行运算,获得电机罩壳的回弹二维模型;对所述回弹二维模型进行沿Z轴旋转,获得电机罩壳的回弹三维模型。优选地,所述电机罩壳机构参数包括:转角半径、电机罩壳高度及电机罩壳半径。优选地,所述对每一所述分段模型进行运算,获得每一所述分段模型的周向回弹量及径向回弹量,具体为:定义i为第i分段模型,根据径向回弹量公式获得第i分段模型的径向回弹量,根据轴向回弹量公式获得第i分段模型的周向回弹量,其中,所述εe为收缩率,所述为收第i分段模型的弧长。优选地,所述结合所述周向回弹量及所述径向回弹量对每一所述分段模型进行运算,获得电机罩壳的回弹二维模型,具体为:当i=1时,将第一所述分段模型的第二端点回弹至第一回弹点,其中,所述第一回弹点为以第一所述分段模型的第二端点为圆心,以R11为半径画圆,与X轴靠近原点的交点位置;当i≠1时,将第i所述分段模型平移使第i所述分段模型的第一端点与第i-1回弹点重合,获得第i回弹点,其中,所述第i回弹点为以第i所述分段模型的第二端点为圆心,以R1i为半径画圆,与距z轴R2i处的z轴平行线靠近原点的交点,依次连接每一回弹点,获得电机罩壳的回弹二维模型。优选地,所述i的取值范围为1≤i≤5。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拉伸回弹后电机罩壳形状确定装置,包括:拉伸二维模型建立装置,用于根据材料成型工艺及电机罩壳结构参数,在XOZ平面内建立电机罩壳的拉伸二维模型;分段模型获取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拉伸二维模型获得电机罩壳的半剖二维模型,对所述半剖二维模型进行分段,获得多个分段模型;回弹量获取单元,用于对每一所述分段模型进行运算,获得每一所述分段模型的周向回弹量及径向回弹量;回弹二维模型获取单元,用于结合所述周向回弹量及所述径向回弹量对每一所述分段模型进行运算,获得电机罩壳的回弹二维模型;回弹三维模型获取单元,用于对所述回弹二维模型进行沿Z轴旋转,获得电机罩壳的回弹三维模型。优选地,所述电机罩壳机构参数包括:转角半径、电机罩壳高度及电机罩壳半径。优选地,所述回弹量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定义i为第i分段模型,根据径向回弹量公式获得第i分段模型的径向回弹量,根据轴向回弹量公式获得第i分段模型的周向回弹量,其中,所述εe为收缩率,所述为收第i分段模型的弧长。优选地,所述回弹二维模型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当i=1时,将第一所述分段模型的第二端点回弹至第一回弹点,其中,所述第一回弹点为以第一所述分段模型的第二端点为圆心,以R11为半径画圆,与X轴靠近原点的交点位置;当i≠1时,将第i所述分段模型平移使第i所述分段模型的第一端点与第i-1回弹点重合,获得第i回弹点,其中,所述第i回弹点为以第i所述分段模型的第二端点为圆心,以R1i为半径画圆,与距z轴R2i处的z轴平行线靠近原点的交点,依次连接每一回弹点,获得电机罩壳的回弹二维模型。优选地,所述i的取值范围为1≤i≤5。基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拉伸回弹后电机罩壳形状确定方法及装置,通过先建立拉伸二维模型,对其半剖二维模型进行分段,根据电机罩壳机构参数转角半径、电机罩壳高度及电机罩壳半径,计算出每一段的弧长,计算每一段的周向回弹量及径向回弹量,将后一段整体平移使得其第一端点移动至上一段第二端点的回弹点,即可获得整个半剖二维模型的回弹点位置,回弹点依次连接,获得半剖二维模型,并对半剖二维模型进行绕z轴旋转,获得电机罩壳的回弹二维模型,直观的反映电机罩壳形状特征,方便测量工件尺寸和误差,可以为材料成形工艺设计和模具设计提供参考。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种拉伸回弹后电机罩壳形状确定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罩壳的拉伸二维模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罩壳的半剖二维模型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罩壳的回弹二维模型的过程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罩壳的回弹三维模型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种拉伸回弹后电机罩壳形状确定装置模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拉伸回弹后电机罩壳形状确定方法及装置,旨在建立拉伸电机罩壳回弹后三维模型,直观反映电机罩壳形状特征,方便测量工件尺寸和误差,可以为材料成形工艺设计和模具设计提供参考。请参阅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拉伸回弹后电机罩壳形状确定方法,包括:S101,根据材料成型工艺及电机罩壳结构参数,在XOZ平面内建立电机罩壳的拉伸二维模型;所述电机罩壳机构参数包括:转角半径r、电机罩壳高度H及电机罩壳半径D。S102,请参阅图3,根据所述拉伸二维模型获得电机罩壳的半剖二维模型,对所述半剖二维模型进行分段,获得多个分段模型;将所述半剖二维模分为五段,为OA1,A1A2,A2A3,A3A4,A4A5。S103,对每一所述分段模型进行运算,获得每一所述分段模型的周向回弹量及径向回弹量;定义i为第i分段模型,分析拉深合模和开模回弹的工艺和力学过程,并根据径向回弹量公式获得第i分段模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伸回弹后电机罩壳形状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根据材料成型工艺及电机罩壳结构参数,在XOZ平面内建立电机罩壳的拉伸二维模型;/n根据所述拉伸二维模型获得电机罩壳的半剖二维模型,对所述半剖二维模型进行分段,获得多个分段模型;/n对每一所述分段模型进行运算,获得每一所述分段模型的周向回弹量及径向回弹量;/n结合所述周向回弹量及所述径向回弹量对每一所述分段模型进行运算,获得电机罩壳的回弹二维模型;/n对所述回弹二维模型进行沿Z轴旋转,获得电机罩壳的回弹三维模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伸回弹后电机罩壳形状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材料成型工艺及电机罩壳结构参数,在XOZ平面内建立电机罩壳的拉伸二维模型;
根据所述拉伸二维模型获得电机罩壳的半剖二维模型,对所述半剖二维模型进行分段,获得多个分段模型;
对每一所述分段模型进行运算,获得每一所述分段模型的周向回弹量及径向回弹量;
结合所述周向回弹量及所述径向回弹量对每一所述分段模型进行运算,获得电机罩壳的回弹二维模型;
对所述回弹二维模型进行沿Z轴旋转,获得电机罩壳的回弹三维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伸回弹后电机罩壳形状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罩壳机构参数包括:转角半径、电机罩壳高度及电机罩壳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伸回弹后电机罩壳形状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每一所述分段模型进行运算,获得每一所述分段模型的周向回弹量及径向回弹量,具体为:
定义i为第i分段模型,根据径向回弹量公式获得第i分段模型的径向回弹量,根据轴向回弹量公式获得第i分段模型的周向回弹量,其中,所述εe为收缩率,所述为收第i分段模型的弧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拉伸回弹后电机罩壳形状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所述周向回弹量及所述径向回弹量对每一所述分段模型进行运算,获得电机罩壳的回弹二维模型,具体为:
当i=1时,将第一所述分段模型的第二端点回弹至第一回弹点,其中,所述第一回弹点为以第一所述分段模型的第二端点为圆心,以R11为半径画圆,与X轴靠近原点的交点位置;
当i≠1时,将第i所述分段模型平移使第i所述分段模型的第一端点与第i-1回弹点重合,获得第i回弹点,其中,所述第i回弹点为以第i所述分段模型的第二端点为圆心,以R1i为半径画圆,与距z轴R2i处的z轴平行线靠近原点的交点,依次连接每一回弹点,获得电机罩壳的回弹二维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伸回弹后电机罩壳形状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的取值范围为1≤i≤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武陈松阳张梁袁志群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