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恒温恒湿箱中卷烟摆放最佳位置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28297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恒温恒湿箱中卷烟摆放最佳位置的方法,属于卷烟平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恒温恒湿箱内部卡槽处由上到下按距离平均放置三个托盘;上层在其前左部、后右部设置2个测量点;中层在几何中心处设置1个测量点;下层在其前右部、后左部设置2个测量点;恒温恒湿箱达到预设温湿度条件后2小时,进行测量,连续测量10‑15h;每个测量点取其中最大的风速的方向为该位置最终的实际测量的方向;之后计算各个测量点的气流速度均匀度和气流速度波动度;之后根据各个测量点的气流速度均匀度和气流速度波动度选取卷烟平衡时所摆放最佳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简单可靠,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找到卷烟摆放最佳位置,易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恒温恒湿箱中卷烟摆放最佳位置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卷烟平衡
,具体涉及一种检测恒温恒湿箱中卷烟摆放最佳位置的方法。
技术介绍
卷烟在进行各种指标的检测前,通常需要先将卷烟烟支置于“温度22℃,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平衡48小时,之后再进行检测。在实际工作中,卷烟样品的平衡基本上都在恒温恒湿箱中进行。恒温恒湿箱由调温和增湿两部分组成。通过风扇或风机实现箱体内气体循环;恒温恒湿箱温度调节是通过箱体内置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经温度控制器调节,接通空气加热单元来实现增加温度或者调节制冷电磁阀来降低箱体内温度,以达到控制所需要的温度。恒温恒湿箱湿度调节是通过体内置湿度传感器,采集数据,经湿度控制器调节,接通水槽加热元件,通过蒸发水槽内的水来实现增加箱体内的湿度或者调节制冷电磁阀来实现去湿作用,以达到控制所需要的湿度。然而,专利技术人在试验中发现,恒温恒湿箱中不同位置平衡的样品在某些精细检测中,结果差异较大,而如何寻找恒温恒湿箱中卷烟摆放最佳位置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检测恒温恒湿箱中卷烟摆放最佳位置的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检测恒温恒湿箱中卷烟摆放最佳位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恒温恒湿箱内部卡槽处由上到下按距离平均放置三个托盘,分别记为上、中、下层;中层为通过恒温恒湿箱内部几何中心的平行于地面的测量工作面,上层和下层分别放置在中层与箱体顶端和底端的中间距离位置;步骤(2),上层放置2个测量点,分别位于前左部、后右部;后右部风速测量仪的测量探头位置与后箱璧之间的距离为恒温恒湿箱内胆深度的12%-18%,与右箱璧之间的距离为恒温恒湿箱内胆宽度的8%-15%;测量前侧和右侧方向的风速;前左部风速测量仪的测量探头位置与前箱璧之间的距离为恒温恒湿箱内胆深度的12%-18%,与左箱璧之间的距离为恒温恒湿箱内胆宽度的8%-15%;测量后侧和左侧方向的风速;中层放置1个测量点,位于几何中心处;测量前侧和左侧方向的风速;下层放置2个测量点,分别位于前右部、后左部;后左部风速测量仪的测量探头位置与后箱璧之间的距离为恒温恒湿箱内胆深度的12%-18%,与左箱璧之间的距离为恒温恒湿箱内胆宽度的8%-15%;测量前侧和左侧方向的风速;前右部风速测量仪的测量探头位置与前箱璧之间的距离为恒温恒湿箱内胆深度的12%-18%,与右箱璧之间的距离为恒温恒湿箱内胆宽度的8%-15%;测量后侧和右侧方向的风速;步骤(3),恒温恒湿箱达到预设温、湿度条件后2小时,进行测量,连续测量10-15h;每个测量点取其中最大的风速的方向为该位置最终的实际测量的方向;之后计算各个测量点的气流速度均匀度和气流速度波动度;同时对同型号的M个恒温恒湿箱进行试验,M≥3;气流速度均匀度计算公式如下:式中:ΔVu——气流速度均匀度,mm/s;n——测量次数;Vimax——M个恒温恒湿箱试验中,测量点在第i次测得的最高气流速度,mm/s;Vimin——M个恒温恒湿箱试验中,测量点在第i次测得的最低气流速度,mm/s;气流速度波动度计算公式如下:ΔVf=±(Vomax-Vomin)/2式中:ΔVf——气流速度波动度,mm/s;Vomax——M个恒温恒湿箱试验中,该测量点n次测量中的最高气流速度,mm/s;Vomin——M个恒温恒湿箱试验中,该测量点n次测量中的最低气流速度,mm/s;步骤(4),若某测量点,气流速度均匀度为5个测量点中气流速度均匀度中最小值,且气流速度波动度为5个测量点中气流速度波动度中最小值,则该测量点为最优测量点;反之,则按照下述方法进行赋值:将5个测量点的气流速度均匀度从小到大排列,分别赋分值1、2、3、4、5分;将5个测量点的中气流速度波动度的绝对值从小到大排列,分别赋分值1、2、3、4、5分;然后将个测量点的气流速度均匀度的分值和气流速度波动度的分值加和,结果最小值的测量点为最优测量点;则卷烟平衡时所摆放最佳位置为以该测量点为中心点进行摆放。如果存在不少于两个测量点的结果值均为最小,则可均为最优测量点;摆放时,可以以任意一个最优测量点位中心点进行摆放。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3)中,测量频率为2s/次。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3)中,测量时间为12h。进一步,优选的是,步骤(3)中,所述的恒温恒湿箱达到预设温、湿度条件为温度22℃,相对湿度60%。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的恒温恒湿箱型号为KBF240双门、KBF240单门、KBF720双门。本专利技术以恒温恒湿箱的箱门为“前”,以恒温恒湿箱的后壁为“后”来定义中方位名词。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方法简单可靠,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找到卷烟摆放最佳位置;2、专利技术人在试验中发现,恒温恒湿箱中不同位置平衡的样品在某些精细检测中,结果差异较大,而通过本专利技术所选择的最佳位置进行平衡,测得的焦油、烟碱、CO含量波动不大,不超过2%;3、本专利技术有利于恒温恒湿箱的设计与支撑,使得所研发出的产品更稳定;4、本专利技术方法对于易挥发产品效果显著,最佳位置的选择可放置样品的大量流失,同时可避免后续检测存在的较大差异。附图说明图1为上层托盘测量点位俯视图;图2为中层托盘测量点位俯视图;图3为下层托盘测量点位俯视图;图4为KBF720双开门恒温恒湿箱1h内气体流速质控图;图5为KBF720双开门恒温恒湿箱3h内气体流速质控图;图6为KBF720双开门恒温恒湿箱6h内气体流速质控图;图7为KBF720双开门恒温恒湿箱10h内气体流速质控图;图8为KBF720双开门恒温恒湿箱15h内气体流速质控图;图9为KBF720双开门恒温恒湿箱24h内气体流速质控图;图5~图10中,横坐标为测量次数;纵坐标为气流速度;图10为6个时间区段内1号位置的风速波动情况参数比较;其中,每组从左到右分别为测量1、3、6、10、15、24h;图11为KBF240双开门恒温恒湿箱纵向剖面图;图12为KBF240双开门恒温恒湿箱上层俯视图;图13为KBF240双开门中层俯视图;图14为KBF240双开门下层俯视图;图15为KBF240双开门中层气流方向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材料或设备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实施例1一种检测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测恒温恒湿箱中卷烟摆放最佳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在恒温恒湿箱内部卡槽处由上到下按距离平均放置三个托盘,分别记为上、中、下层;中层为通过恒温恒湿箱内部几何中心的平行于地面的测量工作面,上层和下层分别放置在中层与箱体顶端和底端的中间距离位置;/n步骤(2),上层放置2个测量点,分别位于前左部、后右部;/n后右部风速测量仪的测量探头位置与后箱璧之间的距离为恒温恒湿箱内胆深度的12%-18%,与右箱璧之间的距离为恒温恒湿箱内胆宽度的8%-15%;测量前侧和右侧方向的风速;/n前左部风速测量仪的测量探头位置与前箱璧之间的距离为恒温恒湿箱内胆深度的12%-18%,与左箱璧之间的距离为恒温恒湿箱内胆宽度的8%-15%;测量后侧和左侧方向的风速;/n中层放置1个测量点,位于几何中心处;测量前侧和左侧方向的风速;/n下层放置2个测量点,分别位于前右部、后左部;/n后左部风速测量仪的测量探头位置与后箱璧之间的距离为恒温恒湿箱内胆深度的12%-18%,与左箱璧之间的距离为恒温恒湿箱内胆宽度的8%-15%;测量前侧和左侧方向的风速;/n前右部风速测量仪的测量探头位置与前箱璧之间的距离为恒温恒湿箱内胆深度的12%-18%,与右箱璧之间的距离为恒温恒湿箱内胆宽度的8%-15%;测量后侧和右侧方向的风速;/n步骤(3),恒温恒湿箱达到预设温、湿度条件后2小时,进行测量,连续测量10-15h;每个测量点取其中最大的风速的方向为该位置最终的实际测量的方向;之后计算各个测量点的气流速度均匀度和气流速度波动度;同时对同型号的M个恒温恒湿箱进行试验,M≥3;/n气流速度均匀度计算公式如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恒温恒湿箱中卷烟摆放最佳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恒温恒湿箱内部卡槽处由上到下按距离平均放置三个托盘,分别记为上、中、下层;中层为通过恒温恒湿箱内部几何中心的平行于地面的测量工作面,上层和下层分别放置在中层与箱体顶端和底端的中间距离位置;
步骤(2),上层放置2个测量点,分别位于前左部、后右部;
后右部风速测量仪的测量探头位置与后箱璧之间的距离为恒温恒湿箱内胆深度的12%-18%,与右箱璧之间的距离为恒温恒湿箱内胆宽度的8%-15%;测量前侧和右侧方向的风速;
前左部风速测量仪的测量探头位置与前箱璧之间的距离为恒温恒湿箱内胆深度的12%-18%,与左箱璧之间的距离为恒温恒湿箱内胆宽度的8%-15%;测量后侧和左侧方向的风速;
中层放置1个测量点,位于几何中心处;测量前侧和左侧方向的风速;
下层放置2个测量点,分别位于前右部、后左部;
后左部风速测量仪的测量探头位置与后箱璧之间的距离为恒温恒湿箱内胆深度的12%-18%,与左箱璧之间的距离为恒温恒湿箱内胆宽度的8%-15%;测量前侧和左侧方向的风速;
前右部风速测量仪的测量探头位置与前箱璧之间的距离为恒温恒湿箱内胆深度的12%-18%,与右箱璧之间的距离为恒温恒湿箱内胆宽度的8%-15%;测量后侧和右侧方向的风速;
步骤(3),恒温恒湿箱达到预设温、湿度条件后2小时,进行测量,连续测量10-15h;每个测量点取其中最大的风速的方向为该位置最终的实际测量的方向;之后计算各个测量点的气流速度均匀度和气流速度波动度;同时对同型号的M个恒温恒湿箱进行试验,M≥3;
气流速度均匀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ΔVu——气流速度均匀度,mm/s;
n——测量次数;
Vimax——M个恒温恒湿箱试验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范多青张涛李娥贤熊文刘志华赵辉王素娟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