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进给补偿气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727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进给补偿气缸,包括缸体,缸体内设有主活塞,主活塞将缸体内腔分隔成前腔和后腔,主活塞设有第一活塞杆,前腔内设有弹性件;主活塞开设有内腔,内腔设有第三活塞,第三活塞设有第二活塞杆,第三活塞将主活塞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二活塞杆上设有补偿碟簧组,第二活塞杆侧壁设有台阶;缸体开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二活塞杆开设有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缸体开设有节流孔,节流孔与前腔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采用第一活塞杆分步伸出的方式,具有操作方便、精度较高的效果。

A self feed compensation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进给补偿气缸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缸
,特别涉及一种自进给补偿气缸。
技术介绍
气缸是一种将压缩气体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气动执行元件,常见的气缸在执行过程中仅具有单次伸出和单次缩回的运动过程。当对零部件进行车削打磨时,将零部件固定于气缸活塞杆的前端,气缸将其推出至加工设备处进行加工,随着打磨的进行,零部件前端逐渐变薄且将与加工设备产生一定的距离,无法做进一步加工,需将气缸停止后把零部件相对气缸活塞杆向前移动位置进行人工补偿,如此,需分步进行加工,存在加工精度较低、操作较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进给补偿气缸,采用第一活塞杆分步伸出的方式,具有操作方便、精度较高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进给补偿气缸,包括缸体,缸体内设置有主活塞,主活塞将缸体内腔分隔成前腔和后腔,主活塞设置有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杆伸出缸体,前腔内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使第一活塞杆始终具有缩回缸体内的运动趋势;主活塞开设有内腔,内腔活动设置有第三活塞,第三活塞设置有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相对第一活塞杆反向伸出缸体,第三活塞将主活塞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二腔室与后腔相连通;第二活塞杆上套设有补偿碟簧组,第二活塞杆侧壁设置有与补偿碟簧组相抵配合的台阶;缸体开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二活塞杆开设有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第一进气口与第一气道相连通,第一气道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第二进气口与第二气道相连通,第二气道与第二腔室相连通;缸体开设有节流孔,节流孔与前腔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下,补偿碟簧组和弹性件均处于自然舒展状态,向第一进气口通入气体,气体从第一气道通入至第一腔室中,使第一腔室的气压逐渐增大,驱动主活塞带动第三活塞向前运动,前腔内的气体从节流孔排出,此时第一活塞杆处于第一伸出位置且弹性件被初步压缩,随着第一腔室的气压增大,驱动第三活塞带动第二活塞杆向后移动直至台阶抵于补偿碟簧组,补偿碟簧组被压缩,然后第一腔室内的气压再重新推动主活塞,带动第一活塞杆向前进一步伸出,第一活塞杆处于第二伸出位置且弹性件被完全压缩;当第一活塞杆缩回时,向第二进气口通入气体,气体从第二气道通入至第二腔室中,使第二腔室的气压逐渐增大,驱动第三活塞向前移动,且主活塞在第二腔室的气压及弹性件的作用下,带动第一活塞杆缩回至缸体内。如此,气缸可对安装于第一活塞杆端部的零部件进行位置补偿,具有加工精度更高、操作更方便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缸体包括依次相连的前盖、缸筒、连接座和后盖,前盖内设置有与第一活塞杆同轴的密封圈,主活塞靠近前盖的端面设置有延伸部,延伸部设置有导向面,密封圈与第一活塞杆之间设置有供延伸部插入的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活塞杆伸出至第一伸出位置时,延伸部前端与密封圈相抵触,当第一活塞杆伸出至第二伸出位置时,延伸部在导向面的导向作用下,前端插入至间隙中。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连接座内开设有固定腔,固定腔与后腔相连通,连接座侧壁开设有平衡孔,平衡孔与固定腔相连通;第二活塞杆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固定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腔内的气体可从平衡孔排出或进入,当第一活塞杆向第一伸出位置运动时,带动第二活塞杆运动,直至限位块与连接座内壁相抵,限位块可起到限位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后盖沿轴向延伸开设有第一旁通槽和第二旁通槽,第一旁通槽连通于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气道,第二旁通槽连通于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气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进气口或第二进气口分别向第一气道、第二气道通气,当第二活塞杆沿轴向滑移运动时,通过第一旁通槽或第二旁通槽,始终能够使第一进气口连通于第一气道、第二进气口连通于第二气道。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第二活塞杆的截面设置为正方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活塞杆的截面设置为正方形,在第二活塞杆滑移过程中可起到周向止转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弹性件设置为复位弹簧。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缸体内设置有拉杆,拉杆依次穿过前盖、缸筒、连接座及后盖,拉杆的一端与前盖固定,拉杆的另一端与后盖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杆将前盖、缸筒、连接座及后盖同轴固定,连接较方便。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主活塞包括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通过螺栓固定,第三活塞活动设置于第二活塞内。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第一活塞杆分步伸出的方式,可对安装于第一活塞杆端部的零部件进行位置补偿,具有操作方便、精度较高的效果;2.采用在第二活塞杆设置限位块,限位块可对第二活塞杆起到限位的作用;3.采用截面为正方形的第二活塞杆,在第二活塞杆滑移过程中可起到周向止转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处于初始状态的结构关系示剖视图。图2是实施例的第一活塞杆运动至第一伸出位置、第二活塞杆向缸体内运动时的结构关系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的第一活塞杆运动至第一伸出位置、第二活塞杆向缸体外运动时的结构关系剖视图。图4是实施例的第一活塞杆运动至第二伸出位置的结构关系剖视图。图中:1、前盖;11、密封圈;12、节流孔;2、缸筒;21、前腔;211、复位弹簧;22、后腔;3、连接座;31、固定腔;32、平衡孔;33、凹槽;4、后盖;41、第一进气口;42、第一旁通槽;43、第二旁通槽;5、拉杆;6、第一活塞;61、第一活塞杆;62、延伸部;63、导向面;7、第二活塞;71、活塞盖;72、第一腔室;73、第二腔室;8、第三活塞;81、第二活塞杆;811、限位块;812、台阶;813、第一气道;814、第二气道;9、补偿碟簧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为了便于说明,附图中第一活塞杆伸出缸体的方向为“前”。一种自进给补偿气缸,如图1-4所示,包括缸体,缸体包括依次相连的前盖1、缸筒2、连接座3和后盖4,缸体内设置有拉杆5,拉杆5依次穿过前盖1、缸筒2、连接座3及后盖4,拉杆5的前端与前盖1相固定,拉杆5的后端与后盖4相固定,如此,拉杆5将前盖1、缸筒2、连接座3及后盖4同轴固定,连接较方便。如图1-4所示,缸筒2内设置有主活塞,主活塞将缸筒2内腔分隔成前腔21和后腔22,主活塞包括第一活塞6和第二活塞7,第一活塞6与第二活塞7通过螺栓固定,第一活塞6上设置有第一活塞杆61,第一活塞杆61前端伸出缸体,前盖1内设置有与第一活塞杆61同轴的密封圈11,第一活塞6靠近前盖1的端面设置有延伸部62,延伸部62的前端设置有导向面63,密封圈11内壁与第一活塞杆61侧壁之间设置有供延伸部62插入的间隙。前腔21内设置有复位弹簧211,复位弹簧211的一端抵于前盖1,另一端抵于第一活塞6端面,复位弹簧211使主活塞始终具有远离前盖1的运动趋势。前盖1上开设有节流孔12,节流孔12与前腔21相连通。如图1-4所示,第二活塞7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进给补偿气缸,包括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内设置有主活塞,所述主活塞将所述缸体内腔分隔成前腔(21)和后腔(22),所述主活塞设置有第一活塞杆(61),所述第一活塞杆(61)伸出所述缸体,所述前腔(21)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使所述第一活塞杆(61)始终具有缩回所述缸体内的运动趋势;/n所述主活塞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活动设置有第三活塞(8),所述第三活塞(8)设置有第二活塞杆(81),所述第二活塞杆(81)相对所述第一活塞杆(61)反向伸出所述缸体,所述第三活塞(8)将所述主活塞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72)和第二腔室(73),所述第二腔室(73)与所述后腔(22)相连通;/n所述第二活塞杆(81)上套设有补偿碟簧组(9),所述第二活塞杆(81)侧壁设置有与所述补偿碟簧组(9)相抵配合的台阶(812);/n所述缸体开设有第一进气口(41)、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活塞杆(81)开设有第一气道(813)和第二气道(814),所述第一进气口(41)与所述第一气道(813)相连通,所述第一气道(813)与所述第一腔室(72)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气道(814)相连通,所述第二气道(814)与所述第二腔室(73)相连通;/n所述缸体开设有节流孔(12),所述节流孔(12)与所述前腔(21)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进给补偿气缸,包括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内设置有主活塞,所述主活塞将所述缸体内腔分隔成前腔(21)和后腔(22),所述主活塞设置有第一活塞杆(61),所述第一活塞杆(61)伸出所述缸体,所述前腔(21)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使所述第一活塞杆(61)始终具有缩回所述缸体内的运动趋势;
所述主活塞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活动设置有第三活塞(8),所述第三活塞(8)设置有第二活塞杆(81),所述第二活塞杆(81)相对所述第一活塞杆(61)反向伸出所述缸体,所述第三活塞(8)将所述主活塞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72)和第二腔室(73),所述第二腔室(73)与所述后腔(22)相连通;
所述第二活塞杆(81)上套设有补偿碟簧组(9),所述第二活塞杆(81)侧壁设置有与所述补偿碟簧组(9)相抵配合的台阶(812);
所述缸体开设有第一进气口(41)、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活塞杆(81)开设有第一气道(813)和第二气道(814),所述第一进气口(41)与所述第一气道(813)相连通,所述第一气道(813)与所述第一腔室(72)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气道(814)相连通,所述第二气道(814)与所述第二腔室(73)相连通;
所述缸体开设有节流孔(12),所述节流孔(12)与所述前腔(2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进给补偿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包括依次相连的前盖(1)、缸筒(2)、连接座(3)和后盖(4),所述前盖(1)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活塞杆(61)同轴的密封圈(11),所述主活塞靠近所述前盖(1)的端面设置有延伸部(62),所述延伸部(62)设置有导向面(63),所述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春辉程岳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鑫潮自动化元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