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根据需要改变加热水量的可变容热泵热水器。它包括热泵系统及热水器水箱,所述水箱内设有与热泵系统相连接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相对应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换热器位于水箱的下部,第二换热器位于水箱的上部,并且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热泵系统的控制器电连接。本热泵热水器,通过换热器与温度传感器的共同作用,实现热水器的可变容和非变容两种工作状态,用户根据实际的需要对热泵热水器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从而在用水量不多的情况下,不用对整箱水加热到设定温度,减少对水箱中的水进行重复、大量加热,减少用电量,节约能源和费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泵热水器,特别是热泵热水器的水箱,属于热泵热水器在加热水量方面的改进技术。
技术介绍
现在,热水器已成为家庭必不可少的厨卫设备之一,热泵热水器近几年也逐步进入家庭。目前热泵热水器通过在水箱内设置与热泵系统相连接的换热器来加热冷水。在加热时,必需把整箱水加热到设定温度后,热泵系统的压缩机才停机。有很多时候,用水量不是很大时,现有的热泵热水器也必需把整箱水加热到设定温度,没有用完的热水会逐渐冷却,下次使用前,又得重新加热整箱水,耗电量增加,费用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变容热泵热水器,满足在用水量不多的情况下,不用对整箱水加热到设定温度,减少对水箱中的水进行重复加热,减少用电量,节约费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变容的热泵热水器,包括热泵系统以及热水器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内设有与热泵系统相连接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相对应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换热器位于水箱的下部,第二换热器位于水箱的上部,并且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热泵系统的控制器电连接。其中,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可以是串联在热泵系统中,也可以是并联在热泵系统中,通过控制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工作状况来实现热泵热水器变容,当热泵系统采用第二温度传感器所测得的温度作为控制系统停启的控制温度,则系统设置为可变容加热方式;当热泵系统采用第一温度传感器所测得的温度作为控制系统停启的控制温度,则系统设置为非可变容加热方式。如果采用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串联的技术方案,那么第二换热器在热泵系统中必须位于第一换热器的上游,也就是说,让水箱上部的水先加热,并且第二传感器感应到水箱上部的温度,然后通过信号转化,对热泵系统的停启进行控制,热水器处于可变容加热方式。相反,当采用第一传感器感应水箱下部的温度,然后根据这一温度对热泵系统的停启进行控制时,热水器处于非变容加热方式。如果采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并联的技术方案,通过热泵系统中的换向开关对第一换热器支路、第二换热器支路进行切换。当采用第二换热器支路以及所对应的第二传感器来工作时,热水器处于可变容加热方式。当采用第一换热器支路以及所对应的第一传感器来工作时,热水器处于非变容加热方式。本技术提供的热泵热水器,通过换热器与温度传感器的共同作用,实现热水器的可变容和非变容两种工作状态,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对热泵热水器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从而在用水量不多的情况下,不用对整箱水加热到设定温度,减少对水箱中的水进行重复加热,减少用电量,节约能源和费用。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可变容热泵热水器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一中热泵热水器水箱的主视图;附图2为图2中水箱的剖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二中热泵热水器水箱的主视图;附图4为图3中水箱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附图1、2所示,为热泵热水器的水箱。由外壳1、保温层10、内胆11等连接成水箱的基本结构。电磁阀5、第二换热器2、单向阀6、顺序连接后组成第二换热器支路,其两端连接在热泵系统的进氟连接口12、出氟连接口13上。电磁阀7、第一换热器9、单向阀8顺序连接后组成第一换热器支路,并与第二换热器支路并联,它的两端也连接到热泵系统的进氟连接口12、出氟连接口13上。第二温度传感器3、第一温度传感器4分别设置在热水器水箱的上部和下部靠近第二换热器2、第一换热器9的位置,用于检测第二换热器2、第一换热器9附近的水温,并将温度信号传送给热泵系统的控制器,并且在控制器中通过选择开关设定第二温度传感器3所测得到的温度作为可变容加热方式时的系统控制温度,第一温度传感器4所测得到的温度作为非变容加热方式时的系统控制温度,当系统设置为可变容加热方式时,电磁阀5开启,电磁阀7关闭,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进入第二换热器2,并仅与水箱中上部的水进行热交换。当第二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上部水温达到系统设定温度时,系统就停止工作。当第二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上部水温低于系统设定温度减去某一值(可设)时,系统启动,重新加热。其中单向阀8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制冷剂流出第二换热器2后,倒流到第一换热器9内。当系统设置为非可变容加热方式时,电磁阀5关闭,电磁阀7开启,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进入第一换热器9,并与水箱中的水进行热交换。当第一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水温达到系统设定温度时,系统就停止工作。当第一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水温低于系统设定温度减去某一值(可设)时,系统启动,重新加热。其中单向阀6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制冷剂流出第一换热器9后,倒流到第二换热器2内。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换热器9与第二换热器2的连接关系不同。如附图3、4所示,第一换热器9与第二换热器2相互串联、第二换热器2的另一端与进氟连接口12连接、第一换热器9的另一端与出氟连接口13,与热泵系统组成一个制冷剂循环系统。同样在控制器中通过选择开关设定第二温度传感器3所测得到的温度作为可变容加热方式时的系统控制温度,第一温度传感器4所测得到的温度作为非变容加热方式时的系统控制温度,当系统设置为可变容加热方式时,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进入第二换热器2,并与水箱上部的水进行热交换。同时经过换热以后的制冷剂温度已较低,再流经第一换热器时,其换热效果已经很微弱,当第二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上部水温达到系统设定温度时,系统就停止工作。当第二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水温低于系统设定温度减去某一值(可设)时,系统启动,重新加热。当系统设置为非可变容加热方式时,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进入第二换热器2、第一换热器9,并与水箱中的水进行热交换。当第一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水温达到系统设定温度时,系统就停止工作。当第一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水温低于系统设定温度减去某一值(可设)时,系统启动,重新加热。权利要求1.一种可变容的热泵热水器,包括热泵系统以及热水器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内设有与热泵系统相连接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相对应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换热器位于水箱的下部,第二换热器位于水箱的上部,并且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热泵系统的控制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变容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串联在热泵系统中,并且第二换热器在热泵系统中位于第一换热器的上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变容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与热泵系统形成相互并联的支路,热泵系统设有对所述支路进行切换的换向开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变容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开关为分别设置在支路上第一、第二换热器上游的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热泵系统的控制器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变容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上第一、第二换热器的下游分别设有单向阀。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根据需要改变加热水量的可变容热泵热水器。它包括热泵系统及热水器水箱,所述水箱内设有与热泵系统相连接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相对应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换热器位于水箱的下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变容的热泵热水器,包括热泵系统以及热水器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内设有与热泵系统相连接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相对应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换热器位于水箱的下部,第二换热器位于水箱的上部,并且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热泵系统的控制器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启均,陈伯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