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液体灌注的下体结构和液体灌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18183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6:00
一种底部往上液体灌注系统,包括上体(10)、下体(20);上体(10)包括固定件(12)、中部具有灌注流通通道(15)的升降件(11),固定件(12)固定设置在上体(10)的内底面,升降件(11)设置在固定件(12)内部且能上下移动,升降件(11)的侧壁上设置有流通孔(16),灌注流通通道(15)穿过上体(10)的底部;下体(20)包括盖塞(21)、刚性柱体(22)、外圈伸缩管(24)以及内圈伸缩管(26),外圈伸缩管(24)内设置有弹簧(25),刚性柱体(22)设置在顶板(24a)上且具有通道,内圈伸缩管(26)设置在外圈伸缩管(24)内部且与刚性柱体(22)相连通,底板(24b)上设置有支撑柱(23),支撑柱(23)穿过内圈伸缩管(26)并伸至刚性柱体(22)内,支撑柱(23)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与刚性柱体(22)的顶部连接的盖塞(21),盖塞(21)的外侧壁与升降件(11)顶部的内侧壁卡合。该灌注系统不易产生漏洒、成本低、减少烫伤几率。

Lower body structure and liquid filling system for liquid fil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应用于液体灌注的下体结构和液体灌注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半液体的灌注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从下至上灌注的液体灌注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餐厅、汽水机、咖啡厅、饮料亭等等都会应用到电器类和机械类等的灌注仪器设备来售卖饮品,目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其一,怎样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的功能的同时,亦考虑到减低应用于各类商店、餐厅、咖啡厅内传统的汽水机或任何倒水器等等从上至下灌满杯子容器时候,因漏洒而产生的浪费;其二,如何减低传统灌水/饮料等设备的投资金额以及长远的用电成本;其三,怎样减低因灌注高温度液体过程中产生的烫伤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产生漏洒、成本低、减少烫伤几率的能从下至上灌注的液体灌注系统,以及应用于该液体灌注系统的下体结构。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液体灌注的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塞(21)、刚性柱体(22)、支撑根基(27)和支撑柱(23);所述刚性柱体(22)内部具有通道;所述支撑根基(27)上设置有所述支撑柱(23),所述支撑柱(23)延伸至刚性柱体(22)内,所述支撑柱(23)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所述盖塞(21),所述盖塞(21)与刚性柱体(22)的顶部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下体结构还包括外圈伸缩管(24)和内圈伸缩管(26);所述外圈伸缩管(24)包括顶板(24a)、底板(24b)以及用以连接两者的侧壁(24c),所述顶板(24a)与底板(24b)之间设置有弹簧(25);所述刚性柱体(22)设置在顶板(24a)上,所述内圈伸缩管(26)设置在外圈伸缩管(24)的内部且与刚性柱体(22)相连通;所述底板(24b)上设置有所述支撑根基(27),所述支撑柱(23)穿过内圈伸缩管(26)并延伸至刚性柱体(22)内。可选地,所述盖塞(21)与刚性柱体(2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防漏环(211)。可选地,所述刚性柱体(22)与顶板(24a)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防漏环(212)。可选地,所述内圈伸缩管(26)采用弹性材料。可选地,还包括内部通道(28)、连接胶管(29),所述内部通道(28)与底板(24b)固定连接并与刚性柱体(22)连通,所述连接胶管(29)与内部通道(28)的底部连通。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液体灌注系统,包括:上体(10),所述上体(10)包括固定件(12)和升降件(11),所述固定件(12)固定设置在上体(10)的内底面,所述升降件(11)的侧壁上设置有流通孔(16),所述升降件(11)的中部具有灌注流通通道(15),所述灌注流通通道(15)穿过所述上体(10)的底部;以及如上所述的下体结构,所述盖塞(21)的外侧壁可与升降件(11)的内侧壁卡合。可选地,所述升降件(11)设置在固定件(12)内部且上下移动。可选地,所述盖塞(21)的外侧壁与升降件(11)的顶部的内侧壁通过卡位(14)与凸位(210)的配合实现卡合。可选地,所述卡位(14)设置在升降件(11)顶部的内侧壁上,所述凸位(210)设置在所述盖塞(21)的外侧壁上。可选地,所述升降件(11)的顶部的外侧具有一圈凸台(13),所述凸台(13)的下端面与固定件(12)的上端面上下对应且能相互接触。可选地,所述升降件(11)的底部外侧设置有限位凸起(17),所述固定件(1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滑槽(18),所述滑槽(18)起于固定件(12)的底部终止于固定件(12)内侧壁的上部,所述限位凸起(17)能在滑槽(18)内上下滑动,当所述升降件(11)上移至所述限位凸起(17)抵至所述滑槽(18)的上部时,所述升降件(11)则无法再上移。本技术的所述下体结构的有益效果是,所述下体结构提供一种结构简便,生产成本低的用于从下至上灌注的开关结构。所述盖塞(21)可用于液体从下至上地灌注的开关构件。进一步地,所述下体结构可与所述上体(10)配合使用。使用时配合泵使用,并向下按压上体,固定件随着上体下移,内、外圈伸缩管压缩,弹簧受压缩,相对的,刚性柱体则通过盖塞带动升降件上移,流通孔暴露在外,此时,液体/半液体能从下体流向上体,并从流通孔排出,从而实现灌注的工作。从下往上灌注的方式减低了在灌注时产生的漏洒情况,以此设计简单,操作方便,不易于洒漏,从而减少烫伤几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上体且呈流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下体且弹簧和内、外圈伸缩管呈压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流通时将柱体完全隐藏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流通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未流通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中升降件下移后与固定件配合的剖视图。图中:10-上体;11-升降件;12-固定件;13-凸台;14-卡位;15-灌注流通通道;16-流通孔;17-限位凸起;18-滑槽;20-下体;21-盖塞;22-刚性柱体;23-支撑柱;24-外圈伸缩管;24a-顶板;24b-底板;24c-侧壁;25-弹簧;26-内圈伸缩管;27-支撑根基;28-内部通道;29-连接胶管;210-凸位;211-第一防漏环;212-第二防漏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见附图1-6所示,一种底部往上液体灌注系统,包括两部分,分别为上体10、下体20,如图1所示,上体10包括固定件12、升降件11,固定件12固定设置在上体10的内底面,升降件11设置在固定件12内部且能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2、升降件11均呈圆环状,当然也可以设置呈其他形状;升降件11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以实现灌注的流通孔16,升降件11的中部具有灌注流通通道15,灌注流通通道15穿过上体10的底部。其中,升降件11能上下升降,本实施例中升降件11的上下移动均有限位结构。升降件11下移后的限位结构为:升降件11的顶部的外侧具有一圈凸台13,凸台13的下端面与固定件12的上端面上下对应且能相互接触,当升降件11下移至凸台13碰触固定件12上端面后,不会再下移,继而实现对升降件11下移的限位;如图6所示,升降件11上移后的限位结构为:升降件11的底部外侧设置有限位凸起17,固定件1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滑槽18,滑槽18起于固定件12的底部终止于固定件12内侧壁的上部,限位凸起17能在滑槽18内上下滑动,当升降件11上移至限位凸起17抵至滑槽18的上部,升降件11则无法再上移,继而实现对升降件11上移的限位。如图2所示,下体20包括盖塞21、刚性柱体22、外圈伸缩管24、内圈伸缩管26、内部通道28以及连接胶管29,外圈伸缩管24包括顶板24a、底板24b以及用以连接两者的侧壁24c,顶板24a与底板24b之间设置有弹簧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液体灌注的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塞(21)、刚性柱体(22)、支撑根基(27)和支撑柱(23);/n所述刚性柱体(22)内部具有通道;/n所述支撑根基(27)上设置有所述支撑柱(23),所述支撑柱(23)延伸至刚性柱体(22)内,所述支撑柱(23)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所述盖塞(21),所述盖塞(21)与刚性柱体(22)的顶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应用于液体灌注的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塞(21)、刚性柱体(22)、支撑根基(27)和支撑柱(23);
所述刚性柱体(22)内部具有通道;
所述支撑根基(27)上设置有所述支撑柱(23),所述支撑柱(23)延伸至刚性柱体(22)内,所述支撑柱(23)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所述盖塞(21),所述盖塞(21)与刚性柱体(22)的顶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体结构还包括外圈伸缩管(24)和内圈伸缩管(26);
所述外圈伸缩管(24)包括顶板(24a)、底板(24b)以及用以连接两者的侧壁(24c),所述顶板(24a)与底板(24b)之间设置有弹簧(25);所述刚性柱体(22)设置在顶板(24a)上,所述内圈伸缩管(26)设置在外圈伸缩管(24)的内部且与刚性柱体(22)相连通;所述底板(24b)上设置有所述支撑根基(27),所述支撑柱(23)穿过内圈伸缩管(26)并延伸至刚性柱体(2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塞(21)与刚性柱体(2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防漏环(2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柱体(22)与顶板(24a)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防漏环(2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伸缩管(26)采用弹性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部通道(28)、连接胶管(29),所述内部通道(28)与底板(24b)固定连接并与刚性柱体(22)连通,所述连接胶管(29)与内部通道(28)的底部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育衡
申请(专利权)人:石榴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