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0835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7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在滑配在车身底板上的下滑轨中的上滑轨之间横向固定有双轴电机,双轴电机的左右两输出端与固定在两端的齿轮箱连接,齿轮箱垂直输出连接调高连杆,调高连杆与转动连接在上滑轨上的后摇杆连接;后摇杆的上端与座垫后横管连接,座垫后横管通过侧板与前摇杆的上端连接,前摇杆的下端与上滑轨转动连接;后摇杆、侧板、前摇杆以及上滑轨共同构成双摇杆机构;座椅座垫安装在侧板之间。双轴电机通过齿轮箱和调高连杆带动后摇杆转动,从而推动双摇杆机构带动安装在侧板之间的座椅座垫,达到调节座椅高度的目的;双轴电机两端的齿轮箱为蜗杆减速器,双侧蜗杆减速器具有对称锁止的自锁功能。

A height adjusting device of automobile s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高度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的高度可调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技术和驾驶概念的不断发展,对于汽车座椅的功能性及结构多样化的要求也越来越多。现有的汽车座椅调高机构大多结构复杂且为单边锁止,不能满足操作简便且应对高强度速率变化的要求。现有技术对于座椅调高的操作机具和传动结构有各式各样,各有优缺点。例如专利号201721253854.6的技术一种驾驶员座椅调高机构,其采用调高泵操作,不但占用空间大而且存在由于泵的故障率高而使机构失效的潜在不足;又如专利号201310699698.6的一种汽车座椅调高机构的技术专利,其采用拨爪盘、双向超越离合器及其多级传动星轮和圆形槽轮,之间设置弹簧限制,这种座椅调高装置之复杂程度、高成本以及调试和维护困难自不待说,而且其由于是单边调节和单边锁止,存在着难以应对高强度速率变化的安全隐患。现有的采用单边锁止系统的座椅,当车辆受到外界撞击时,因为座椅是单边锁止系统,根据达朗伯原理,座椅会向一侧倾斜和扭转,迫使乘员的身体会跟着倾斜和扭转,当撞击力强大到一定程度时,人的身体会跟着被扭转,甚至脊柱可能会被拧断。提出双边锁止系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双边锁止系统,在受到强大外力撞击时,座椅两侧会保持平衡,使人的身体也会尽力保持双侧平衡,不会向单侧扭转,以保证人的身体的平衡和安全。显然,为了乘员安全,对现有技术的单边锁止结构存在的缺陷须有足够的重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汽车座椅调高机构所存在的结构复杂、操作不便且锁止倚偏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动控制、结构简单并且具有双边锁止安全配置的汽车座椅高度调节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车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是,在车身底板上左右并列固定有两道下滑轨11A/11B,两道下滑轨11A/11B中各配有上滑轨13A/13B,两道上滑轨13A/13B之间通过电机安装支架1横向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2,双轴电机2的左右两输出端分别与固定在电机安装支架1两端的齿轮箱3A/3B的输入端连接,齿轮箱3A/3B的垂直输出端与对称设置的调高连杆4A/4B的前端连接,调高连杆4A/4B的后端与可转动地连接在上滑轨13A/13B上的后摇杆7A/7B的适当部位连接,所述适当部位指牵引点Q,该牵引点Q在后摇杆7A/7B上的位置与后摇杆7A/7B的转动点Z有一定的距离,且该牵引点Q与调高连杆4A/4B的前端连接点以及后摇杆7A/7B的转动点Z,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后摇杆7A/7B的上端与座垫后横管9连接,座垫后横管9通过侧板10A/10B与前摇杆12A/12B的上端连接,前摇杆12A/12B的下端与上滑轨13A/13B转动连接;后摇杆7A/7B、侧板10A/10B、前摇杆12A/12B以及上滑轨13A/13B共同构成双摇杆机构,其中侧板10A/10B作为双摇杆机构的连杆,上滑轨13A/13B作为机架;座椅座垫安装在侧板10A/10B之间。代号A、B分别示意左侧构件与右侧构件。优选方案,双轴电机2为两端轴伸步进电机。优选方案,齿轮箱3A/3B为蜗杆减速器,且齿轮箱3A与齿轮箱3B的输出轴方向相反;双侧蜗杆减速器具有对称锁止的自锁功能。优选方案,调高连杆4A/4B的后端与可转动地连接在上滑轨13A/13B上的后摇杆7A/7B通过吸能片5A/5B及吸能片6A/6B并利用台阶螺栓连接。优选方案,后摇杆7A/7B与上滑轨13A/13B的夹角初始设定状态为20—40°;该初始设定状态为座椅的升高或降低都保留足够的调节空间,且兼顾了高程变化的较高速率,避免了当角度趋近90°时升降率随之趋近于零的不足。优选方案,后摇杆7A/7B与上滑轨13A/13B的最佳初始设定夹角为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电动操作非常方便,四连杆机构动作平衡可靠;2、可满足各种不同高度的需求;3、双边锁止,安全度高;4、双轴电机确保左右四连杆机构同步;5、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的立体示意图;附图2是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后摇杆的原理示意图;附图3是一种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中,电机安装支架1;双轴电机2;齿轮箱3A/3B;调高连杆4A/4B;吸能片5A/5B;吸能片6A/6B;后摇杆7A/7B;座垫后横管9;侧板10A/10B;下滑轨11A/11B;前摇杆12A/12B;上滑轨13A/13B;牵引点Q;转动点Z。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在车身底板上左右并列固定有两道下滑轨11A/11B,代号A、B分别示意左侧构件与右侧构件;两道下滑轨11A/11B中各配有上滑轨13A/13B,两道上滑轨13A/13B之间通过电机安装支架1横向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2,双轴电机2为两端轴伸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具有控制准确方便的优点,两端轴伸可以一机双用,尤其是能确保左右侧传动链同步。双轴电机2的左右两输出端分别与固定在电机安装支架1两端的齿轮箱3A/3B的输入端连接,齿轮箱3A/3B的垂直输出端与对称设置的调高连杆4A/4B的前端连接,调高连杆4A/4B的后端与可转动地连接在上滑轨13A/13B上的后摇杆7A/7B的牵引点Q连接,该牵引点Q在后摇杆7A/7B上的位置与后摇杆7A/7B的转动点Z有一定的距离,且该牵引点Q与调高连杆4A/4B的前端连接点以及后摇杆7A/7B的转动点Z,三点之间的关系为不在同一直线上,以保证调高连杆4A/4B对后摇杆7A/7B的牵引力使后摇杆7A/7B产生转矩。具体设置时按座椅规格大小及荷重、兼顾座椅调整的速度要求确定,一般选取后摇杆7A/7B的转动点Z与牵引点Q的距离为10—20厘米,该距离当设计荷重大时偏向取大值,而当要求调整的速度快时偏向取小值。座垫后横管9跨接在后摇杆7A与后摇杆7B上端之间,侧板10A/10B后端与座垫后横管9连接,侧板10A/10B前端与前摇杆12A/12B的上端连接,前摇杆12A/12B的下端与上滑轨13A/13B转动连接;后摇杆7A/7B、侧板10A/10B、前摇杆12A/12B以及上滑轨13A/13B共同构成双摇杆机构,其中侧板10A/10B作为双摇杆机构的连杆,上滑轨13A/13B作为机架,在确定双摇杆机构的相关构件长度时,原则是选取四杆机构的四个铰接点成平行四边形四个顶点结构,这样可以保证座椅始终为平行移动,避免座椅的椅面在移动时产生倾斜;座椅座垫安装在侧板10A/10B之间。齿轮箱3A/3B为蜗杆减速器,且齿轮箱3A与齿轮箱3B的输出轴方向相反;双侧蜗杆减速器具有对称锁止的自锁功能。调高连杆4A/4B的后端与可转动地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是,在车身底板上左右并列固定有两道下滑轨(11A/11B),两道下滑轨(11A/11B)中各配有上滑轨(13A/13B),两道上滑轨(13A/13B)之间通过电机安装支架(1)横向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2),双轴电机(2)的左右两输出端分别与固定在电机安装支架(1)两端的齿轮箱3A/3B的输入端连接,齿轮箱3A/3B的垂直输出端与对称设置的调高连杆(4A/4B)的前端连接,调高连杆(4A/4B)的后端与可转动地连接在上滑轨(13A/13B)上的后摇杆(7A/7B)的适当部位连接,所述适当部位指牵引点(Q),该牵引点(Q)在后摇杆(7A/7B)上的位置与后摇杆(7A/7B)的转动点Z有一定的距离,且该牵引点(Q)与调高连杆(4A/4B)的前端连接点以及后摇杆(7A/7B)的转动点(Z),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后摇杆(7A/7B)的上端与座垫后横管(9)连接,座垫后横管(9)通过侧板(10A/10B)与前摇杆(12A/12B)的上端连接,前摇杆(12A/12B)的下端与上滑轨(13A/13B)转动连接;后摇杆(7A/7B)、侧板(10A/10B)、前摇杆(12A/12B)以及上滑轨(13A/13B)共同构成双摇杆机构,其中侧板(10A/10B)作为双摇杆机构的连杆,上滑轨(13A/13B)作为机架;座椅座垫安装在侧板(10A/10B)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高度调节装置,其特征是,在车身底板上左右并列固定有两道下滑轨(11A/11B),两道下滑轨(11A/11B)中各配有上滑轨(13A/13B),两道上滑轨(13A/13B)之间通过电机安装支架(1)横向固定连接有双轴电机(2),双轴电机(2)的左右两输出端分别与固定在电机安装支架(1)两端的齿轮箱3A/3B的输入端连接,齿轮箱3A/3B的垂直输出端与对称设置的调高连杆(4A/4B)的前端连接,调高连杆(4A/4B)的后端与可转动地连接在上滑轨(13A/13B)上的后摇杆(7A/7B)的适当部位连接,所述适当部位指牵引点(Q),该牵引点(Q)在后摇杆(7A/7B)上的位置与后摇杆(7A/7B)的转动点Z有一定的距离,且该牵引点(Q)与调高连杆(4A/4B)的前端连接点以及后摇杆(7A/7B)的转动点(Z),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后摇杆(7A/7B)的上端与座垫后横管(9)连接,座垫后横管(9)通过侧板(10A/10B)与前摇杆(12A/12B)的上端连接,前摇杆(12A/12B)的下端与上滑轨(13A/13B)转动连接;后摇杆(7A/7B)、侧板(10A/10B)、前摇杆(12A/12B)以及上滑轨(13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方董锋钱滨薛磊金连吉
申请(专利权)人:麦格纳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徐汇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