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车床倒角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3692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车床倒角用机构,包括壳体以及壳体内腔设置的刀具,所述壳体内腔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套筒,且套筒内腔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T形杆,所述T形杆底端外侧设置有圆形板,所述第三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由于采用了T形杆外侧与套筒内腔之间的转动连接,实现了T形杆转动过程中上下滑动,从而实现了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部滑动,以便于从壳体外侧控制装置内部的伸缩,又由于采用了销轴将第一锁定槽和第二锁定槽之间限位固定,以及由于采用了刀具转轴与插槽的插接,实现了转动板转动过程中带动刀具的运动轨迹为圆弧形,以便于减少受到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阶梯状瑕疵。

A mechanism for chamfering of vertical lath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车床倒角用机构
本技术涉及车床倒角机构
,尤其涉及一种立式车床倒角用机构。
技术介绍
立式车床属于大型机械设备,用于加工径向尺寸大而轴向尺寸相对较小,形状复杂的大型和重型工件。如各种盘,轮和套类工件的圆柱面,端面,圆锥面,圆柱孔,圆锥孔等。亦可借助附加装置进行车螺纹,车球面,仿形,铣削和磨削等加工。现有的立式车床在生产加工中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的立式车床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的一些缺陷,首先,立式车床在倒角过程中容易出现阶梯状的倒角,使得倒角面的弧形结构难以达到粗糙度要求;其次,对于一些倒角面有明确半径要求的情况下,手工车床在倒角时难以做到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弧形倒角面上出现阶梯状瑕疵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立式车床倒角用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式车床倒角用机构,包括壳体以及壳体内腔设置的刀具,所述壳体内腔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套筒,且套筒内腔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T形杆,所述T形杆底端外侧设置有圆形板,且圆形板弧形侧表壁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二滑块,所述壳体内腔右侧开设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与一个第二滑块滑动连接,所述圆形板左侧设置有转动板,且转动板内部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滑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T形杆的竖直截面呈倒T形结构,所述T形杆的底端呈圆盘形结构,所述T形杆底端圆盘形结构与圆形板内腔转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四个第二滑块之间相邻的两个之间的间距相等,四个所述第二滑块中与第三滑槽滑动连接的一个内腔开设有第一锁定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T形杆顶部竖直杆一端内腔滑动连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贯穿壳体顶部侧表壁,并且转动杆上端面焊接有转动旋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转动杆弧形侧表壁靠近下端端面的部位对侧分别焊接有两个第一滑块,所述T形杆竖直端内腔对侧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所述两个第一滑槽分别与两个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转动板内部开设有贯穿转动板两个的多个第二锁定槽,且多个第二锁定槽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转动板侧表壁靠近下端面的部位开设有插槽,且插槽内腔与刀具的转动轴插接,所述第一锁定槽和第二锁定槽之间的半径相等。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使用了外部转动旋钮控制内部结构伸缩,由于采用了转动旋钮带动转动杆转动,同时由于采用了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之间的滑动连接,实现了转动旋钮带动T形杆转动,又由于采用了T形杆外侧与套筒内腔之间的转动连接,实现了T形杆转动过程中上下滑动,从而实现了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部滑动,以便于从壳体外侧控制装置内部的伸缩。2、本技术中,使用了定长的转动板带动刀具划出圆弧,以减少阶梯状瑕疵,由于采用了一个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之间的滑动连接,同时由于采用了圆形板与T形杆底部圆盘的转动连接,实现了T形杆的上下运动带动圆形板的上下运动,又由于采用了一个第二滑块与第三滑槽之间的滑动连接,实现了圆形板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第一锁定槽与多个第二锁定槽之间连通,由于采用了销轴将第一锁定槽和第二锁定槽之间限位固定,以及由于采用了刀具转轴与插槽的插接,实现了转动板转动过程中带动刀具的运动轨迹为圆弧形,以便于减少受到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阶梯状瑕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立式车床倒角用机构的主视图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立式车床倒角用机构的A-A截面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立式车床倒角用机构的B-B截面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壳体;2、转动杆;3、第一滑槽;4、套筒;5、第一滑块;6、第二滑槽;7、T形杆;8、第二滑块;9、圆形板;10、刀具;11、第一锁定槽;12、转动板;13、第三滑槽;14、转动旋钮;15、插槽;16、第二锁定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立式车床倒角用机构,包括壳体1以及壳体1内腔设置的刀具10,壳体1内腔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套筒4,且套筒4内腔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T形杆7,T形杆7底端外侧设置有圆形板9,且圆形板9弧形侧表壁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二滑块8,壳体1内腔右侧开设有第二滑槽6,且第二滑槽6与一个第二滑块8滑动连接,圆形板9左侧设置有转动板12,且转动板12内部开设有第三滑槽13,第三滑槽13内部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滑块8,以便于圆形板9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二滑块8与第二滑槽6和第三滑槽13之间的滑动,其中,上述所述的固定连接均可采用焊接或内嵌式螺栓固定连接的方式。具体的,如图1所示,T形杆7的竖直截面呈倒T形结构,T形杆7的底端呈圆盘形结构,T形杆7底端圆盘形结构与圆形板9内腔转动连接,以便于T形杆7的上下运动带动圆形板9的上下运动。具体的,如图1和3所示,四个第二滑块8之间相邻的两个之间的间距相等,四个第二滑块8中与第三滑槽13滑动连接的一个内腔开设有第一锁定槽11,使得第一锁定槽11在第三滑槽13内部上下运动滑动。具体的,如图1所示,T形杆7顶部竖直杆一端内腔滑动连接有转动杆2,且转动杆2贯穿壳体1顶部侧表壁,并且转动杆2上端面焊接有转动旋钮14,以便于通过转动旋钮14带动内部机构转动控制。具体的,如图1和3所示,转动杆2弧形侧表壁靠近下端端面的部位对侧分别焊接有两个第一滑块5,T形杆7竖直端内腔对侧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3,两个第一滑槽3分别与两个第一滑块5滑动连接,以便于转动杆2转动时带动T形杆7的转动。具体的,如图2所示,转动板12内部开设有贯穿转动板12两个的多个第二锁定槽16,且多个第二锁定槽16之间的间距相等,转动板12侧表壁靠近下端面的部位开设有插槽15,且插槽15内腔与刀具10的转动轴插接,第一锁定槽11和第二锁定槽16之间的半径相等,以便于通过销轴将第一锁定槽11和第二锁定槽16插接固定。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转动转动旋钮14,使得转动旋钮14带动转动杆2转动,再通过第一滑块5和第一滑槽3之间的滑动连接,使得转动旋钮14带动T形杆7转动,再通过T形杆7外侧与套筒4内腔之间的转动连接,使得T形杆7转动过程中上下滑动,从而使得第一滑块5在第一滑槽3内部滑动,通过一个第二滑块8与第二滑槽6之间的滑动连接,以及圆形板9与T形杆7底部圆盘的转动连接,使得T形杆7的上下运动带动圆形板9的上下运动,通过一个第二滑块8与第三滑槽13之间的滑动连接,使得圆形板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车床倒角用机构,包括壳体(1)以及壳体(1)内腔设置的刀具(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腔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套筒(4),且套筒(4)内腔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T形杆(7),所述T形杆(7)底端外侧设置有圆形板(9),且圆形板(9)弧形侧表壁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二滑块(8),所述壳体(1)内腔右侧开设有第二滑槽(6),且第二滑槽(6)与一个第二滑块(8)滑动连接,所述圆形板(9)左侧设置有转动板(12),且转动板(12)内部开设有第三滑槽(13),所述第三滑槽(13)内部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滑块(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车床倒角用机构,包括壳体(1)以及壳体(1)内腔设置的刀具(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腔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套筒(4),且套筒(4)内腔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有T形杆(7),所述T形杆(7)底端外侧设置有圆形板(9),且圆形板(9)弧形侧表壁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二滑块(8),所述壳体(1)内腔右侧开设有第二滑槽(6),且第二滑槽(6)与一个第二滑块(8)滑动连接,所述圆形板(9)左侧设置有转动板(12),且转动板(12)内部开设有第三滑槽(13),所述第三滑槽(13)内部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二滑块(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车床倒角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杆(7)的竖直截面呈倒T形结构,所述T形杆(7)的底端呈圆盘形结构,所述T形杆(7)底端圆盘形结构与圆形板(9)内腔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车床倒角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第二滑块(8)之间相邻的两个之间的间距相等,四个所述第二滑块(8)中与第三滑槽(13)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泗进曹先强白辉明赖安业周国灿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成功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