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散热的双束腰铝电解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336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散热的双束腰铝电解电容器,包括电容器铝壳和电容素子,所述电容器铝壳内设有容纳腔,所述电容素子收纳在容纳腔内,所述电容器铝壳的上端盖合有盖板,所述电容器铝壳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向壳内凹的盖板束腰和素子束腰,所述盖板束腰用于压紧盖板的侧面,所述素子束腰用于压紧电容素子的侧面,所述电容器铝壳的外表面涂覆有外散热层,所述电容器铝壳的内表面涂覆有内散热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电容器铝壳内壁和外壁上的内层石墨烯和外层石墨烯能够快速地将电容器铝壳内的热量导出到外面,实现了对电容器的快速散热,解决了原有电解电容器散热慢,提高了铝电解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A double waist aluminum electrolytic capacitor with easy heat dissip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散热的双束腰铝电解电容器
本技术涉及电容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易散热的双束腰铝电解电容器。
技术介绍
电容器是由两个电极及其间的介质材料构成的。介质材料是一种电介质,当被置于两块带有等量异性电荷的平行极板间的电场中时,由于极化而在介质表面产生极化电荷,遂使束缚在极板上的电荷相应增加,维持极板间的电位差不变。这就是电容器具有电容特征的原因。随着电子产品向轻、薄、小的发展,及表面安装技术在电子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相应地对所使用的铝电解电容器也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铝电解电容器的体积也往越来越小的方向发展。铝电解电容器的体积要小,就要求电容的内部结构的散热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传统的电解电容在密闭的小体积内散热效果较差,对电解电容的寿命存在极大的影响;同时容易出现由于振动造成的性能不稳定,甚至出现内部正负极短路,或者正极与铝壳打火而造成电容器失效的情况。在这种应用环境就必须保证电容器在振动的条件下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易于散热,耐振动能力强的双束腰铝电解电容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易散热的双束腰铝电解电容器,包括电容器铝壳和电容素子,所述电容器铝壳内设有容纳腔,所述电容素子收纳在容纳腔内,所述电容器铝壳的上端盖合有盖板,所述电容器铝壳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向壳内凹的盖板束腰和素子束腰,所述盖板束腰用于压紧盖板的侧面,所述素子束腰用于压紧电容素子的侧面,所述电容器铝壳的外表面涂覆有外散热层,所述电容器铝壳的内表面涂覆有内散热层。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盖板束腰和素子束腰为矩形或者梯形截面的凹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盖板束腰和素子束腰分别围绕在盖板和电容素子的中间位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散热层为内层石墨烯,所述外散热层为外层石墨烯。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铝壳本体的内壁和外壁上均开设有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所述内层石墨烯和外层石墨烯分别涂覆在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内。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槽位的深度为0.1mm~0.12mm,所述第二槽位的深度为0.1mm~0.12mm。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盖板上分别开设有连通容纳腔的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内分别向下伸入有与电容素子连接的正极接线端子和负极接线端子。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容器铝壳上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卡紧部和第二卡紧部,所述第一卡紧部和第二卡紧部呈弯钩状,且所述第一卡紧部和第二卡紧部均对盖板的上表面进行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在电容器铝壳侧壁上的盖板束腰和素子束腰分别对盖板和电容素子的侧面进行压紧,使得盖板和电容素子牢固地安装在电容器铝壳内,避免铝电解电容器出现振动时造成性能不稳定,从而出现正负极短路的情况;同时在电容器铝壳的内壁和外壁分别镀上内层石墨烯和外层石墨烯,由于石墨烯具有非常好的热传导性能,能够快速地将电容器铝壳内的热量导出到外面,实现了对电容器的快速散热,解决了原有电解电容器散热慢,提高了铝电解电容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易散热的双束腰铝电解电容器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易散热的双束腰铝电解电容器的内部示意图。1-电容器铝壳;2-外层石墨烯;3-素子束腰;4-盖板束腰;5-正极接线端子;6-负极接线端子;7-内层石墨烯;8-第一槽位;9-第二槽位;10-电容素子;11-第一开孔;12-第二开孔;13-盖板;14-第一卡紧部;15-第二卡紧部;16-容纳腔。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在本技术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易散热的双束腰铝电解电容器,包括电容器铝壳1和电容素子10,电容器铝壳1内设有容纳腔16,电容素子10收纳在容纳腔16内,电容器铝壳1的上端盖合有盖板13,电容器铝壳1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向壳内凹的盖板束腰4和素子束腰3,盖板束腰4用于压紧盖板13的侧面,素子束腰4用于压紧电容素子10的侧面,电容器铝壳1的外表面涂覆有外散热层,电容器铝壳1的内表面涂覆有内散热层,在本实施例中,外散热层为外层石墨烯2,内散热层为内层石墨烯7,在盖板13上分别开设有连通容纳腔16的第一开孔11和第二开孔12,第一开孔11和第二开孔12内分别向下伸入有与电容素子10连接的正极接线端子5和负极接线端子6。采用上述方案,将电容素子10装入到电容器铝壳1的容纳腔16内,然后再将盖板13对电容器铝壳1的上部进行封盖,最后通过将正极接线端子5和负极接线端子6分别插入到第一开孔11和第二开孔12内与电容素子10连接,从而完成对电解电容器的组装,设置在电容器铝壳1侧壁上的盖板束腰4和素子束腰3分别对盖板13和电容素子10的侧面进行压紧,使得盖板13和电容素子10牢固地安装在电容器铝壳1内,避免铝电解电容器出现振动时造成性能不稳定,从而出现正负极短路的情况;同时在电容器铝壳1的内壁和外壁分别镀上内层石墨烯7和外层石墨烯2,由于石墨烯具有非常好的热传导性能,能够快速地将电容器铝壳1内的热量导出到外面,实现了对电容器的快速散热,解决了原有电解电容器散热慢,提高了铝电解电容器的使用寿命。上述的盖板束腰4和素子束腰3分别围绕在盖板13和电容素子10的中间位置,而盖板束腰4和素子束腰3为矩形或者梯形截面的凹槽,在本实施例中,盖板束腰4和素子束腰3均为梯形截面的凹槽。采用上述方案,电容器在振动的时候,盖板束腰4和素子束腰3始终对盖板13和电容素子10进行压紧,避免了电容素子10由于振动造成的性能不稳定,而盖板束腰4和素子束腰3均呈梯形是为了让增大与盖板13和电容素子10的接触面积,在振动时能够得到较大的缓冲力。具体地,在电容器铝壳1的内壁和外壁上分别设有第一槽位8和第二槽位9,第一槽位8的深度为0.1mm~0.12mm,第二槽位9的深度为0.1mm~0.12mm,然后再将内层石墨烯7和外层石墨烯2分别镀在第一槽位8和第二槽位9内,使得内层石墨烯7和外层石墨烯2的厚度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散热的双束腰铝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器铝壳和电容素子,所述电容器铝壳内设有容纳腔,所述电容素子收纳在容纳腔内,所述电容器铝壳的上端盖合有盖板,所述电容器铝壳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向壳内凹的盖板束腰和素子束腰,所述盖板束腰用于压紧盖板的侧面,所述素子束腰用于压紧电容素子的侧面,所述电容器铝壳的外表面涂覆有外散热层,所述电容器铝壳的内表面涂覆有内散热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散热的双束腰铝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器铝壳和电容素子,所述电容器铝壳内设有容纳腔,所述电容素子收纳在容纳腔内,所述电容器铝壳的上端盖合有盖板,所述电容器铝壳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向壳内凹的盖板束腰和素子束腰,所述盖板束腰用于压紧盖板的侧面,所述素子束腰用于压紧电容素子的侧面,所述电容器铝壳的外表面涂覆有外散热层,所述电容器铝壳的内表面涂覆有内散热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散热的双束腰铝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束腰和素子束腰为矩形或者梯形截面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散热的双束腰铝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束腰和素子束腰分别围绕在盖板和电容素子的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散热的双束腰铝电解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散热层为内层石墨烯,所述外散热层为外层石墨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金立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