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高精度温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00013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高精度温控装置,包括釜体和控制机构,所述釜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釜盖,所述釜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组支脚。通过釜体和釜盖的配合,方便了反应釜内部温度的控制,通过进料管一和进料管二的配合,方便了不同原料进入釜体的操作,增加了反应釜的使用效果,通过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配合,方便了对进料管一和进料管二内部流量的控制,通过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和第三感应器的配合,增加了釜体内部温度的监控力度,从而提高了温度控制的效果,通过竖管和第三电磁阀的配合,实现了对竖管的开闭控制,从而方便了釜体内部温度的自调节,通过风筒和风扇的配合,方便了釜体内腔的温度进行降温操作。

A high precision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for 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高精度温控装置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
,具体为一种反应釜高精度温控装置。
技术介绍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在反应釜中对于温度的控制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在现有的反应釜中,存在对于温度的控制效果不佳,从而导致反应釜的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高精度温控装置,具备操作简便,调节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反应釜在对于反应釜内部温度的调节效果不佳而导致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应釜高精度温控装置,包括釜体和控制机构,所述釜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釜盖,所述釜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组支脚。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和第三感应器,所述釜体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PLC控制板,所述釜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料管一和进料管二,所述进料管一和进料管二的一端均延伸至釜体的内腔,所述进料管一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阀,所述进料管二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阀,所述釜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风筒,所述釜盖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通有竖管。优选的,所述第一感应器设有两组,且两组第一感应器分别固定连接在风筒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釜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电热管,所述第二感应器和第三感应器均设置有两组,且依次对称固定连接在釜体内腔的左右两侧。优选的,所述竖管的一端贯穿釜盖且固定连通有集风斗,所述竖管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三电磁阀,所述风筒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风扇。优选的,所述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和第三感应器均采用pt100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采用先导式流量控制电池阀,所述PLC控制板采用西门子S7-200系列PLC,所述电热管、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第三感应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与PLC控制板之间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集风斗的扩口处向下安装,所述风扇的出风口向上安装,所述风扇与PLC控制板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釜体和釜盖的配合,方便了反应釜内部温度的控制,通过进料管一和进料管二的配合,方便了不同原料进入釜体的操作,增加了反应釜的使用效果,通过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配合,方便了对进料管一和进料管二内部流量的控制,通过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和第三感应器的配合,增加了釜体内部温度的监控力度,从而提高了釜体内部温度控制的效果,通过竖管和第三电磁阀的配合,实现了对竖管的开闭控制,从而方便了釜体内部温度的自调节,通过风筒和风扇的配合,方便了釜体内腔的温度进行降温操作。2、本技术通过设置PLC控制板,方便了对釜体内部温度的调节操作,通过设置电热管,方便了反应釜的加热,通过设置第一感应器,方便了对反应釜内部空间顶部的温度进行监测,通过设置第二感应器,方便了对反应釜内部空间中部的温度进行监测,通过设置第三感应器,方便了对反应釜内部空间底部的温度进行监测,通过设置风扇,利用风扇的排风效果来实现釜体内腔温度的调节,通过设置集风斗,增加了风扇排风收集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PLC控制的逻辑框图。图中:1釜体、2釜盖、3支脚、4调节机构、5竖管、6进料管一、7进料管二、8PLC控制板、9风筒、10第一感应器、11第一电磁阀、12电热管、13第二感应器、14第二电磁阀、15第三感应器、16第三电磁阀、17支架、18风扇、19集风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反应釜高精度温控装置,包括釜体1和控制机构4,釜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釜盖2,釜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组支脚3;控制机构4包括第一感应器10、第二感应器13和第三感应器15,釜体1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PLC控制板8,釜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料管一6和进料管二7,进料管一6和进料管二7的一端均延伸至釜体1的内腔,进料管一6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阀11,进料管二7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阀14,釜盖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风筒9,釜盖2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通有竖管5,通过设置PLC控制板8,方便了对釜体1内部温度的调节操作,通过设置电热管12,方便了反应釜的加热,通过设置第一感应器10,方便了对反应釜内部空间顶部的温度进行监测,通过设置第二感应器13,方便了对反应釜内部空间中部的温度进行监测,通过设置第三感应器15,方便了对反应釜内部空间底部的温度进行监测;第一感应器10设有两组,且两组第一感应器10分别固定连接在风筒9底部的左右两侧,釜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电热管12,第二感应器13和第三感应器15均设置有两组,且依次对称固定连接在釜体1内腔的左右两侧,竖管5的一端贯穿釜盖2且固定连通有集风斗19,竖管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三电磁阀16,风筒9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架17,支架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风扇18,通过设置风扇18,利用风扇18的排风效果来实现釜体1内腔温度的调节,通过设置集风斗19,增加了风扇18排风收集的效果;第一感应器10、第二感应器13和第三感应器15均采用pt100温度传感器,第一电磁阀11和第二电磁阀14均采用先导式流量控制电池阀,PLC控制板8采用西门子S7-200系列PLC,电热管12、第一感应器10、第二感应器13、第三感应器15、第一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14和第三电磁阀16与PLC控制板8之间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集风斗19的扩口处向下安装,风扇18的出风口向上安装,风扇18与PLC控制板8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使用时,首先将反应原料分别通过进料管一6和进料管二7注入反应釜内部,然后通过电热管12对釜体1内部进行加热,在反应过程中,第一感应器10、第二感应器13和第三感应器15分别对釜体1内腔顶部、中部和底部的温度进行检测,并且将检测的数据传输至PLC控制板8,再经过PLC控制板8的处理后,将信息分别传输至第一电磁阀11和第二电磁阀14,并且来控制进料管一6和进料管二7的流量,或者将信息传输至电热管12来控制电热管12的发热量,再或者将信息传输至风扇18和第三电磁阀16,第三电磁阀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釜高精度温控装置,包括釜体(1)和控制机构(4),所述釜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釜盖(2),所述釜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组支脚(3);所述控制机构(4)包括第一感应器(10)、第二感应器(13)和第三感应器(15),所述釜体(1)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PLC控制板(8),所述釜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料管一(6)和进料管二(7),所述进料管一(6)和进料管二(7)的一端均延伸至釜体(1)的内腔,所述进料管一(6)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阀(11),所述进料管二(7)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阀(14),所述釜盖(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风筒(9),所述釜盖(2)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通有竖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器(10)设有两组,且两组第一感应器(10)分别固定连接在风筒(9)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釜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电热管(12),所述第二感应器(13)和第三感应器(15)均设置有两组,且依次对称固定连接在釜体(1)内腔的左右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高精度温控装置,包括釜体(1)和控制机构(4),所述釜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釜盖(2),所述釜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组支脚(3);所述控制机构(4)包括第一感应器(10)、第二感应器(13)和第三感应器(15),所述釜体(1)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PLC控制板(8),所述釜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料管一(6)和进料管二(7),所述进料管一(6)和进料管二(7)的一端均延伸至釜体(1)的内腔,所述进料管一(6)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磁阀(11),所述进料管二(7)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阀(14),所述釜盖(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风筒(9),所述釜盖(2)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通有竖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器(10)设有两组,且两组第一感应器(10)分别固定连接在风筒(9)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釜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电热管(12),所述第二感应器(13)和第三感应器(15)均设置有两组,且依次对称固定连接在釜体(1)内腔的左右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仁高顾小伟孙飞刘德平姚志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高信有机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