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冷凝式热交换器,与燃气燃烧器的换热装置有关,解决已有换热装置热效率低的问题。卧式筒形外壳(8)内有吸热管(7)盘绕或轴向排列构成的筒体(13),筒体(13)的外壁与外壳(8)的内壁有间隙,吸热管(7)的两端分别与进水接头(1)和出水接头(2)连接,外壳(8)上有排烟口(9),下有冷凝水出口(12),筒体(13)内为设置燃气燃烧器的燃烧室,外壳(8)的至少一端有燃烧器安装孔(15)。(*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燃气燃烧器的换热装置有关。 背录技术已有的燃气燃烧器的换热直管布置在一个平面内或者布置在多个 平行的平面内,由火头直接加热直管内的水,烟气经壳体上的排烟口排出。排烟温度一般在160 250^C,烟气中的水蒸汽仍处于过热状态,不 能冷凝放出热量,而随烟气排放,热量被大量浪费。同时高温烟气带走 大量显热, 一起形成较大的排烟损失,降低了热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的冷凝式热交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冷凝式热交换器,卧式筒形外壳8内有吸热管7盘绕或 轴向排列构成的筒体13,筒体13的外壁与外壳8的内壁有间隙,吸热 管7的两端分别与进水接头1和出水接头2连接,外壳8上有排烟口 9, 下有冷凝水出口 12,筒体13内为设置燃气燃烧器的燃烧室,外壳8的 至少一端有燃烧器安装孔15。吸热管7为若干根直管,沿外壳8轴向和内壁排列成至少一层构成 筒体13,筒体13的两端分别穿过前固定盘6和后固定盘10的底部与其 密封连接,前、后固定板为环形,其轴向截面为槽形,分别与前盖板4 和后盖板11密封连接成前、后水室,前、后水室内有隔水板5将其分 隔为若干子水室,前后水室通过吸热管7连通,前水室的一个子水室与 进水接头l连通,另一个子水室与出水接头2连通,前盖板4上有燃烧 器安装孔,后盖板11为封闭板。吸热管7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或圆形。吸热管7为一根盘管螺旋盘绕构成筒体13,外壳8 —端封闭并且有 出水接头2与出水腔体14连通,出水腔体14与吸热管7的一端连通,外壳8的另一端有安装孔15和进水腔体14,进水腔体16与进水接头1 和吸热管7另一端连通,安装孔15四周若干燃烧器安装螺钉3。 筒体13的外壁与外壳8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至少为10mm。 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安装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换热 效率高。本技术利用吸热管中温度较低的水冷却烟气,使烟气温度降 低,烟气中水蒸汽在吸热管构成的筒体外壁冷凝,冷凝水通过冷凝水排 放口排出,被冷却的烟气通过排烟口排出,实现烟气显热释放和水蒸汽 凝结潜热释放,而吸热管内的的水吸热而被加热,实现热能回收,提高 锅炉热效率,可以提高热交换率挑以上。同时使烟气中的CO.和NOX等 有害气体大大降低。吸热管与现有的换热管相比,导热性能提高了2倍 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1结构图。图5为实施例2结构图。图6为图5的装配结构图之一。图7为图5的装配结构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壁挂锅炉用冷凝式热交换器由吸热管7螺旋盘绕构成吸热圆柱形筒体13,吸热管两端分别与出水腔体14和进水腔体16相连接,吸热管7、 出水腔体14和进水腔体16位于外壳8内,筒体13的外壁与外壳8内 壁有10—20mra间隙,出水接头2和进水接头1分别与出水腔体14和进 水腔体16相连接,外壳有燃烧器安装孔15,燃烧器通过此安装孔安装 在筒体13内,外壳上端连接排烟口9,下端连接冷凝水出口12。 实施例2:若干直的吸热管7排列成一层或两层构成筒体13,排列成一层可用 截面为椭圆形的吸热管,排列成两层可用截面为圆形的吸热管。筒体两 端分别穿过前固定盘6和后固定盘10的底面与其焊接。前、后固定板为环形,其轴向截面为槽形,分别与圆环形前盖板4和圆形后盖板11 焊接形成前、后水室,前水室内有四个隔水板5将其分隔成四个子水室, 其中一个子水室与进水接头1连通,另一子水室与出水接头2连通。前 盖板4中间的孔为安装孔15,其周边均布有6个燃烧器安装螺钉3。后 水室内有三个隔水板5将其分隔成3个子水室。外壳8上有排烟口 9, 下有冷凝水出口 12。与实施例l相比,本例制造更容易,安装使用方便,成本低,换热 效率更高。权利要求1、冷凝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卧式筒形外壳(8)内有吸热管(7)盘绕或轴向排列构成的筒体(13),筒体(13)的外壁与外壳(8)的内壁有间隙,吸热管(7)的两端分别与进水接头(1)和出水接头(2)连接,外壳(8)上有排烟口(9),下有冷凝水出口(12),筒体(13)内为设置燃气燃烧器的燃烧室,外壳(8)的至少一端有燃烧器安装孔(15)。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吸热管(7) 为若干根直管,沿外壳(8)轴向和内壁排列成至少一层构成筒体(13), 筒体(13)的两端分别穿过前固定盘(6)和后固定盘(10)的底部与 其密封连接,前、后固定板为环形,其轴向截面为槽形,分别与前盖板(4) 和后盖板(11)密封连接成前、后水室,前、后水室内有隔水板(5) 将其分隔为若千子水室,前后水室通过吸热管(7)连通,前水室 的一个子水室与进水接头(1)连通,另一个子水室与出水接头(2)连 通,前盖板(4)上有燃烧器安装孔,后盖板(11)为封闭板。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吸热管(7) 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或圆形。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吸热管(7) 为一根盘管螺旋盘绕构成筒体(13),外壳(8) —端封闭并且有出水接 头(2)与出水腔体(14)连通,出水腔体(14)与吸热管(7)的一端 连通,外壳(8)的另一端有安装孔(15)和进水腔体(14),进水腔体(16) 与进水接头(1)和吸热管(7)另一端连通,安装孔(15)四周 若干燃烧器安装螺钉(3)。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筒体(13) 的外壁与外壳(8)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至少为lOram。专利摘要本技术为冷凝式热交换器,与燃气燃烧器的换热装置有关,解决已有换热装置热效率低的问题。卧式筒形外壳(8)内有吸热管(7)盘绕或轴向排列构成的筒体(13),筒体(13)的外壁与外壳(8)的内壁有间隙,吸热管(7)的两端分别与进水接头(1)和出水接头(2)连接,外壳(8)上有排烟口(9),下有冷凝水出口(12),筒体(13)内为设置燃气燃烧器的燃烧室,外壳(8)的至少一端有燃烧器安装孔(15)。文档编号F24H1/16GK201014753SQ20072007869公开日2008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6日专利技术者杨启明, 涛 江, 郭全胜 申请人:成都前锋热交换器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冷凝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卧式筒形外壳(8)内有吸热管(7)盘绕或轴向排列构成的筒体(13),筒体(13)的外壁与外壳(8)的内壁有间隙,吸热管(7)的两端分别与进水接头(1)和出水接头(2)连接,外壳(8)上有排烟口(9),下有冷凝水出口(12),筒体(13)内为设置燃气燃烧器的燃烧室,外壳(8)的至少一端有燃烧器安装孔(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启明,江涛,郭全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前锋热交换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