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互补一体化能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9716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能互补一体化能源系统,系统分为生活热水系统、夏季供冷系统和冬季供暖系统。生活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经潜水泵将热水从地热井提出,为一级换热器提供能量,由一级换热器进行能量交换后,为用户提供生活热水。夏季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热泵全天为用户端提供供冷基载负荷。启动制冷机组,于相变储能装置内蓄冷,同时保证室内供冷;关闭制冷机组,启用相变储能装置与热泵联合供冷。冬季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地热井资源为热用户提供基载热负荷。经对地热水的梯级利用后,将地热水送回回灌井;当热负荷不足时利用相变储能装置进行补充:开启电锅炉,相变储能装置进行储能,同时保证室内供暖;关闭电锅炉,利用相变储能装置供暖。

A multi-functional complementary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互补一体化能源系统
本技术涉及相变储能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互补一体化能源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从对能源的单一性需求逐步的改为对能源的多样化需求。但每个能源系统(如供暖系统、制冷系统等)都是独立的,并且无法对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亟需将各个能源系统整合起来,以达到环保节能、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要求,实现科学建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互补一体化能源系统,通过充分利用地热资源,降低地热回灌温度,实现地热梯级利用,提高地热利用率;同时相变储能装置以及热泵在冬季及夏季有不同的使用功能,因此夏季供冷系统以及冬季供暖系统可以共用,进行多能互补;在保障室内温度的前提下,实现自动化调节能量供给的地热、储热和蓄冷的一体化能源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功能互补一体化能源系统,所述一体化能源系统分为生活热水系统、夏季供冷系统和冬季供热系统;生活热水系统包括地热井、潜水泵、除砂器、一级换热器和第一循环泵;生活热水系统分为出水管路和回水管路两条管路,出水管路由所述地热井、潜水泵、除砂器、一级换热器和用户端依次相连构成;回水管路由用户端、第一循环泵、一级换热器和夏季供冷系统的二级换热器依次连接;所述夏季供冷系统包括二级换热器、第二循环泵、热泵、冷却塔、制冷机组、第一冷却水泵、第二冷却水泵、相变储能装置、第四循环泵、换热器及第五循环泵;夏季供冷系统包括八条管路,其中:第一管路由二级换热器第二循环泵、热泵和用户端依次连接构成;第二管路由用户端、热泵和二级换热器依次相互连接构成;第三管路由第一管路中第二循环泵和热泵之间引出后依次与冷却塔、第一冷却水泵、制冷机组、第二冷却水泵和相变储能装置相连接构成;第四管路由相变储能装置、制冷机组、冷却塔、热泵与二级换热器之间的第二管路依次相互连接构成;第五管路由第一管路中的热泵出水端引出并与第二冷却水泵和相变储能装置之间的第三管路相连接构成;第六管路由热泵回水端引出并与制冷机组和相变储能装置之间的第四管路相连接构成;第七管路由相变储能装置、第四循环泵、换热器、第五循环泵和第五管路依次相互连接构成;第八管路由第六管路引出后依次与换热器和相变储能装置相互连接构成;所述冬季供热系统包括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第二循环泵、热泵、回灌泵、回灌井、电锅炉、相变储能装置和第三循环泵,冬季供热系统共分为三条供热管路,其中:第一供热管路由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第二循环泵、热泵和用户端相互连接构成;第二供热管路由用户端、热泵、二级换热器回灌泵和回灌井依次相互连接构成;第三供热管路由热泵的回水端引出后依次与电锅炉、第三循环泵、相变储能装置和热泵的出水端相互连接构成。进一步的,地热井热源回水温度度,通过一级换热器以及二级换热器后温度变为度,通过回灌泵送回回灌井;其中一级换热器交换出的热量为用户端提供全年的生活热水,二级换热器交换出的热量经热泵补充后为用户端提供基载热负荷。进一步的,相变储能装置为热池。进一步的,相变储能装置内设置有相变储能材料,利用相变储能材料的潜热储存热量,由电锅炉提供能量,相变储能材料吸热,由固态变为液态;在末端供热处,相变储能装置将热量输送给末端设备,相变储能材料放热,由液态变为固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1.实现地热能源的梯级利用,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2.相变储能装置实现冬夏两用,高效可靠,蓄冷蓄热在一个系统内有机统一。3.热泵的冬夏两用,冬天充分利用地热的低温度段提供热量,夏天切换至冷却塔提供制冷基载负荷。4.在冬季与夏季,利用热泵及制冷机组承担基载负荷,利用相变储能装置承担尖峰负荷,既实现了能源削峰填谷的社会效益,通过峰谷电价差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整个系统设备在不同工况下的自动化程度高,充分利用,环保节能,经济合理,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生活热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夏季供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冬季供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地热井,2-潜水泵,3-除砂器,4-一级换热器,5-循环泵,6-二级换热器,7-循环泵,8-热泵,9-回灌泵,10-回灌井,11-冷却塔,12-电锅炉,13-循环泵,14-制冷机组,15-冷却水泵,16-冷却水泵,17-相变储能装置,18-循环泵,19-换热器,20-循环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多能互补一体化能源系统,主要部分包括地热井1与热泵8的热量梯级利用,热泵8与相变储能装置17的联合供冷,热泵8与相变储能装置17的联合供热,热泵8与制冷机组14共用冷却塔以及夏季、冬季两用的相变储能装置17。该一体化能源系统分为全年的生活热水系统①、夏季供冷系统②和冬季供暖系统③。全年的生活热水系统①所使用的设备为地热井1,潜水泵2,除砂器3,一级换热器4,循环泵5。地热井1、潜水泵2、除砂器3与一级换热器4侧:热水系统运行工况为经潜水泵2将热水从地热井1提出,除砂器3除沙后,为一级换热器4提供供水温度为60℃,回水温度为45℃的能量;一级换热器4与循环泵5侧:由一级换热器4进行能量交换后,通过循环泵5为循环水提供动能,为用户提供供水温度为55℃,回水温度为40℃的生活热水。夏季供冷系统②所使用的设备为二级换热器6,循环泵7,热泵8,冷却塔11,制冷机组14,冷却水泵15,冷却水泵16,相变储能装置17,循环泵18,换热器19以及循环泵20。供冷系统运行工况为冷却塔11与二级换热器6和热泵8管路上连接,接口采用三通阀,夏季供冷关闭三通阀二级换热器6侧,采用冷却塔11与热泵8连接,热泵8全天为用户端提供供水温度为7℃,回水温度为12℃的供冷基载负荷;热泵8、冷却水泵15与冷却塔11连接侧:热泵8与制冷机组14共用冷却塔11,启动制冷机组14,冷却水泵15为循环水提供动能,冷却塔11冷却循环水回到制冷机组14。制冷机组14、冷却水泵16与相变储能装置17侧:利用冷却水泵16提供动能,与相变储能装置17内运用相变材料进行相变蓄冷,循环水能量交换后回到制冷机组14;相变储能装置17、循环泵18与换热器19侧:关闭制冷机组14,启用相变储能装置17,利用循环泵18为循环水提供动能,经换热器19进行能量交换后回到相变储能装置17;之后通过用户端侧循环泵20给循环水提供动能,从而为用户供冷。同时热泵8亦提供供冷基载负荷,进行供水温度为7℃,回水温度为12℃的联合供冷。冬季供暖系统③所使用的设备为二级换热器6,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互补一体化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能源系统分为生活热水系统、夏季供冷系统和冬季供热系统;/n生活热水系统包括地热井(1)、潜水泵(2)、除砂器(3)、一级换热器(4)和第一循环泵(5);生活热水系统分为出水管路和回水管路两条管路,出水管路由所述地热井(1)、潜水泵(2)、除砂器(3)、一级换热器(4)和用户端依次相连构成;回水管路由用户端、第一循环泵(5)、一级换热器(4)和夏季供冷系统的二级换热器(6)依次连接;/n所述夏季供冷系统包括二级换热器(6)、第二循环泵(7)、热泵(8)、冷却塔(11)、制冷机组(14)、第一冷却水泵(15)、第二冷却水泵(16)、相变储能装置(17)、第四循环泵(18)、换热器(19)及第五循环泵(20);夏季供冷系统包括八条管路,其中:/n第一管路由二级换热器(6)第二循环泵(7)、热泵(8)和用户端依次连接构成;/n第二管路由用户端、热泵(8)和二级换热器(6)依次相互连接构成;/n第三管路由第一管路中第二循环泵(7)和热泵(8)之间引出后依次与冷却塔(11)、第一冷却水泵(15)、制冷机组(14)、第二冷却水泵(16)和相变储能装置(17)相连接构成;/n第四管路由相变储能装置(17)、制冷机组(14)、冷却塔(11)、热泵(8)与二级换热器(6)之间的第二管路依次相互连接构成;/n第五管路由第一管路中的热泵(8)出水端引出并与第二冷却水泵(16)和相变储能装置(17)之间的第三管路相连接构成;/n第六管路由热泵(8)回水端引出并与制冷机组(14)和相变储能装置(17)之间的第四管路相连接构成;/n第七管路由相变储能装置(17)、第四循环泵(18)、换热器(19)、第五循环泵(20)和第五管路依次相互连接构成;/n第八管路由第六管路引出后依次与换热器(19)和相变储能装置(17)相互连接构成;/n所述冬季供热系统包括一级换热器(4)、二级换热器(6)、第二循环泵(7)、热泵(8)、回灌泵(9)、回灌井(10)、电锅炉(12)、相变储能装置(17)和第三循环泵(13),冬季供热系统共分为三条供热管路,其中:/n第一供热管路由一级换热器(4)、二级换热器(6)、第二循环泵(7)、热泵(8)和用户端相互连接构成;/n第二供热管路由用户端、热泵(8)、二级换热器(6)回灌泵(9)和回灌井(10)依次相互连接构成;/n第三供热管路由热泵(8)的回水端引出后依次与电锅炉(12)、第三循环泵(13)、相变储能装置(17)和热泵(8)的出水端相互连接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互补一体化能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能源系统分为生活热水系统、夏季供冷系统和冬季供热系统;
生活热水系统包括地热井(1)、潜水泵(2)、除砂器(3)、一级换热器(4)和第一循环泵(5);生活热水系统分为出水管路和回水管路两条管路,出水管路由所述地热井(1)、潜水泵(2)、除砂器(3)、一级换热器(4)和用户端依次相连构成;回水管路由用户端、第一循环泵(5)、一级换热器(4)和夏季供冷系统的二级换热器(6)依次连接;
所述夏季供冷系统包括二级换热器(6)、第二循环泵(7)、热泵(8)、冷却塔(11)、制冷机组(14)、第一冷却水泵(15)、第二冷却水泵(16)、相变储能装置(17)、第四循环泵(18)、换热器(19)及第五循环泵(20);夏季供冷系统包括八条管路,其中:
第一管路由二级换热器(6)第二循环泵(7)、热泵(8)和用户端依次连接构成;
第二管路由用户端、热泵(8)和二级换热器(6)依次相互连接构成;
第三管路由第一管路中第二循环泵(7)和热泵(8)之间引出后依次与冷却塔(11)、第一冷却水泵(15)、制冷机组(14)、第二冷却水泵(16)和相变储能装置(17)相连接构成;
第四管路由相变储能装置(17)、制冷机组(14)、冷却塔(11)、热泵(8)与二级换热器(6)之间的第二管路依次相互连接构成;
第五管路由第一管路中的热泵(8)出水端引出并与第二冷却水泵(16)和相变储能装置(17)之间的第三管路相连接构成;
第六管路由热泵(8)回水端引出并与制冷机组(14)和相变储能装置(17)之间的第四管路相连接构成;
第七管路由相变储能装置(17)、第四循环泵(18)、换热器(19)、第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志斌王浩磊汪法李庆高长才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鑫新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