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咖啡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950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咖啡杯,包括杯体部、把手部及可折叠吸管;杯体部包括筒II和一端封闭的筒I,筒I的中部设置有多个环形折痕I使得筒I能够沿着环形折痕I折叠,筒II开口端的截面积大于其与筒I连接端的截面积;把手部为筒状结构,包括可折叠部和固定部,可折叠部设有多个环形折痕II使得可折叠部能够沿环形折痕II折叠,环形折痕II与环形折痕I的形状匹配且环形折痕II能套在环形折痕I外,固定部连接有把手,把手包括握手部和与固定部连接的连接件,握手部与连接件连接,握手部在纵向上开有能容纳吸管的盲孔,握手部上还设有用于封闭盲孔的盖合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咖啡杯,便携性好,设计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极具应用前景。

A coffee c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咖啡杯
本技术属于日用品
,涉及一种咖啡杯,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咖啡杯。
技术介绍
咖啡已成为都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因此咖啡杯也是必备之物。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品质和环保,人们对咖啡杯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户外运动的流行,人们对咖啡杯的便携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便携性咖啡杯,但该类咖啡杯多为圆柱筒状结构,未设有把手,改变了喝咖啡的体验,对于咖啡资深爱好者而言,其仅仅是容纳咖啡的器件,不能成为咖啡杯,同时此类咖啡杯均未设有吸管或咖啡勺,在进行咖啡冲泡时只能摇晃以保证咖啡冲泡完全,使用体验不佳。因此,开发一种使用体验好且便捷性好的咖啡杯极具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便捷性及使用体验无法同时兼顾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同时兼顾便捷性及使用体验的咖啡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咖啡杯,包括杯体部、把手部及可折叠吸管;所述杯体部为一端封闭的筒状结构,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筒I和筒II,所述筒I的一端为封闭端,所述筒I的中部设置有多个环形折痕I使得所述筒I能够沿着所述环形折痕I折叠,所述筒II开口端的截面积大于其与筒I连接端的截面积,所述筒II与筒I连接端设有覆盖该端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开有与所述可折叠吸管的外径匹配的通孔;所述把手部整体呈筒状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可折叠部和固定部,所述可折叠部设有多个环形折痕II使得所述可折叠部能够沿着所述环形折痕II折叠,所述环形折痕II与环形折痕I的形状匹配且环形折痕II能套在环形折痕I外,所述固定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整体呈“7”字形,包括握手部和与固定部连接的连接件,所述握手部与连接件连接,所述握手部在纵向上开有能容纳所述可折叠吸管的盲孔,握手部上还设有用于封闭所述盲孔的盖合结构。本技术的咖啡杯,杯体部、把手部及吸管均采用可折叠设计,折痕的设计能够降低部件的体积,提高产品的便携性,杯体部采用筒I和筒II连接而成且筒II开口端的面积较大,其筒II的坡度较缓,能够更方便使用者使用,同时盖板的设计,能够避免筒I内的咖啡溢出,盖板上设有通孔,可将吸管由通孔穿入,通过旋转吸管即可搅拌杯内的咖啡,也可直接通过吸管吸取杯内的咖啡。把手部上的折痕可与杯体部上的折痕匹配,即可将把手部外套在杯体部上,通过两者上折痕的配合将把手部固定在杯体部上,通过打开把手部的盖合结构即可取出位于盲孔内的吸管,在使用完成后,可将吸管重新放回盲孔内,将杯体部与把手部分离后,将折痕折叠后收纳两者即可,折痕折叠后整体体积较小,方便携带。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上所述的一种咖啡杯,所述筒I为圆筒状结构。本技术的筒I的结构形式并不仅限此,其也可为方筒结构,其具体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上所述的一种咖啡杯,所述筒II为圆台筒状结构。圆形筒状结构符合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同时其容积较大。如上所述的一种咖啡杯,所述可折叠吸管为圆管。圆管的成本相对较为低廉,能有效降低成本。如上所述的一种咖啡杯,所述通孔为圆孔。如上所述的一种咖啡杯,所述把手部为圆筒状结构。如上所述的一种咖啡杯,所述把手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筒I的外径。如上所述的一种咖啡杯,所述盖合结构与握手部铰接。本技术的具体连接形式并不仅限于此,本技术仅给出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如上所述的一种咖啡杯,所述盲孔为圆孔。如上所述的一种咖啡杯,所述筒II与筒I连接端的侧壁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盖板的外缘设有与环形凹槽匹配的环形凸起。通过凹凸配合能够有效固定盖板,避免盖板活动进而导致咖啡洒出。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咖啡杯,便携性好,设计的把手部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还设有用于搅拌咖啡及吸取咖啡的吸管;(2)本技术的一种咖啡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极具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咖啡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筒I,2-环形折痕I,3-盖板,4-通孔,5-筒II,6-环形折痕II,7-把手,8-盖合结构,9-可折叠吸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阐述。一种咖啡杯,如图1所示,包括杯体部、把手部及圆形可折叠吸管9;杯体部为一端封闭的筒状结构,其包括依次连接的圆筒I1和圆台筒II5,筒I1的一端为封闭端,筒I1的中部设置有多个环形折痕I2使得筒I1能够沿着环形折痕I2折叠,筒II5开口端的内径大于其与筒I1连接端的内径,筒II5与筒I1连接端设有覆盖该端的盖板3,连接端的侧壁上设有环形凹槽,盖板3的外缘设有与环形凹槽匹配的环形凸起,盖板3通过环形凹槽和环形凸起的配合固定在筒II5与筒I1的连接处,盖板3上开有与可折叠吸管9的外径匹配的圆形通孔4;把手部整体为圆筒状结构,其内径大于筒I1的外径,包括依次连接的可折叠部和固定部,可折叠部设有多个环形折痕II6使得可折叠部能够沿着环形折痕II6折叠,环形折痕II6与环形折痕I2的形状匹配且环形折痕II6能套在环形折痕I2外,固定部连接有把手7,把手7整体呈“7”字形,包括握手部和与固定部连接的连接件,握手部与连接件连接,握手部在纵向上开有能容纳可折叠吸管9的圆形盲孔,握手部上还设有用于封闭盲孔的盖合结构8,盖合结构与握手部铰接。本技术的咖啡杯的使用流程如下:(1)将咖啡杯由折叠分离状态变为展开连接状态:将环形折痕I拉伸开来即将杯体部展开,将环形折痕II拉伸开来即将把手部展开,打开盖合结构取出可折叠吸管,将杯体部放入把手部内,使得环形折痕I和环形折痕II卡合完成固定,再将可折叠吸管拉伸展开,将其插入通孔即可,在使用咖啡杯泡咖啡时,可将盖板取下,向筒I内加入咖啡豆或咖啡粉,再加入热水,盖上盖板,通过摇动吸管即可完成搅拌,搅拌完成后通过吸管即可吸取咖啡;(2)将咖啡杯由展开连接状态变为折叠分离状态:使得环形折痕I和环形折痕II错开,即将杯体部与把手部分离,取下可折叠吸管,压缩环形折痕I、环形折痕II及可折叠吸管使得杯体部、把手部及可折叠吸管折叠,打开盖合结构后将可折叠吸管放入盲孔内,盖合盖合结构即完成了拆分。经验证,本技术的一种咖啡杯,便携性好,设计的把手部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还设有用于搅拌咖啡及吸取咖啡的吸管;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极具应用前景。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在不违背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咖啡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部、把手部及可折叠吸管;/n所述杯体部为一端封闭的筒状结构,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筒I和筒II,所述筒I的一端为封闭端,所述筒I的中部设置有多个环形折痕I使得所述筒I能够沿着所述环形折痕I折叠,所述筒II开口端的截面积大于其与筒I连接端的截面积,所述筒II与筒I连接端设有覆盖该端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开有与所述可折叠吸管的外径匹配的通孔;/n所述把手部整体呈筒状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可折叠部和固定部,所述可折叠部设有多个环形折痕II使得所述可折叠部能够沿着所述环形折痕II折叠,所述环形折痕II与环形折痕I的形状匹配且环形折痕II能套在环形折痕I外,所述固定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整体呈“7”字形,包括握手部和与固定部连接的连接件,所述握手部与连接件连接,所述握手部在纵向上开有能容纳所述可折叠吸管的盲孔,握手部上还设有用于封闭所述盲孔的盖合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咖啡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部、把手部及可折叠吸管;
所述杯体部为一端封闭的筒状结构,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筒I和筒II,所述筒I的一端为封闭端,所述筒I的中部设置有多个环形折痕I使得所述筒I能够沿着所述环形折痕I折叠,所述筒II开口端的截面积大于其与筒I连接端的截面积,所述筒II与筒I连接端设有覆盖该端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开有与所述可折叠吸管的外径匹配的通孔;
所述把手部整体呈筒状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可折叠部和固定部,所述可折叠部设有多个环形折痕II使得所述可折叠部能够沿着所述环形折痕II折叠,所述环形折痕II与环形折痕I的形状匹配且环形折痕II能套在环形折痕I外,所述固定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整体呈“7”字形,包括握手部和与固定部连接的连接件,所述握手部与连接件连接,所述握手部在纵向上开有能容纳所述可折叠吸管的盲孔,握手部上还设有用于封闭所述盲孔的盖合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咖啡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麦隆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