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式讲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9411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升降式讲台,包括固定底箱和讲台平板;所述讲台平板下方设置有液压缸;所述讲台平板下方设置有上左侧板、上右侧板、上前侧板和上后侧板,各侧板内侧均设置有至少1根第一齿条,相应地,每根所述第一齿条附近均设置有可与之啮合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部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一端与第二齿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上部还设置有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连杆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导杆位于所述第二齿条与支撑柱之间均套设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升降式讲台讲台平板人站在讲台上,不会晃动,安全可靠;工作稳定性好,安全性好。

A kind of lifting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升降式讲台
本技术涉及教学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可升降式讲台。
技术介绍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可升降式讲台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可升降式讲台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可升降式讲台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可升降式讲台科学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可升降式讲台力。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可升降式讲台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可升降式讲台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使可升降式讲台学生掌握现代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基本生产工具的技可升降式讲台能。教学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上述任务,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是可升降式讲台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处理好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关系,传可升降式讲台授知识和提高思想觉悟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以及可升降式讲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调动学生积极性、自觉性的关系。目前在教室内教学过程中黑板时必不可少的,但是现有的黑板高可升降式讲台度为固定的,当老师身高较矮时在书写时不便,导致老师需要多次可升降式讲台擦拭,浪费了不少时间,降低了教学效果,且平台表面容易发生磨损,影响使用寿命。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6.09.07公开了一件公开号为CN205558368U,名称为“一种教学用可升降平台”的技术,该技术公开了一种教学用可升降平台,包括固定底箱、讲台平板,所述固定底箱与讲台平板设置有减震层,所述讲台平板表面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讲台平板底部两侧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下端与固定底箱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所述固定底箱两侧上设置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内部设置有与讲台平板相连接的导向杆,所述讲台平板与固定底箱之间设置有调节杆。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06.29公开了一件公开号为CN108222563A,名称为“一种球型防水插排”的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教学用升降平台,包括固定底箱、讲台平板,所述固定底箱与讲台平板设置有减震层,所述讲台平板表面设置有耐磨层,所述固定底箱内部分别设置有滑套A、滑套B,所述滑套A、滑套B分别与V形件A、V形件B连接,所述滑套A、滑套B的连接处设置有调节杆,所述固定底箱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耐磨层上表面设置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耐磨凸块。但是以上专利中的可教学用可升降平台(讲台)还存在以下问题:1.讲台平板仅仅由升降机构来支撑,人站在讲台上,容易出现晃动、不稳,尤其是讲台的四周边缘附近,存在安全隐患;2.讲台平板上升后,与固定底箱侧壁之间形成较大的间隙空间,容易掉落物品进入固定底箱内,影响升降讲台工作稳定性,甚至出现个子较小的学生掉入,引发安全事故。基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升降式讲台,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升降式讲台。本技术的可升降式讲台讲台平板可以实现讲台平板的高度调节,方便使用,提高了教学的效果;而且支撑牢固,人(如,老师)站在讲台上,不会晃动、不稳等,即便是讲台的四周边缘附近,也不容易晃动、不稳等,安全可靠;讲台平板上升后,与固定底箱侧壁之间不会形成较大的间隙空间,不会出现掉落物品等进入固定底箱内,可升降讲台的工作稳定性好,安全性好。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升降式讲台,包括固定底箱和讲台平板;所述固定底箱包括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形成一上部开口的空腔;所述讲台平板下方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前后延伸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中部均与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讲台平板下方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和后侧板相对应的上左侧板、上右侧板、上前侧板和上后侧板;所述上左侧板、上右侧板、上前侧板和上后侧板内侧均设置有至少1根第一齿条,相应地,每根所述第一齿条附近均设置有可与之啮合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部设置有2根水平贯穿所述支撑柱的导杆,所述导杆一端均与第二齿条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连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上部还设置有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连杆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导杆位于所述第二齿条与支撑柱之间均套设有弹簧。本技术的可升降式讲台讲台平板可以实现讲台平板的高度调节,方便使用,提高了教学的效果;而且支撑牢固,人(如,老师)站在讲台上,不会晃动、不稳等,即便是讲台的四周边缘附近,也不容易晃动、不稳等,安全可靠;讲台平板上升后,与固定底箱侧壁之间不会形成较大的间隙空间,不会出现掉落物品等进入固定底箱内,可升降讲台的工作稳定性好,安全性好。优选的,所述液压缸和气缸均与控制箱连接,所述控制箱用于控制所述液压缸和气缸工作。优选的,所述左侧板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开关。优选的,所述上左侧板底部靠近所述支撑组件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开关。优选的,所述讲台平板上表面覆盖有耐磨层。优选的,所述耐磨层上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滑的凹凸纹路。优选的,所述讲台平板下表面覆盖有减震层。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可升降式讲台讲台平板可以实现讲台平板的高度调节,方便使用,提高了教学的效果;而且支撑牢固,人(如,老师)站在讲台上,不会晃动、不稳等,即便是讲台的四周边缘附近,也不容易晃动、不稳等,安全可靠;讲台平板上升后,与固定底箱侧壁之间不会形成较大的间隙空间,不会出现掉落物品等进入固定底箱内,可升降讲台的工作稳定性好,安全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支撑组件6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至2所示,一种可升降式讲台,包括固定底箱1和讲台平板2;所述固定底箱1包括底板11、左侧板12、右侧板13、前侧板(未示出)和后侧板(未示出),所述底板11、左侧板12、右侧板13、前侧板和后侧板形成一上部开口的空腔;这样液压缸3和支撑组件6等位于该空腔内工作,相对封闭,工作稳定性好,减少外界干扰,掉落物品等不容易进入固定底箱内。所述讲台平板2下方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前后延伸的支撑杆31,所述支撑杆31的中部均与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上的液压缸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通过以上设置的支撑杆31使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升降式讲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箱(1)和讲台平板(2);所述固定底箱(1)包括底板(11)、左侧板(12)、右侧板(13)、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底板(11)、左侧板(12)、右侧板(13)、前侧板和后侧板形成一上部开口的空腔;所述讲台平板(2)下方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前后延伸的支撑杆(31),所述支撑杆(31)的中部均与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上的液压缸(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n所述讲台平板(2)下方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左侧板(12)、右侧板(13)、前侧板和后侧板相对应的上左侧板(41)、上右侧板(42)、上前侧板和上后侧板;所述上左侧板(41)、上右侧板(42)、上前侧板和上后侧板内侧均设置有至少1根第一齿条(51),相应地,每根所述第一齿条(51)附近均设置有可与之啮合的支撑组件(6);/n所述支撑组件(6)包括支撑柱(61);所述支撑柱(61)上部设置有2根水平贯穿所述支撑柱(61)的导杆(62),所述导杆(62)一端均与第二齿条(63)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连杆(6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61)上部还设置有有气缸(7),所述气缸(7)的输出端与连杆(64)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导杆(62)位于所述第二齿条(63)与支撑柱(61)之间均套设有弹簧(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升降式讲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箱(1)和讲台平板(2);所述固定底箱(1)包括底板(11)、左侧板(12)、右侧板(13)、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底板(11)、左侧板(12)、右侧板(13)、前侧板和后侧板形成一上部开口的空腔;所述讲台平板(2)下方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前后延伸的支撑杆(31),所述支撑杆(31)的中部均与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上的液压缸(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所述讲台平板(2)下方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左侧板(12)、右侧板(13)、前侧板和后侧板相对应的上左侧板(41)、上右侧板(42)、上前侧板和上后侧板;所述上左侧板(41)、上右侧板(42)、上前侧板和上后侧板内侧均设置有至少1根第一齿条(51),相应地,每根所述第一齿条(51)附近均设置有可与之啮合的支撑组件(6);
所述支撑组件(6)包括支撑柱(61);所述支撑柱(61)上部设置有2根水平贯穿所述支撑柱(61)的导杆(62),所述导杆(62)一端均与第二齿条(63)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连杆(6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61)上部还设置有有气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鑫豪毛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平湖市职业中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