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深基坑的上下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9106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深基坑上下通道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用于深基坑的上下通道,包括预制上下通道,基坑内上下设置的第一腰梁、第二腰梁之间通过所述预制上下通道实现连接;所述预制上下通道的底端通过一第一固定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二腰梁外侧的支撑梁上;所述预制上下通道的上端通过一第二固定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一腰梁上的基坑外墙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传统的一体式搭设的深基坑上下通道设置成若干个独立的预制上下通道,上下相邻的预制上下通道之间利用外墙上的支撑梁作为过道,进而实现深基坑自上而下的所有所述预制上下通道之间的连通,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现场搭建耗费人力物力、以及受限于深基坑的施工进度等技术问题。

A kind of up and down passage for deep foundation p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深基坑的上下通道
本技术涉及深基坑上下通道的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深基坑的上下通道。
技术介绍
现今的深基坑上下通道多采用一体式搭设,即上下通道由深基坑底部开始搭设直到深基坑顶部,该搭设方法受限于深基坑的施工进度,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上下通道在拆除时不可避免的损坏而成为废料,不符合绿色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深基坑的上下通道,该上下通道不受限于深基坑的施工进度,搭设快速便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深基坑的上下通道,包括预制上下通道,基坑内上下设置的第一腰梁、第二腰梁之间通过所述预制上下通道实现连接;所述预制上下通道的底端通过一第一固定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二腰梁外侧的支撑梁上;所述预制上下通道的上端通过一第二固定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一腰梁上的基坑外墙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将传统的一体式搭设的深基坑上下通道设置成若干个独立的预制上下通道,单个的所述预制上下通道底端通过第二固定结构固定在基坑内的支撑梁上,顶端通过第二固定结构固定在基坑外墙上,使得单个的所述预制上下通道被固定进而投入使用;上下相邻的所述预制上下通道之间利用外墙上的支撑梁作为过道,通过过道实现彼此连通,进而实现深基坑自上而下的所有所述预制上下通道之间的连通,完成深基坑上下通道的搭建。通过若干个所述预制上下通道分段拼接而成的深基坑上下通道,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现场搭建耗费人力物力、以及受限于深基坑的施工进度等技术问题。作为优选,所述预制上下通道包括围成矩形空间的四根立杆;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架设在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撑梁上的支撑件、若干第一固定结构分件、预埋在所述支撑梁上的预埋件;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预埋件固定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立杆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分件固定在所述支撑件上。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件为工字钢。作为优选,所述预埋件包括固在所述支撑梁上且凸出设置在所述支撑梁外的若干钢筋;所述预埋件箍紧所述支撑件在所述支撑梁上。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预埋件之间还设置有木方。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分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杆四周的若干角钢;所述角钢的一钢面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角钢的另一钢面与所述立杆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角钢与所述支撑件焊接固定;所述角钢与所述立杆焊接固定。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分件还包括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底端为中空管;所述定位杆固定在所述支撑件上,且竖直嵌套在所述立杆内。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坑外墙上的外架连墙件;所述外架连墙件包括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基坑外墙上,另一端与所述预制上下通道固定连接。作为优选,上下相邻的所述预制上下通道之间的所述腰梁上还设置有过道防护围栏,所述过道防护围栏设置在所述腰梁的外侧。附图说明现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预制上下通道安装在深基坑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预制上下通道安装在深基坑内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支撑件固定在支撑梁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预制上下通道上的立杆固定在支撑梁上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预制上下通道;11、立杆;2、腰梁;3、支撑梁;4、基坑外墙;51、支撑件;52、预埋件;53、角钢;54、定位杆;55、木方;61、连接杆;7、过道防护围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深基坑的上下通道,包括预制上下通道1,基坑内上下设置的第一腰梁、第二腰梁之间通过所述预制上下通道1实现连接;所述预制上下通道1的底端通过一第一固定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二腰梁外侧的支撑梁3上;所述预制上下通道1的上端通过一第二固定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一腰梁上的基坑外墙4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将传统的一体式搭设的深基坑上下通道设置成若干个独立的预制上下通道1,单个的所述预制上下通道1底端通过第二固定结构固定在基坑内的支撑梁3上,顶端通过第二固定结构固定在基坑外墙4上,使得单个的所述预制上下通道1被固定进而投入使用;上下相邻的所述预制上下通道1之间利用外墙上的支撑梁3作为过道,通过过道实现彼此连通,进而实现深基坑自上而下的所有所述预制上下通道1之间的连通,完成深基坑上下通道的搭建。通过若干个所述预制上下通道1分段拼接而成的深基坑上下通道,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现场搭建耗费人力物力、以及受限于深基坑的施工进度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深基坑的上下通道,预制上下通道1按照施工进度分段拆除或移动以保证其实用性,免除了传统采用钢管或一体落地式楼梯搭设时需预留洞口,并可使用塔吊或汽车吊进行运输,实现整体移动;预制上下通道1利用预制上下通道1与腰梁2相结合,避免了“一梯到底”,且克服现有技术中缺少休息平台的缺点,通过腰梁2作为通道,提供休息及人流缓冲区域,减少施工人员疲劳。如图1~4所示,所述预制上下通道1包括围成矩形空间的四根立杆11;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架设在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撑梁3上的支撑件51、若干第一固定结构分件、预埋在所述支撑梁3上的预埋件52;所述支撑件51通过所述预埋件52固定在所述支撑梁3上,所述立杆11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分件固定在所述支撑件51上。其中,所述支撑件51优选为工字钢。预制上下通道1底部通过设置工字钢架设在作为支撑梁3,充分利用支撑梁3竖向承载力,提高预制上下通道1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所述预埋件52包括固在所述支撑梁3上且凸出设置在所述支撑梁3外的若干钢筋;所述预埋件52箍紧所述支撑件51在所述支撑梁3上;为加强支撑件51在所述支撑梁3上稳固性,所述支撑件51的上端与所述预埋件52之间设置有木方55。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分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杆11四周的若干角钢53;所述角钢53的一钢面与所述支撑件51固定连接,所述角钢53的另一钢面与所述立杆11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角钢53与所述支撑件51焊接固定;所述角钢53与所述立杆11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分件还包括定位杆54;所述定位杆54的底端为中空管;所述定位杆54固定在所述支撑件51上,且竖直嵌套在所述立杆11内。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坑外墙4上的外架连墙件;所述外架连墙件包括一连接杆61,所述连接杆6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基坑外墙4上,另一端与所述预制上下通道1固定连接;上下相邻的所述预制上下通道1之间的所述腰梁2上还设置有过道防护围栏7,所述过道防护围栏7设置在所述腰梁2的外侧。现今一体式制作的基坑上下通道通过钢管搭设,梯子立杆11间距1200mm,立杆11下铺200*50脚手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深基坑的上下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上下通道,基坑内上下设置的第一腰梁、第二腰梁之间通过所述预制上下通道实现连接;/n所述预制上下通道的底端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二腰梁外侧的支撑梁上;/n所述预制上下通道的上端通过第二固定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一腰梁上的基坑外墙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深基坑的上下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上下通道,基坑内上下设置的第一腰梁、第二腰梁之间通过所述预制上下通道实现连接;
所述预制上下通道的底端通过第一固定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二腰梁外侧的支撑梁上;
所述预制上下通道的上端通过第二固定结构固定在所述第一腰梁上的基坑外墙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深基坑的上下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上下通道包括围成矩形空间的四根立杆;
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架设在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撑梁上的支撑件、若干第一固定结构分件、预埋在所述支撑梁上的预埋件;
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预埋件固定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立杆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分件固定在所述支撑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深基坑的上下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工字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深基坑的上下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埋件包括固在所述支撑梁上且凸出设置在所述支撑梁外的若干钢筋;
所述预埋件箍紧所述支撑件在所述支撑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深基坑的上下通道,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仲亚胡小铭曹穗冬李俊华吴有来谢文海郑绮瑞李钊林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