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德仰专利>正文

自激励多回环、湍流式燃煤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99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激励多回环、湍流式燃煤炉,由炉体、水套、炉膛及炉箅等组成;在炉体的下部设有炉箅,炉箅上方为炉膛;其中,炉膛的内侧壁设有循环通道体,循环通道体内设有多数个螺旋管道,多数个螺旋管道的上口和炉膛上方的燃气燃烧室相通,其下口和排气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锅炉的燃料燃烧充分、热效率高、无烟环保、高效节能。(*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激励多回环、湍流式燃煤炉。目前市场上使用的锅炉为燃煤炉、燃油锅炉及燃汽锅炉;现今使用的燃煤炉大都使用烟筒,同时需要大量的锅炉配件,如鼓风机、引风机、减速机等,造成成本高,维修及操作人员多,最严重的问题还在于通过烟筒排放气体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现有燃煤炉的热效率低下,造成煤的大量浪费;燃油锅炉造价昂贵,热效率低,耗油量大;燃汽锅炉在没有气源和气源压力不够的地方不能用,实际上无法广泛应用。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激励多回环、湍流式燃煤炉,锅炉的燃料燃烧充分、热效率高、无烟环保、高效节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激励多回环、湍流式燃煤炉,主要由炉体、水套、进煤口、点火口、燃气燃烧室、炉膛及炉蓖等组成;在炉体的下部两侧分别设有进煤口及点火口,在进煤口及点火口下面设有进风调节门,进风调节门内的炉体空间中同时设有出渣道及排气口;在出渣道上方设有炉蓖,炉蓖上方为炉膛;其特征在于炉膛的内侧壁设有循环通道体,循环通道体内设有多数个螺旋管道,多数个螺旋管道的上口和炉膛上部的燃气燃烧室相通,其下口和排气通道连通。炉蓖上的炉膛空间为燃煤燃烧室,燃煤燃烧室的上方空间为燃气燃烧室,炉体内燃气燃烧室周围设有水套。在炉体下部连接设有炉座。燃煤炉膛的结构为波浪形。排气通道的排气口设于进风调节门内的炉体空间。设有管道和燃气燃烧室连接并伸出炉体,在炉体外的管道上设有压力调节主燃区定位、进风引导装置。回流燃气管道在上端和管道连通,在下端和进风调节门内的进气空间连通。在炉蓖下边设有可调的百叶窗式或双层抄手式进风装置。循环通道体内设有水套,多数个螺旋管道设于水套内。炉蓖以上为密封的。通过本技术自激励多回环、湍流式燃煤炉,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达到了上述创作的目的,本技术以热气流锅炉结构,实现了燃煤炉靠自循环满足煤燃烧过程中锅炉内外的气体交换过程,吸入所需的空气,排出燃尽气体;本技术能使燃料在气化状态继续燃烧,因而温度高,提高了热效率,同时炉膛内没有烟尘,有害气体可以基本燃尽或固化成渣,由炉膛下方的排气孔与炉渣一起排出炉外;因此,本技术锅炉的燃料燃烧充分、热效率高、无烟环保、高效节能。本技术锅炉一炉多用,可以满足家庭、工厂、机关、学校、工地等采暖、洗浴、引水及工业加热等各种用途。本技术结构可用于各种以燃煤作能源的燃烧设备,如锅炉、冶炼炉、窑炉等。本技术与传统产品比较具有以下特点1、中小型锅炉完全不用外加动力,大型设备仅需相对极小的动力引导,即可满足煤充分燃烧所需要的条件。2、可以不用烟筒引风、排污、不用鼓风、引风、消烟除尘设备与之配套,故节省电力,消除了机电运行产生的噪音和大量烟尘、热量、有害气体向大气的释放所需要的条件。3、由于炉膛内温度高燃烧充分,故炉膛内火焰清洁,无烟尘阻挡,炉底不会形成污垢层,火焰可直达受热体,故热效率高可达90%以上,受热面积可大大减少从而也使锅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寿命长。4、便于实现自动控制,由设定的炉压、炉温状态反馈控制循环系统的变化,实施方法简便。5、减少了锅炉的制造成本。6、可使用传统燃煤设备难使用的低热值煤;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炉体----------1循环通道体------2进煤口--------3点火口----------4进风调节门----5压力调节装置----6回流燃气管----7炉座------------8炉膛----------9燃气燃烧室------10水套----------11 炉蓖------------12燃煤燃烧室----13 管道------------14如图1所示,本技术自激励多回环、湍流式燃煤炉主要由炉体1、炉座8、水套11、进煤口3、点火口4、燃气燃烧室10及炉蓖12等组成;其中,在炉体1下部连接设有炉座8,在炉体1的下部两侧分别设有进煤口3及点火口4,在进煤口3及点火口4下面设有进风调节门5,进风调节门5内的炉体1空间同时设为出渣道及排气口;在出渣道上方设有炉蓖12,燃煤通过进煤口3进入炉内置于炉蓖12上,炉蓖12上方为炉膛9,炉蓖12上的炉膛9空间为燃煤燃烧室13,燃煤燃烧室13的上方空间为燃气燃烧室10,炉体1内燃气燃烧室10周围设有水套11,管道14和燃气燃烧室10连接并伸出炉体1,在炉体1外的管道14上设有压力调节装置6,回流燃气管7在上端和管道14连通,在下端和进风调节门5内的进气空间连通;在炉膛9的内侧壁设有循环通道体2,循环通道体2内设有多数个螺旋管道(图未示),多数个螺旋管道的上口和燃气燃烧室10相通,其下口和排气通道连通,排气通道的排气口设于进风调节门5内的炉体1空间内。上述炉膛9结构为波浪形。在炉蓖12下边还可设有可调的百叶窗式或双层抄手式进风装置。本技术炉蓖12以上在使用状态下为密封的。本技术其它如进水出水结构、水汽转换装置、水位、温度、压力、火焰观测装置和现有技术一致,在此不加赘述。综上所述,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围时,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自激励多回环、湍流式燃煤炉,主要由炉体、水套、进煤口、点火口、燃气燃烧室、炉膛及炉蓖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下部炉膛的内侧壁设有循环通道体,循环通道体内设有多数个螺旋管道或折返管道,多数个螺旋管道的上口和炉膛上部的燃气燃烧室相通,其下口和排气通道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激励多回环、湍流式燃煤炉;其特征在于在炉体的下部两侧分别设有进煤口及点火口,在进煤口及点火口下面设有进风调节门,进风调节门内的炉体空间中同时设有出渣道及排气口;在出渣道上方设有三段或多段翻转移动式炉蓖,炉蓖上方为炉膛;炉蓖上的炉膛空间为燃煤燃烧室,燃煤燃烧室的上方空间为燃气燃烧室,炉体内燃气燃烧室周围设有水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激励多回环、湍流式燃煤炉;其特征在于炉膛结构为波浪形。4.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激励多回环、湍流式燃煤炉;其特征在于排气通道的排气口设于进风调节门内的炉体空间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激励多回环、湍流式燃煤炉;其特征在于设有管道和燃气燃烧室连接并伸出炉体,在炉体外的管道上设有压力调节装置。6.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激励多回环、湍流式燃煤炉;其特征在于回流燃气管在上端和管道连通,在下端和进风调节门内的进气空间连通。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激励多回环、湍流式燃煤炉;其特征在于在炉蓖下边设有可调的百叶窗式或双层抄手式进风装置。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激励多回环、湍流式燃煤炉;其特征在于循环通道体为水套型或为耐火隔热体,多数个螺旋管道或折返管道设于水套或隔热体内。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激励多回环、湍流式燃煤炉;其特征在于炉蓖以上为密封的。专利摘要一种自激励多回环、湍流式燃煤炉,由炉体、水套、炉膛及炉箅等组成;在炉体的下部设有炉箅,炉箅上方为炉膛;其中,炉膛的内侧壁设有循环通道体,循环通道体内设有多数个螺旋管道,多数个螺旋管道的上口和炉膛上方的燃气燃烧室相通,其下口和排气通道连通;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激励多回环、湍流式燃煤炉,主要由炉体、水套、进煤口、点火口、燃气燃烧室、炉膛及炉蓖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下部炉膛的内侧壁设有循环通道体,循环通道体内设有多数个螺旋管道或折返管道,多数个螺旋管道的上口和炉膛上部的燃气燃烧室相通,其下口和排气通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仰
申请(专利权)人:张德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