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缆的太空转缆系统及其增减旋的办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8724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18:57
太空转缆系统在上行、上下行等过程中会使得系统的角动量增大、角速度增加,过大的角动量会使得系统的角速度过大、离心力过大,连接配重的缆绳的拉力过大,甚至系统崩溃。控制系统的角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然而由于太空转缆系统的对接半径达到十千米以上,控制角动量是非常困难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太空转缆系统,系统在赤道附近轨道逆时针公转,并在同一个平面内自转,系统有一根电缆围绕中心站转动。利用电缆在地磁中进行电磁感应或者进行安倍效应,从而产生安培力,实现增旋、减旋,控制系统的角动量。利用这根电缆,一般可以在1‑10小时内完成减旋工作,具有快捷、几乎不消耗燃料的优点。

The space cable system with cable and the way to increase or decrease ro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电缆的太空转缆系统及其增减旋的办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空转缆系统、电磁学、地磁等领域,提供一种太空转缆系统的结构,以及利用这种结构来使得角动量减少或增加的技术,涉及太空领域。
技术介绍
太空转缆系统由中心站、两个配重、两根配重绳组成,两个配重绕着中心站,每个配重通过一根缆绳(称为配重绳)连接中心站。太空转缆系统还有一根缆绳用于对接航天器,这根缆绳称为主绳。一个航天器由地面的运载火箭发射到太空,与太空转缆系统的主绳的外端对接,然后缆绳牵引航天器移动到中心站处。转缆系统的自转中心是中心站附近。太空转缆系统的缆绳用于牵引各种部件,实现部件的内移、外移。减旋是指使得系统的角动量减少,增旋是使得系统的角动量增大。对接时会给系统带来非常大的角动量,比如对接时缆绳是长20000m,航天器重量是1000kg、线速度是1500m/s,则角动量是20000*1000*1500=3*10^10kg.m^2/s。如果多次对接航天器,则会引起系统的角动量过大,系统角速度过大,离心力过大,甚至崩溃。因此降低自转速度、减少角动量,也就是减旋,是非常重要的。在某些情况下,太空转缆系统需要增旋增旋是指系统的角动量增大,角速度增大。电推进器主要有离子发动机、霍尔推进器两种,是一种电力驱动的太空推进装置,由分离装置、离子喷射装置、电子枪3(中和器)组成,分离装置将原子分解为离子与电子,两者分别由离子加速装置、电子枪发射入太空。一种典型的电推进器是NASA的X3离子推进器。分离装置和离子加速装置产生了离子并射入太空,余下电子,两者一起的作用是产生电子,两者合称电子源。电子源产生的电子是由电子枪射入太空,从而保证电推进器的电中性,避免电荷积累。太空转缆系统可以采用火箭发动机来减旋,但是每次需要耗费数百千克乃至数吨的燃料,在太空中获得燃料是非常难得的。系统也可以采用离子发动机直接喷射离子来产生推力,但是离子发动机只能够产生0.01-1N的推力,每次工作的时间要长达数月才能够产生效果。而且由于离子喷射速度很高,耗费电能非常大,即使供电功率达到300kw,产生的推力也仅仅是10N左右。超导电缆、收放装置是在专利2018111244421里披露。专利2018113471260提出了一种单向输电线,只需要一个回路,就可以输电。上点是指部件在自转过程中最高的点,也就是部件自转轨迹的质心正上方的点。下点是指部件在自转过程中最低的点,也就是部件自转轨迹的质心正下方的点。分裂导线是每根导线由几根直径较小的分导线组成,各分导线间隔一定距离并按对称多角形排列,而且布置在正多边形的顶点上。超级电容又称超级电池、黄金电容,是一种电池,特点是功率密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超导电缆来减旋、增旋的技术。太空转缆系统有电缆围绕中心站转动,利用电缆在自转过程中的上点、下点附近时进行电磁感应或安培效应,产生安培力,实现减旋、增旋。电推进器主要作用是产生电流,从而产生安培力。一种太空转缆系统,太空转缆系统是由中心站、两个配重、两根配重绳组成,中心站、配重之间用配重绳连接,每个配重及其配重绳围绕自转中心转动,同时太空转缆系统绕地球公转;太空转缆系统公转、自转的平面与地磁赤道面的夹角都小于20度;太空转缆系统有一根缆绳,缆绳外端牵引着一根电缆的内端,缆绳、电缆、配重、配重绳等一起围绕自转中心转动,电缆中点离自转中心有一定距离;电缆一端连接电推进器,另外一端连接电子枪;作为对上述系统的改进,牵引电缆的缆绳是连接到配重上。作为对上述系统的改进,所述电缆是超导电缆。作为对上述系统的改进,所述电缆采用分裂导线,导线的数量大于等于3,电缆纵向上每隔一定距离有一个间隔棒。作为对上述系统的改进,电缆安装了电池,电池连接电缆。一种产生径向电流的办法,太空转缆系统的电缆绕中心转动,径向电流包括向内电流和向外电流。(一)产生向外电流办法是:电缆的外端连接电子源,内端连接电子枪;电缆在自转过程中,电子源产生电子,电子经过电缆,再经内端的电子枪射入太空,形成向外电流;(二)产生向内电流办法是:电缆的内端连接电子源,外端连接电子枪;电缆在自转过程中,电子源产生电子,电子经过电缆,再经外端的电子枪射入太空,形成向内电流。一种减旋办法,太空转缆系统是绕地球逆时针公转,同时逆时针自转,其过程是:电缆展开,成为一条直线并绕自转中心转动;电缆在上点附近时,电缆产生向外电流,同时进行电磁感应,得到公转方向反方向的安培力;或者是,电缆在下点附近时,电缆产生向外电流,电源供电驱动电缆得到公转方向向前的安培力;所述上点附近或下点附近是指电缆与垂线的夹角小于60度的范围。作为对上述减旋办法的改进,转缆系统接上航天器后应用减旋方法,其特征是:设太空转缆系统对接载荷时,载荷绕自转中心转动的转动半径是r,电缆产生安培力时,电缆中点的转动半径大于等于1.3r。一种增旋办法,太空转缆系统是绕地球逆时针公转同时逆时针自转,电缆在上点附近时,电缆产生向内电流,电源供电驱动电缆得到公转方向向前的安培力;或者是,电缆在下点附近时,电缆产生向内电流,同时进行电磁感应,得到公转方向反方向的安培力;所述上点附近或下点附近是指电缆与垂线的夹角小于60度的范围。作为对减旋方法或增旋方法的改进,所述上点附近或下点附近是电缆与垂线的夹角小于40度的范围。作为对减旋方法或增旋方法的改进,电缆安装了超级电池,在电磁感应产生的半周里超级电池储存电能,在另外一个半周里放出电力,驱动电缆产生安培力。附图说明图1,太空转缆系统有两根电缆的示意图。图2,电缆是分裂导线的示意图。图3,减旋方法在上点的示意图。图4,减旋方法在下点的示意图。图5,增旋方法的示意图。标记号1,电缆。2,电子源。3,电子枪。6,配重绳。7,配重。8,中心站。11,公转轨道。12,自转圆。13,分裂导线。14,间隔棒。19,电流方向。20,安培力。21,缆绳。有益效果利用本专利技术,整个减旋过程中只需要电推进器消耗少量离子燃料,所需燃料是其他方法的数十分之一以下,而产生的安培力则高达100-300N,使得减旋任务很快完成,使得太空转缆系统降低自转速度,消除过多角动量。相比起离子发动机推动,这种减旋方法使得太空转缆系统的减旋、增旋乃至停止转动、开始转动,快了数十、数百倍,而且节省电能。尤其是利用超导电缆的太空转缆系统,使得系统的消除角动量的时间缩短至数小时,比普通的常导电缆的办法缩短数十倍工作时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专利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文中涉及转动方向的判定,都是以地理北半球为观察点,从北半球上观察系统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公转、自转。太空转缆系统的公转速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空转缆系统,太空转缆系统是由中心站、两个配重、两根配重绳组成,中心站、配重之间用配重绳连接,每个配重及其配重绳围绕自转中心转动,同时太空转缆系统绕地球公转;太空转缆系统公转、自转的平面与地磁赤道面的夹角都小于20度;/n其特征是:/n太空转缆系统有一根缆绳,缆绳外端牵引着一根电缆的内端围绕自转中心转动,电缆中点离自转中心有一定距离;电缆(1)一端连接电推进器(2),另外一端连接电子枪(3)。/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17 CN 20181137006641.一种太空转缆系统,太空转缆系统是由中心站、两个配重、两根配重绳组成,中心站、配重之间用配重绳连接,每个配重及其配重绳围绕自转中心转动,同时太空转缆系统绕地球公转;太空转缆系统公转、自转的平面与地磁赤道面的夹角都小于20度;
其特征是:
太空转缆系统有一根缆绳,缆绳外端牵引着一根电缆的内端围绕自转中心转动,电缆中点离自转中心有一定距离;电缆(1)一端连接电推进器(2),另外一端连接电子枪(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空转缆系统,其特征是:牵引电缆的缆绳是连接到配重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空转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电缆(1)是超导电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空转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电缆(1)采用分裂导线(13),导线(13)的数量大于等于3,电缆纵向上每隔一定距离有一个间隔棒(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空转缆系统,其特征是:电缆安装了电池,电池连接电缆。


6.一种产生径向电流的办法,太空转缆系统的电缆绕中心转动,径向电流包括向内电流和向外电流,其特征在于:
产生向外电流办法是:电缆(1)的外端连接电子源,内端连接电子枪(3);电缆在自转过程中,电子源产生电子,电子经过电缆,再经内端的电子枪(3)射入太空,形成向外电流;
产生向内电流办法是:电缆(1)的内端连接电子源,外端连接电子枪(3);电缆在自转过程中,电子源产生电子,电子经过电缆,再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达理宇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