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腔音嘴内置麦克风降噪耳机,其包括耳机底壳、防尘网和耳塞,耳塞设置于耳机底壳的前腔,所述耳机底壳设置有扬声孔,防尘网设置于扬声孔内部且设置于扬声孔的一端;还包括降噪麦克风和扬声喇叭,扬声喇叭设置于扬声孔的另一端,降噪麦克风布置于扬声孔内部且设置于防尘网和扬声喇叭之间;耳机底壳设置有扬声管体,扬声孔设置于扬声管体,扬声管体的轴线与耳机底壳底部的端面之间的夹角为60°~75°;耳塞设置于扬声管体的开口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前腔音嘴内置麦克风降噪耳机,降噪麦克风布置于扬声孔内部且设置于防尘网和扬声喇叭之间;降噪麦克风距离使用者的耳膜更近,降噪效果更好。
A noise reduction earphone with microphone in the front ca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腔音嘴内置麦克风降噪耳机
本技术涉及耳机
,尤其涉及一种前腔音嘴内置麦克风降噪耳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降噪耳机降噪效果不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降噪性能更加优异的降噪耳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前腔音嘴内置麦克风降噪耳机,降噪效果更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前腔音嘴内置麦克风降噪耳机,包括耳机底壳、防尘网和耳塞,耳塞设置于耳机底壳的前腔,所述耳机底壳设置有扬声孔,防尘网设置于扬声孔内部且设置于扬声孔的一端;还包括降噪麦克风和扬声喇叭,扬声喇叭设置于扬声孔的另一端,降噪麦克风布置于扬声孔内部且设置于防尘网和扬声喇叭之间;耳机底壳设置有扬声管体,扬声孔设置于扬声管体,扬声管体的轴线与耳机底壳底部的端面之间的夹角为60°~75°;耳塞设置于扬声管体的开口端。进一步的,所述扬声喇叭贴合于扬声孔的另一端的端面。进一步的,所述降噪麦克风包括用于接收噪音并将噪音转化为电信号的降噪收声组件和用于发出抵消噪音的声波的降噪扬声器组件,降噪扬声器组件与降噪收声组件电信号连接,降噪扬声器组件与降噪收声组件均设置于扬声孔内且布置于防尘网和扬声喇叭之间。进一步的,还包括端壳,端壳设置于所述耳机底壳底部,所述扬声喇叭的扬声方向设置为背向降噪麦克风的方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前腔音嘴内置麦克风降噪耳机,降噪麦克风布置于扬声孔内部且设置于防尘网和扬声喇叭之间;降噪麦克风距离使用者的耳膜更近,降噪效果更好;本技术的一种前腔音嘴内置麦克风降噪耳机,扬声管体用于插入使用者耳道,扬声管体的轴线与耳机底壳底部的端面之间的夹角为60°~75°,其耳塞、扬声管体、耳机底壳的主体部分与使用者的耳道贴合更紧,使得扬声管体与使用者的耳道之间的间隙小,减少进入噪音的可能,进一步提高了降噪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耳机底壳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耳机底壳11—扬声管体12—扬声孔2—防尘网3—耳塞4—降噪麦克风5—扬声喇叭a—扬声管体的轴线与耳机底壳底部的端面之间的夹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前腔音嘴内置麦克风降噪耳机,包括耳机底壳1、防尘网2和耳塞3,耳塞3设置于耳机底壳1的前腔,所述耳机底壳1设置有扬声孔12,防尘网2设置于扬声孔12内部且设置于扬声孔12的一端;还包括降噪麦克风4和扬声喇叭5,扬声喇叭5设置于扬声孔12的另一端,降噪麦克风4布置于扬声孔12内部且设置于防尘网2和扬声喇叭5之间;耳机底壳1设置有扬声管体11,扬声孔12设置于扬声管体11,扬声管体11的轴线与耳机底壳1底部的端面之间的夹角为60°~75°;耳塞3设置于扬声管体11的开口端。本技术的一种前腔音嘴内置麦克风降噪耳机,降噪麦克风4布置于扬声孔12内部且设置于防尘网2和扬声喇叭5之间;降噪麦克风4距离使用者的耳膜更近,降噪效果更好;本技术的一种前腔音嘴内置麦克风降噪耳机,扬声管体11用于插入使用者耳道,扬声管体11的轴线与耳机底壳1底部的端面之间的夹角为60°~75°,具体可以为67°,其耳塞3、扬声管体11、耳机底壳1的主体部分与使用者的耳道贴合更紧,使得扬声管体11与使用者的耳道之间的间隙小,减少进入噪音的可能,进一步提高了降噪效果。本技术的耳机底壳1的前腔是指扬声孔12的开口端,用于插入使用者耳道的部位。进一步的,所述扬声喇叭5贴合于扬声孔12的另一端的端面。本技术的一种前腔音嘴内置麦克风降噪耳机,减少噪音通过扬声孔12进入使用者耳膜的可能,进一步提高了降噪效果。进一步的,所述降噪麦克风4包括用于接收噪音并将噪音转化为电信号的降噪收声组件和用于发出抵消噪音的声波的降噪扬声器组件,降噪扬声器组件与降噪收声组件电信号连接,降噪扬声器组件与降噪收声组件均设置于扬声孔12内且布置于防尘网2和扬声喇叭5之间。本技术的一种前腔音嘴内置麦克风降噪耳机,结构简单。进一步的,还包括端壳,端壳设置于所述耳机底壳1底部,所述扬声喇叭5的扬声方向设置为背向降噪麦克风4的方向。本技术的一种前腔音嘴内置麦克风降噪耳机,扬声喇叭5作为耳机的扬声器,用于发出使用者希望的声音,本技术的一种前腔音嘴内置麦克风降噪耳机,还包括端壳,端壳设置于所述耳机底壳1底部,所述扬声喇叭5的扬声方向设置为背向降噪麦克风4的方向,使得扬声喇叭5发出的声音80%左右的经扬声喇叭5朝端壳发出,经端壳反射后进入扬声孔12,经扬声孔12进入使用者耳膜,20%左右的声音经扬声喇叭5朝扬声孔12的开口端发出之间进入耳膜,使得本技术的一种前腔音嘴内置麦克风降噪耳机,有前后两波声音进入使用者耳膜,立体声更强。综上所述可知本技术乃具有以上所述的优良特性,得以令其在使用上,增进以往技术中所未有的效能而具有实用性,成为一极具实用价值的产品。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腔音嘴内置麦克风降噪耳机,包括耳机底壳、防尘网和耳塞,耳塞设置于耳机底壳的前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底壳设置有扬声孔,防尘网设置于扬声孔内部且设置于扬声孔的一端;还包括降噪麦克风和扬声喇叭,扬声喇叭设置于扬声孔的另一端,降噪麦克风布置于扬声孔内部且设置于防尘网和扬声喇叭之间;耳机底壳设置有扬声管体,扬声孔设置于扬声管体,扬声管体的轴线与耳机底壳底部的端面之间的夹角为60°~75°;耳塞设置于扬声管体的开口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腔音嘴内置麦克风降噪耳机,包括耳机底壳、防尘网和耳塞,耳塞设置于耳机底壳的前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底壳设置有扬声孔,防尘网设置于扬声孔内部且设置于扬声孔的一端;还包括降噪麦克风和扬声喇叭,扬声喇叭设置于扬声孔的另一端,降噪麦克风布置于扬声孔内部且设置于防尘网和扬声喇叭之间;耳机底壳设置有扬声管体,扬声孔设置于扬声管体,扬声管体的轴线与耳机底壳底部的端面之间的夹角为60°~75°;耳塞设置于扬声管体的开口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腔音嘴内置麦克风降噪耳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嵘,方球,李楚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逸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